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罗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罗萍,. “三全育人”理念下《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康复医学,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摘要:
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施“三全育人”理念下《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做好课程育人设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育人实施、课程育人团队建设,使“三全育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 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育人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基金资助: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将思想政治思想融合在教学的全部过程”。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1]。“三全育人”理念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贯彻必须要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本身,结合我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我们进行了《康复评定技术》课程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1 课程育人设计思路

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将本课程教学内容

重构为七个项目任务,使其更贴近康复临床实际工作岗位和社会需求。采用项目教学法,思政设计围绕爱岗敬业、辨证施治、乐于奉献、文化素养、医者仁心、关爱生命、四个自信等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名人事迹、典型案例、临床病例、生活实例以及身边发生的事件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多种活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显隐结合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其中,并将其内化,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形成合力,同向育人。

2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本课程挖掘出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如在人体反射评定技术这一章节中挖掘的思政元素为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即特定的反射在一定的年龄段出现和消失,因此不能单以某种反射阳性或阴性作为正常与否的标准,遵循人体发育规律,对结果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判断;肺功能评定技术中贯彻四个自信、爱党爱国元素,通过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引出肺功能障碍案例,强调医务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党和政府的重视、传统中医在抗疫中的作用、我国的抗疫成果,宣扬四个自信,爱党爱国、爱传统文化的精神;认知功能评定技术中强调工作耐心细致、关爱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生活依赖、大脑反应迟钝,语言表达障碍需要工作中更加耐心细致的态度和关爱病人的职业素养。思政元素的融入使课程育人落到实处,通过激发爱国情怀、培养辩证思维、渗透职业道德、内化职业规范、强化医者仁心,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人文修养,努力培养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具有大医精神的康复人才。

3 课程育人实施方法

3.1 “互联网”+讲故事

介绍肺功能评定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非典期间和之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人故事、欧美国家相应的报道,特别是本次新冠疫情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对比,使同学们增强了“四个自信”。在介绍步态评定时推送异常步态的视频,同时进行详细讲解和原因分析,使学生明白如何分析异常步态的原因,如何辨证施治,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如何尊重患者、保护患者。在介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时让学生查询桑兰的康复故事,从而让学生明白功能障碍和能力障碍、社会障碍不一定是同步的,功能障碍、能力障碍严重者,社会障碍不一定严重,生活质量也不一定很差,因此在康复临床工作中,即使患者功能障碍很严重,也可以通过科学训练,使患者能够生活自理,并且尽可能减轻残障,更好地回归社会;同时也教育学生以患者为中心,了解患者需求,关爱患者、尊重残疾、尊重生命。

3.2 案例和现场教学

讲解肺功能评定时,通过导入临床病例“因护理非典患者而感染的护士,病后十余年出现肺功能障碍,基于人民生命至上理念,国家出台的针对性政策。”教育学生要有仁爱之心,即尊重生命;到医院见习进行现场教学,强化职业规范,减少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同时进行四个自信的教育。

3.3 辩论和头脑风暴

设计 “痉挛对于病人都是有害的吗?”进行课堂辩论,启发学生辩证思维。“与患者沟通有哪些技巧?”,“哪些行为和语言容易引起医患之间的法律纠纷?”等主题开展头脑风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3.4 游戏和角色扮演

设计分组PK游戏和角色扮演,从而固化所强调的知识点,如一组扮演步态异常者,另一组说出是哪一种步态异常及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循证临床思维模式。

3.5 实验和社会实践

通过“关节活动度评定”实验课,强化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内化职业规范。“平衡评定”让学生知道评定操作者保护功能障碍者安全的重要性,避免出现意外。课后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疾病预防功能障碍的康复宣教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还培养了学生服务“健康中国”意识。

4 课程育人教学团队

4.1 完善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师团队建设

建立《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研究制定本团队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方案,仔细梳理并寻找思政闪光点,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使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全课程育人的格局。

4.2 提升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执行者,专业课程育人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育人意识、育人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育人落地落实、见功见效。教师要深入开展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医学人文教育等专题培训,定期参加师德师风培训学习活动,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

4.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程育人效果

在新教学理念和新教育技术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模式正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创设高效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构建,提高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严格职业操作,培养职业责任心,将交流沟通、团队合作、人文关怀等教育浸润在课程育人中。

4.4 定期研讨交流建立课程育人评价体系

定期组织开展团队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参与“课程思政”的推进、交流活动,组织教学观摩课,建立教师课程育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5 结语

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达成专业课程育人目标,对教学的要求更高。优化课程资源,做好课育人的总体设计,努力挖掘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实施课程育人,做好课程团队建设,提升教学团队思政能力是进行“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育人改革和实践的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 曹荣瑞. 高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关键问题和落实机制[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12): 96—10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