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贾晶婷 刘雪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贾晶婷 刘雪,. 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 现代康复医学,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093.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PNF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 所有患者进行24周康复训练。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MT肌力分级标准,上肢FMA测定作为评定进行疗效观察,采用统计学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显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效率为67%。数据统计证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治疗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使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相比,PNF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PNF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脑卒中;运动功能
DOI:10.12721/ccn.2022.157093
基金资助:

1前言

上肢是一个人的重要器官,上肢与下肢相比骨骼轻而巧故而运动灵活。经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便是上肢功能障碍,由于上肢比其他组织更加灵活,结构更加精细复杂,因此,上肢恢复的速度比较慢,影响了患者的恢复信心和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耽误了康复治疗和训练。

PNF技术是通过刺激肌肉、感觉和神经让患者在治疗中做主动的关节活动,加上言语刺激,视觉提示等与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一些动作相一致,在康复治疗中学习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和常用的动作并将学习到的动作在生活中练习、加强和巩固,来提高生活的独立性。此外,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领域中提高肢体功能已成为热点话题,被认为是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愉悦的”替代方案。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康复治疗最大的差别是虚拟现实技术能让患者感受到生活场景的真实性,不仅使康复训练的动作与日常生活活动保持一致,还能降低错误操作导致的危险。

2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选济南市某医院康复科、疼痛理疗科住院部中符合标准的60例有效病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3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PNF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每组患者各30例。

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和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上肢各个关节的被动活动,刺激和诱发肌肉活动,防止关节活动度的减小和肌肉萎缩。进行物理因子治疗,上肢Bobath握手上举训练及作业治疗等。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PNF技术为主要的手法治疗,其基本操作主要有①治疗师首先将患者的整个肩部进行完全放松,通过按揉、拿捏、弹拨等手法。然后拉着患者的上肢使肩关节伸展-外展内旋,然后诱导患者进行自主运动使双上肢抬起,肩关节屈曲、内收、外旋,前臂旋后,腕屈曲,桡侧偏,手指屈曲,完成上肢DIF运动模式。②上肢D1E的运动由双上肢肩关节届曲-内收外旋位向双上肢伸展外展内旋位运动,治疗师可以给患者一些阻力,在患者上肢上面的下、外侧方向。远端手-在患者手背部给予手指与腕关节伸展。③再诱导患者维续由双上肢D1E屈曲模式即伸展-外展一内旋向双上肢屈曲一外展外旋运动,近端手患者手背部,给予手指、腕关节伸展、桡侧偏,前臂旋后动作的阻力,远端手-患者上臂的上、外侧给子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三个方向动作的阻力,使肩胛骨上提,内收,外旋,完成D2F运动模式。④再由D2F伸展模式即由双上肢屈曲-外展外旋位向双上肢伸展-外展一内旋位运动近端手-患者上臂的下、内侧,给予肩关节伸展、内收、内旋三个方向动作的阻力,远端手-患者手掌中部,给予手指与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动作的阻力,前锯肌,胸小肌,菱形肌带动肩胛骨下降、外展、内旋,完成D2E运动模式。除此之外,接受虚拟现实技术的治疗,采用的是WII的游戏训练系统。游戏的训练系统训练包括各种球类运动如篮球等、和日常生活活动如倒水、浇花 、打扫房间。其治疗强度、时间与对照组相同,每天两次治疗,30min/次,7次/周。

4研究结果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以下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4.1上肢痉挛程度评定

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评定治疗前后上肢痉挛改善程度。两组患者上肢的痉挛程度均得到改善,其实验组要好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差异。

4.2 上肢肌力的评定

用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定治疗前后上肢肌力和肌肉收缩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有着明显的改善,实验组要比对照组变化的明显。

4.3 上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每项0-2分,共33项,满分66分。组患者上肢的肌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5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于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治疗的临床观察,通过一系列数据得出:PNF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使患者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得到训练,提高上肢肌力和手的精细动作,且所用的疗程时间短,安全便捷,无任何副作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利于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极大的配合。

但这些研究大多存在样本量小、实验设计不严谨等问题,比如:①样本数量不足,病种比较单一。②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短,结果可能存在偏倚等。上述不足在今后研究中,不断加以完善,使康复技术推广广大患者中。

参考文献

[1]王润妹,宋成宪,李舜,刘小蓝,习丽明.PNF技术联合拮抗肌针刺对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03):411-413.

[2]姜荣荣.机器人辅助虚拟现实技术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康复的临床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7.

[3]余彬.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

作者简介

贾晶婷(2001.10.24-),女,汉族,内蒙古人,本科,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临床研究

刘雪(1992.10-),指导教师,女,汉族,山东省新泰市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教育研究和临床研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