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望廷 冯梦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望廷 冯梦卉,. 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康复医学,2023.12. DOI:10.12721/ccn.2023.157114.
摘要:
目的:探究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满意度、生活质量、构音障碍评价。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构音障碍评价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实施言语康复训练,取得较好成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 言语康复训练脑卒中构音障碍
DOI:10.12721/ccn.2023.157114
基金资助:课题:茂名市科学技术局:编号:200415104556704,名称: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卒中常引起神经肌肉损伤,导致不同严重程度的构音障碍。呼吸、发声、共振和发音器的变化也可能与卒中患者的构音障碍有关[1]。呼吸是言语的能量来源,有人提出,呼吸能力不足是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的共同特征之一。说话过程中的呼吸障碍的特点是呼吸支持不足和呼吸/语音协调受损,这对言语产生有很大影响。临床表现包括响度不当(例如响度水平过低或不规则的过度响度变异性)、异常呼吸模式(例如胸部呼吸、说话时呼吸急促浅,患者说一个字然后停顿)和低音质(例如发音不稳定、震颤或紧张-扼杀-刺耳的声音)[2]。呼吸支持不足主要是由于肺活量显著下降,以及无法产生足够的声门下气压。肺容量水平不适当或不一致是导致呼吸和声音协调受损的主要因素。故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恢复训练。本文探究言语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两组,其中男女比例为11:9(研究组)和13:7(对照组);所选病例年龄范围位于40-70岁之间,分别为(53.39±5.62)岁(研究组)、(57.14±2.58)岁(对照组)。基础统计学资料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如下:(1)诊断为脑梗塞或出血;(2)符合中医脑卒中诊断标准的;(3)先中风后构音障碍;(4)以及修改后的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表⩾b[3];(5)发病时间为两周至六个月;(6)能忍受40分钟的言语训练;(7)至少一个上肢正常或布伦斯特罗姆水平⩾静脉运动功能;(8)坐姿平衡水平⩾3;(9)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包括:(1)无意识或严重认知障碍;(2)联合失语症;(3)无法完成40分钟的言语训练;(4)心、脑、肾等主要器官急性疾病;(5)严重精神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中,根据综合构音障碍评分表的得分,每天进行两次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每次30分钟,总共60分钟,每周六天。在构音障碍研究组中,除了每天上午的个别康复治疗外,每天下午还提供30分钟的治疗,每周6天。具体方法包括:(1)呼吸训练----用力呼气和延长呼气的训练。通过放松四肢的肌肉和喉咙的肌肉。(2)咬合训练---下颌练习、舌唇练习、抬高软腭、用冰棒进行感觉刺激(用冰棒刺激软腭、咽部后壁、腭弓和舌后部)。其原则是先从元音开始,然后是双音辅音(如b、p、m、f)。一旦你掌握了辅音和元音,即无声音节ba、pa、ma、fa、bang,就用元音+辅音+元音的形式aba,并最终转到单词和句子。(3)音素识别训练--首先识别错误的声音,然后说一段话,让其他病人评论。治疗师然后纠正病人。(4)节奏训练---改善说话的节奏特征,如速度、音调和重音;(5)言语缓慢---对于声音失真或节奏紊乱的病人,用节拍器来控制速度,或治疗师敲击桌子,使病人跟随节奏。克服鼻音的训练--使用"手掌挤压"疗法,改变气流方向(如对着吸管吹气,在纸上吹气),克服不自主声音的训练(以打哈欠的姿势练习发音)。(6)发音组康复训练:在颌、唇、舌、软腭能够很好地活动后,选择3-5名年龄、教育程度、发音障碍严重程度相近的患者组成发音组,开始发音组康复训练。训练下颚、嘴唇、舌头和软腭的运动技能。下颌骨运动训练包括通过手指和手掌控制技术改善下颌骨感觉,通过深咬、捏和拉伸下颌骨肌肉来改善下颌骨肌肉力量,以及通过咀嚼和下颌骨控制技术改善下颌骨运动控制。唇部运动训练包括用协和帮助指压、振动和抽吸技术改善唇部感觉;用面部按摩、阻力和拉伸技术改善唇部肌肉力量;用吸管、勺子和Jock喂食和唇部运动训练技术改善唇部运动控制。舌头运动训练包括刷舌和拍舌以提高舌头的感知能力,压舌、挤舌和捏舌以提高舌头肌肉力量,以及阻力运动训练、舌头运动指导和精确发音训练以提高舌头运动能力。(7)软腭运动训练包括软腭共鸣训练和软腭运动训练,以缓解共鸣,通过对鼻子和喉咙的刺激,培养良好的共鸣音质,改善对发音器的感知,提高咬合、唇舌肌肉力量,改善和促进颌、唇、舌和软腭运动,每次15分钟,总体30分钟,每天一次。持续4周;(8)互动训练--首先,病人和医生都在治疗师的指导下相互了解。通过自我表达,小组成员互相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如何看待自己的疾病,治疗期间的感受以及对康复治疗的疑问。为患者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以改善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这种方法可以改善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建立安全和信任的关系,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他们对治疗的兴趣和动力。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可以做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如棋盘游戏、扔球、呼吸练习(吹气球、吹蜡烛)、比赛大声清楚地发音,并给予奖励和惩罚。游戏的设计应该允许控制活动的难度,并且应该有足够的难度让病人完成。

1.3评价指标

分析两组满意度、生活质量、构音障碍评价(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检查8个内容,每个内容分为2~6个细项,共28项)。

1.4分析数据

研究中各项数据以评价指标为准,在SPSS22.0软件中对结果数据加以处理,以T值、X2检验为统计方法,结果资料分别经x̄±s(均数加减标准差)和[n(%)](例、百分率)来表示,分别对应计量和计数值,若P值显示为<0.05,则差异符合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1示。

表1两组满意度对比65.pn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示。

表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66.pn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构音障碍评价

研究组构音障碍评价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如表3。

表3两组患者构音障碍评价67.pn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构音障碍是一类由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语言障碍,在言语产生过程中导致肌肉运动受损或不协调,包括嘴唇、舌头、下颌、声带和横膈膜。与健康说话者相比,构音障碍说话者在声道中的发音运动空间减少和集中。这些特征会对构音障碍患者的可理解性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上,构音障碍分为七个亚型:共济失调性、弛缓性、痉挛性、运动功能减退、运动过度、单侧上运动神经元和混合型。构音障碍可由各种类型的疾病引起,例如中风,帕金森病,脑瘫,脑肿瘤等。在这些潜在疾病中,中风已成为死亡和成人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风后构音障碍(PSD)占所有构音障碍病例的20%以上,可引起大脑不同部位的病变。如果中风病变引起锥体束上运动神经元的单侧或双侧损伤,患者可能患有单侧上运动神经元构音障碍或痉挛性构音障碍。团体治疗的机制是,团体模式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干预,将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并提供一个让病人互动和学习的环境。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构音障碍评价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原因是系统化的呼吸、唇舌运动的训练更具体,更容易让病人记住,病人可以自己重复练习。同时接受唇部运动训练,研究组显示,弗朗西斯的构音障碍总分高度显著下降,反射、呼吸、嘴唇、下颌骨、软腭、喉部、舌头和语言功能都有显著改善,表明唇部运动训练方法,包括对下颌骨、嘴唇和软腭的治疗,对构音障碍产生影响。通过测量显示,对下颌骨、嘴唇和软腭进行治疗的唇部运动训练方法可能影响语音功能。

综上,通过对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实施言语康复训练,取得较好成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曾雪伟,陈兴明.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影像学异常表现与其临床表现的相关性[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0(01):68-72.

[2]卓飞男,张中凯,李海燕.镜像神经元视觉反馈疗法结合语音矫治对脑卒中构音障碍的治疗效果[J].江苏医药,2021,47(09):882-885.

[3]聂永春,刘春燕,王庆华.早期构音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言语能力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7):158-159.

作者简介:陈望廷(1985年8月)男,汉族,籍贯:广东省茂名市,本科,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职务: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各项功能障碍的康复工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