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李龙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龙玉,.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现代康复医学,2024.3. DOI:10.12721/ccn.2024.157021.
摘要:
目的:阐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向,分析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2年3月-2023年5月实行,在神经内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5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脑卒中偏瘫,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康复措施分为早期康复治疗、常规治疗,比较项目以肢体功能、独立生存能力、治疗结果为主。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上下肢活动灵活性及肢体基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各项独立生存指标的达标情况及相关生活功能在康复治疗中的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该康复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疗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显著提升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恢复了基础生活能力,适用于临床康复。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影响分析
DOI:10.12721/ccn.2024.157021
基金资助:

脑卒中指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破裂而导致的脑部疾病,可影响脑功能并造成脑组织受损,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指单侧肌肉控制障碍,出现单个或多个肢体运动异常[1]。脑卒中偏瘫的症状可因患者受影响的脑部区域和程度而有所不同,可出现肢体无力或麻木感、运动功能障碍、肌肉痉挛、平衡问题、语言障碍等,患者无法正常行走、站立、说话,对自身肌肉控制有效性降低,脱离看管后无法融入日常生活、工作、社交中,需接受长期综合治疗和康复干预。基于脑卒中偏瘫的影响和危害[2],认为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康复成功率的关键,通过科学的康复计划和专业团队支持,多数脑卒中偏瘫患者均可以恢复一定程度的功能,并逐渐融入正常生活和社会中。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受损的肌肉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神经重建,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通过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3],脑卒中偏瘫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部分或全部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长期残疾的风险[4]。本文阐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向,分析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计划通过审批,于本院执行。确定本次研究期限为2022年3月-2023年5月,以脑卒中偏瘫为筛选要求,纳入50份病例资料,参考随机标准均等分配以上资料,确保单组内样本量达到25例。研究组年龄统计区间:65-80(72.51±3.42)岁,组内男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3(52.00%)例,女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2(48.00%);对照组年龄统计区间:67-80(73.53±3.68)岁,组内男性患者病例总量达16(64.00%)例,女性患者病例总量达9(36.00%)例,以上基础资料证实两组差异性低(P>0.05)。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和分析后,认定患者患病特征与脑卒中偏瘫临床适应证相符;②明确研究规定和内容,自愿加入且具备执行能力。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②精神能力、沟通能力等严重影响研究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按照医护人员的指示,服用神经功能康复药物。

研究组实行早期康复治疗:①卧床期训练。辅助患者体征体位,引导患者锻炼健侧肢体功能,可显著提升关节灵活性,同时予以患侧肢体被动训练,通过翻身、坐位平衡等锻炼肌力。②离床期训练。训练主要针对上肢、下肢、躯干,上肢训练内容包括对患者肩胛带、伸肘、肘部控制予以集中训练,在示范和指导下,患者进行前臂前旋、后旋,腕关节背伸,收治屈伸等;躯干运动以收腹运动、桥式运动、引导骨盆带牵引联系为主;下肢训练可通过桥式运动,起到控制髋关节、膝关节肌力的作用,并按照常规流程予以站立坐起训练。③步行期训练。家属辅助患者行走,可由拄拐逐渐转为独立行走,下肢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后可进行上下楼训练及慢跑,显著加快下肢恢复速度,对于改善预后等有一定作用。④日常生活能录训练。待患者具备一定行动能力后,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地生活能力训练,主要以饮食、行走、如厕、下床、穿衣、上下楼梯为主,单日内训练1次,单次训练时间为1h。

1.3 判定指标

①比较项目以肢体功能为主,评估标准参考于FMA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上肢、下肢,评分范围:0-66分,0-34分,分值变化趋向与肢体功能呈正比。

②比较项目以独立生存能力为主,评估标准参考于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该项目评估指标分为饮食、行走、如厕、下床、穿衣、上下楼梯,评分范围:0-100分,>60分即可说明恢复良好。

③比较项目以治疗结果为主,比较标准:患者具备一定生活能力,上下肢灵活性高,偏瘫症状基本消失,且预后良好,则为显效;患者具备基础生活能力,上下肢灵活性较高,偏瘫症状得到缓解,且预后较好,则为有效;患者不具备基础生活能力,上下肢灵活性低,偏瘫症状仍存在,且预后差,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为研究数据评估的计算标准,组内涉及到的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与(x̄±s)表示,若结果为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分析肢体功能

研究组经干预后上下肢活动灵活性及肢体基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1 分析肢体功能(x̄±s,分)

截图1744005591.png

2.2 分析独立生存能力

研究组经干预后各项独立生存指标的达标情况及相关生活功能在康复治疗中的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2 分析独立生存能力(x̄±s,分)

截图1744005609.png

2.3 分析治疗结果

研究组经干预后对该康复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疗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表3 分析治疗结果[例/%]

截图1744005620.png

3.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研究内主要预防的后遗症,可影响患者单侧肢体功能及运动表现,是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脑部供血障碍引发,可能出现在头部一侧,包括面部、手臂、腿部,使受影响的肢体在运动和协调方面受到限制[5]。我国已对脑卒中偏瘫的患病分布情况予以调查,可知脑卒中偏瘫高发对医疗资源的消耗也造成了一定负担,此情况在偏远地区或落后地区更甚。研究指出,脑卒中偏瘫患者需长期借助医疗监管或他人辅助完成基础生活,走路、握物难度大[6],且长期治疗中患者家庭要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应从早期做起,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损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实施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逐步加快患者独立生存能力的恢复速度,并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更好地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7]

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以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康复和再生,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改善肢体活动的受限程度[8]。早期的功能训练可以促进神经突触的再生和重建,帮助患者重新建立肢体运动的联络和控制,从而加速康复过程,提高康复效果;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有积极影响,在康复治疗中,除了针对肢体功能障碍进行训练外,还会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认知功能等[9]。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减轻对他人的依赖程度,提高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治疗还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脑卒中偏瘫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压疮和情绪障碍等。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10],保障患者康复过程的顺利进行。所属数据表明,研究组经干预后上下肢活动灵活性及肢体基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各项独立生存指标的达标情况及相关生活功能在康复治疗中的表现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该康复措施价值的认可度及过程中的综合疗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及时、系统的康复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丁雯,齐敬东.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一个月后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36):51-54,59.

[2]李小霞,张莹莹.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状况、心理状况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2,33(1):24-26.

[3]臧丽丽,曲竞,王笑丰等.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8):184-186.

[4]徐雯,黄思思,罗翠英.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2):125-126.

[5]卫建华.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J].系统医学,2021,6(1):62-64.

[6]任维利,马洪涛.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5):170-172.

[7]宋云锋.脑卒中偏瘫痉挛早期康复治疗中手指点穴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症状的改善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8):1126-1128.

[8]朱凤涛.强化肩胛带训练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1):28-30,34.

[9]鲁亮.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19):91-92.

[10]陈颖,郄淑燕,王丛笑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5):658-66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