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健康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王阳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阳,. 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健康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J]. 现代康复医学,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100.
摘要:
目的:探究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健康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口腔正畸患者8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临床干预,干预组40例予以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后的牙龈肿胀、疼痛恢复情况及正畸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牙龈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干预组的口腔正畸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的健康行为,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牙龈肿胀及疼痛,促进牙龈康复,值的借鉴。
关键词: 口腔正畸六步行为认知心理干预健康行为康复效果负性情绪
DOI:10.12721/ccn.2022.157100
基金资助:

牙颌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口腔生理功能,还会对患者的外形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1]。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生活品质和审美要求,致使正畸治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口腔正畸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改善牙颌畸形问题,但在治疗过程中对口腔卫生要求极高,若患者不注意口腔卫生极易引发牙菌斑形成牙石,诱发蛀牙、牙龈炎,进而演变为牙周炎,致使牙槽骨结果损坏,不仅影响正畸治疗效果,还会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3]。研究表明[4],多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使正畸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对口腔正畸患者的行为、认知进行干预尤为重要。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认知疗法与行为主义疗法相整合的干预方案,可分为多个步骤,逐步实施,最终达到提升患者认知水平的目的[5]。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将行为认知干预划分为六个主要步骤,在口腔疾病保健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6]。此外,口腔正畸治疗的周期长达2年,且固定矫治器的佩戴会给患者的饮食、面部美观、口腔卫生等带来诸多问题及困扰,从而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7]。杨丽俊[8]等人通过研究口腔正畸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结果表明口腔正畸治疗对青少年患者心理状况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并且提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基于此,本研究对口腔正畸患者施于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并将结果并探讨其对患者健康行为、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纳为研究主体。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正畸治疗指征;②年龄≥12岁;③均首次行口腔正畸治疗;④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抗炎、抗焦虑、抑郁等药物;⑤智力正常,无交流障碍;⑥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能独立完整量表测试者;②唇腭裂、肿瘤、外伤等原因所致的颌骨畸形;③合并出血性疾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不定期复诊,拒绝接受随访者;⑥认知、沟通、理解能力障碍者。依据上述纳排标准,共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被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干预组男/女(17/23)例;年龄14~29岁,平均(21.39±2.54)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初中以上22例。对照组男/女(18/22)例;年龄12~28岁,平均年龄(20.97±2.26)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初中以上1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似(P>0.05)。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护理:初次就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相关知识的宣教,向其介绍正畸治疗原理,告知其正畸治疗方案、周期、步骤、可能出现的疼痛、肿胀状况及注意事项;于以其口腔保健指导,告知其口腔卫生情况对正畸治疗的影响及可能后果。之后每次复诊时干预1次,持续干预12个月。

干预组予以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1)心理干预:在患者初诊时对其进行多种图文结合式的健康宣教,使其充分了解正畸治疗相关知识及流程,使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宣教时鼓励患者提出疑虑,并对患者的疑虑进行详细、耐心的解答;在佩戴矫治器前了解患者的面容认知情况,并纠正其错误认知,提升其对面容美观的正确认知,改善其紧张、焦虑感,提升其自信心;每次正畸治疗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耐心倾听并解答患者的存在的疑问;对于轻度焦虑、紧张患者依据其爱好播放音乐;对于重度焦虑、紧张者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等,30 min/次,每次复诊时干预1次。(2)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分为6个步骤,分别为:①认识问题:与患者密切沟通,了解其对口腔健康的认知及行为,识别其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缺失。②构建自信心:对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告知其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利用模型向患者展示牙齿及牙缝隙清洁的技巧。③增强行为意识:让患者记录自己每天清洁牙间隙的情况及感受,引导其进行自我行为监测。④制定并实行计划:结合患者的认知、行为现状帮助其制定口腔保健计划。⑤效果评价:于患者每次复诊时对其计划实行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⑥鼓励其坚持:以微信推送口腔保健相关知识,鼓励患者继续坚持其健康行为,并定期复诊。持续干预12个月。

1.3观察指标

(1)健康行为:干预前后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9]评价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该量表包括自我实现(9个条目)、健康责任(9个条目)、运动锻炼(8个条目)、人际关系(9个条目)、营养(9个条目)、压力管理(8个条目)6个维度,共52个条目,所有条目均计为1~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2)心理状态:干预前后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0]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1]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HAMD量表包含24个条目,HAMA量表包含14个条目,所有条目均计为0~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差。(3)牙龈肿胀情况:干预1年后观察两组的牙龈肿胀情况。牙龈无发红、肿胀情况为Ⅰ级;牙龈有轻微红肿症状出现,无牙周袋形成为Ⅱ级;牙龈出现明显的红肿症状,同时出现牙周袋为Ⅲ级。(4)牙龈疼痛情况:干预1年后以疼痛模拟评分法(VAS)[12]评价两组的疼痛情况,该量表总分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关系。得分≤5分表示轻度疼痛,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得分6~8分表示中度间歇性疼痛,轻微影响饮食;得分>8分表示重度疼痛,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5)正畸治疗效果:正畸治疗1年后牙齿排列整齐,覆合覆盖关系,面下1/3改善明显为治愈;牙齿排列整齐,覆合覆盖好转,面下1/3较好转为有效;口腔畸形程度未减轻为无效[13]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人际关系、营养、压力管理、HAMA、HAMD评分均采用平均数x̄±s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牙龈肿胀、疼痛程度及正畸治疗效果均以[例(%)]表示,其中牙龈肿胀、疼痛程度行秩和检验,正畸治疗效果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锻炼、人际关系、营养、压力管理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x̄±s,分)

截图1744003689.png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ɑP<0.05。

2.2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各评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心理状体比较(x̄±s,分)

截图1744003705.png

截图1744003727.png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ɑP<0.05。

2.3两组干预后牙龈肿胀程度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牙龈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干预后牙龈肿胀程度比较[例(%)]

截图1744003746.png2.4两组干预后牙龈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的牙龈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干预后牙龈疼痛程度比较[例(%)]

截图1744003763.png2.5两组正畸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组的治愈率为92.50%,较对照组的70.00%明显升高(P<0.05)。见表5。

表5两组正畸治疗效果比较[例(%)]

截图1744003787.png3讨论

口腔正畸治疗是改善牙颌畸形的重要手段,但治疗周期较长,治疗效果受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心理状态等因素影响。心理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向患者普及正畸治疗相关知识,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何浏[14]等人通过调查心理干预前后正畸患者心理特征的变化,得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吴素静[15]等人对正畸治疗患者于以心理护理,结果表明该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行为认知干预属心理学的范畴,其以行为和认知心理学为基本原理,专注于改变患者的认知扭曲,如思想、信念、态度和行为,改善情绪调节,并针对解决当前问题的个人应对策略的发展[16]。因认知行为干预分为6个阶段的内容,故被称为六步行为认知干预疗法。目前,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在口腔疾病的保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杨海静[17]等人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应用六步行为认知干预,结果表明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及自我效能明显提升。陆春霖[18]等人进一步研究证实,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口腔保健行为,改善牙周指标,促进口腔健康。本研究将六步行为认知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口腔正畸患者。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HPLPI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六步行为干预联合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的健康行为。分析原因,六步行为认知干预通过六个阶段的干预,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对口腔健康的认识、信念及行为情况,并为患者构建信心,提升其对正畸治疗的认知程度;通过提高患者的行为意识,制定并实行计划,引导其自我行为监控,可提升其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最终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行为,张子曼[19]研究组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本研究结果中,干预后干预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六步行为认知干预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六步行为认知干预能够纠正患者的对正畸治疗及口腔健康的错误认知,使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正畸治疗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心理干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实际认知情况进行图片、文字、多媒体等形式的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正畸治疗操作流程、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针对患者存在的疑虑进行详细解答,从而减轻其焦虑、紧张心理;在佩戴矫治器前,了解患者的面容认知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面容认知教育,可克服其紧张、焦虑感;通过听音乐、呼吸训练等方式可以使患者身心放松,也有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的牙龈肿胀、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提示六步行为认知干预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正畸治疗疼痛、肿胀情况,这可能因该干预方法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的改善,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且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从而减轻了佩戴矫治器带来的牙龈疼痛、肿胀情况。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组的口腔正畸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六步行为认知干预联合心理干预有利于促进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与患者对正畸治疗的认知水平、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及健康行为水平密切相关,进一步说明对口腔正畸患者应用六步行为认知干预联合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六步行为认知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口腔正畸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及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牙龈疼痛、肿胀情况,提高正畸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张维倩, 徐铭浛, 谢媛媛, 等. 牙颌面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1,14(5):596-598.

[2] 蔡语馨, 杨鑫, 吴建勇. 上颌切牙埋伏阻生的病因和正畸治疗的现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0(4):543-547.

[3] 刘晓芬, 华咏梅, 曹立群, 等. 上海市某三级口腔医院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的菌斑清除状况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7):3484-3488.

[4] 姜晓蕾, 黄绪友, 燕贵军, 等. 口腔正畸患儿口腔保健知识及不良行为习惯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12):1800-1804.

[5] 马桂月, 沈志莹, 乔莉, 等. 认知行为疗法对高血压焦虑抑郁患者干预效果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4):328-332.

[6] 楼培芳. 六步行为认知干预管理在口腔疾病保健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3):221-222.

[7] 吴建瓴, 马文盛, 陈文静. 心理干预对口腔固定矫治器患者心理行为影响及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20,42(10):1592-1594.

[8] 杨丽俊, 刘婷婷, 林川, 等. 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效果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34(3):157-160.

[9] Walker SN, Sechrist KR, Pender NJ. The 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characteristics[J]. Nurs Res, 1987, 36(2):76-81.

[10] 汤毓华, 张明园.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J]. 上海精神医学, 1984(2):61-64.

[11] 汤毓华, 张明园.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J]. 上海精神医学, 1984(2):64-65.

[12] Nahler G.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09:189-189.

[13] 魏琳, 张静. 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状态、正畸疼痛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10):1498-1501.

[14] 何浏, 李松, 尹康. 心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特征影响的调查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5,31(3):158-161.

[15] 吴素静. 心理护理在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3):485-486.

[16] 黄柏茹, 何小清. 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在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7):193-196.

[17] 杨海静, 王永兰, 陈宏瑞, 等. 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5):1353-1358.

[18] 陆春霖. 六步行为认知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行为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9):1143-1145.

[19] 张子曼, 张曼兰, 刘怡. 6步法行为认知干预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认知及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1,40(15):146-1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