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贾晶婷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贾晶婷,.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J]. 现代康复医学,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106.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标准的产妇80位,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和传统的康复治疗),每天一次治疗,30min/次,3次/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每天一次治疗,1min/节,每节间隔休息1min,10节/组,3组/天,4次/周,每隔一天休息一次。 所有患者进行24周康复训练。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MT肌力分级标准、拍CT或X光、身体姿势评定、vas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耻骨联合加压实验,骨盆分离测试,生活质量满意度作为评定进行疗效观察,采用统计学SPSS 20.0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9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总效率为65%。数据统计证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于产后康复的效果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使产妇核心稳定肌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康复训练相比,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问题,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患者体态,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产后康复功能障碍体态
DOI:10.12721/ccn.2022.157106
基金资助:

1. 前言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妊娠及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隐私而秘密的,不能讨论也羞于多言的,所以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于产后问题甚至是妇科问题的忽略和不重视,而很多女性也是在这样的传统的不科学的观念影响下羞于启齿自己身体上的问题,从而导致在中国有许多的妈妈因为妊娠及其相关问题而产生各种妇科疾病,其中有的疾病甚至会影响终身。

WHO调查指出全球约有28.6% 的妇女因产后恢复不良引发各种后遗症,并且据国际尿控协会(ICS)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女性尿失禁发生率为30.9%;这样类似的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中国并不少见,而妊娠就是导致其产生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核心稳定肌性训练能够提升人体在非稳定状态下的平衡能力,激活和恢复核心肌群和肌力,增强控制力和恢复协调性;在产后康复中应用可以提高产妇的核心稳定肌肌力,增加脊柱的核心稳定性,改善产妇的异常体态,预防和治疗慢性下背痛[]及调整产后的骨盆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的进步和国民需求的日益增加,产后康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加地注重产后的修复,越来越多的人也得益于产后康复。但在临床中迫切需要更加直接高效的治疗方法,来帮助产妇的尽快摆脱产后问题回归正常生活,故选取80位产妇,将其分为两组,用两种方案分别训练观察,记录整个过程并整理汇报如下。

2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选济南市某医院康复科、疼痛理疗科住院部中符合标准的80例有效病例,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各4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在26.52±7.14岁,实验组平均年龄在26.52±6.40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纳入标准:(1)首次顺产、剖宫产产妇;(2)对于本次研究训练知情、自愿参与,并签订同意书;(3)产妇年龄要求在24~35周岁。

排除标准:(1)患有意识、认知及精神障碍,且无法配合训练的患者;(2)对康复训练不耐受的患者;(3)生命体征不稳定及器官障碍的患者;(4).产前就有脊柱和骨盆紊乱及耻骨联合分离和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疾病的患者;(5).处于肌肉关节问题急性、严重阶段的患者。

3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核心稳定性训练,每组患者各40例。

所有患者于产后42天后进行治疗训练。

对照组:给予患者妇产科和内科常用的药物治疗以及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常规的腰背肌训练,相关物理因子治疗,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等;通过William体操训练,提高腰背部肌肉肌力、耐力和脊柱稳定性;为了减轻肌肉疼痛和缓解关节内疲劳,修复子宫,增加盆底组织张力进行手法按摩;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促进产后盆底的恢复等,每天一次治疗,30min/次,3次/周,每隔三天休息一次。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如徒手训练,平衡垫训练,瑜伽球训练,悬吊训练等。动作如单桥、双桥、反桥,四点跪位训练等;在瑜伽球上(d=55cm)进行端坐,双桥、单桥,俯卧撑等动作锻炼腹直肌,盆底肌,下腰背部肌肉及纠正骨盆紊乱等。每天一次治疗,1min/节,每节间隔休息1min,10节/组,3组/天,4次/周,每隔一天休息一次。

4研究结果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以下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

4.1腹部肌肉、盆底肌及下背部肌肉肌力的训练

用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定治疗前后腹部肌肉、盆底肌及下背部肌肉肌力和肌肉收缩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腹部肌肉、盆底肌及下背部肌肉有着明显的改善,实验组要比对照组变化的明显。

4.2盆底肌痉挛程度评定

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盆底肌痉挛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盆底肌的痉挛程度均得到改善,患者漏尿以及盆底功能活动受限情况得到极大程度上的恢复与改善,且增加了患者的核心稳定性。实验组要好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差异。

4.3脊柱稳定性恢复

采用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调查问卷(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腰背功能障碍越严重,二者成正比)和vas疼痛量表了解患者下背部肌肉和筋膜组织及腰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的下背部肌肉疼痛均得到改善,且两者颈椎腰椎间盘疼痛缓减及其稳定性增加实验组要好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差异。

4.4身体姿势评定

采用身体姿势评定,患者含胸驼背、头前伸、撅屁股、肚子大、膝超伸等现象的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体态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实验组结果要优于对照组。

4.5骨盆紊乱和耻骨分离评定

采用耻骨联合加压实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测试骨盆紊乱和耻骨分离改善程度。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要好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差异

4.6生活质量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对于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对于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实验组的满意程度要高于对照组。

5研究结论

本课题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产后康复中的作用的临床观察,通过一系列数据得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短时间内用更快,更好的综合性治疗方式解决腹部肌力下降,腹直肌分离等问题,改善了盆底肌及下背部肌肉肌力,肌张力问题;极大程度上预防和治疗了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缓解了产妇的下背部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提高了脊髓稳定性,减轻了患者因妊娠产生的肌肉关节内疲劳和疼痛,优化了产妇因怀孕导致的身体姿态异常问题,纠正了产妇骨盆的紊乱以及耻骨联合分离问题。

核心稳定性训练常需要借助平衡垫、巴氏球等工具开展,相较于传统常规的产后康复技术更为安全便捷,无副作用,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利于增加患者对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也有助于患者尽快地回归社会与生活。

但这些研究大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局限性,例如样本量小、样本病种较为单一,且后续工作不够完善,未建立完善的随访体系,对于患者训练结束后的情况了解不足等。

上述不足将今后研究中,会不断地加以完善改正,努力使更多的患者得益于康复治疗技术,平复如故。

参考文献

[1] 顾春怡.育龄妇女产后盆底康复管理[J].上海护理.2021.21(6).

[2] 王丹丹.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产后腰背痛的疗效分析[J].健康世界.2020.(1).

[3] 史红蕾,钟惠莲,刘宁.盆底功能性磁刺激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7).

作者简介:贾晶婷(2001.10.24—),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人,本科,主要从事物理治疗学与产后康复;刘雪(1992.10-),指导教师,女,汉族,山东省新泰市人,研究生,主要从事康复治疗学教育研究和临床研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