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与康复治疗方式及时机研究进展
徐华琼 赵多艳 严斯玮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华琼 赵多艳 严斯玮,.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与康复治疗方式及时机研究进展[J]. 现代康复医学,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2.
摘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我国临床上女性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造成FPFD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分娩和妊娠、产后是对盆底功能改善及康复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对FPFD的预防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康复治疗方式、康复治疗时机等内容,对女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原因;康复治疗方式;康复治疗时机;研究进展
DOI:10.12721/ccn.2024.157072
基金资助:

在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性以及女性对盆底功能的认知度逐步上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广大女性以及医学领域的关注。在研究指标中,我国存在40%以上的已婚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而造成FPFD的独立高危因素包括分娩以及妊娠,妊娠和分娩会导致女性盆底肌损伤,一旦康复治疗不及时会在年龄的增长出现多种并发症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产后是女性盆底功能康复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实施康复治疗可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本文综述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与康复治疗方式及时机如下。

1、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群体,主要特征涵盖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脱垂、粪失禁、尿失禁等。有学者研究提出,超出30%以上的已婚已育女性存在尿失禁症状,该症状也会随着年龄增加出现较高的上升率。部分产后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了解较少,加之忽视多种影响因素,延误疾病的康复治疗,由此错过疾病的最佳康复时机,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也导致其家庭负担加重。

2、造成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

在国际研究中表示,分娩以及妊娠是女性FPFD疾病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也是FPFD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1]

2.1妊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妊娠会导致女性盆底组织以及结构出现变化,如子宫重量和体积的增加会导致盆腔重力轴线前移,致使腹腔脏器以及盆腔的重心移向盆底肌群,对盆底韧带以及肌肉影响较大。女性孕期存在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雌孕激素以及松弛素等均会影响阴道膜的膨胀性以及韧带胶原溶解。同时,女性孕期会随着周期的延长出现子宫增大的情况,致使盆底承受较大压力,影响盆底组织结构,无法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诱发盆底功能障碍。

2.2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在分娩期间女性阴道会出现过度扩张的情况,严重影响女性盆底肌纤维的弹性,一旦分娩期间胎儿过大、分娩周期较久,会导致肌肉高度扩张,诱发肌肉撕裂或是拉伤,严重损伤盆底肌组织,修复难度较大。另有研究表示,剖宫产分娩以及阴道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提出阴道分娩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率更高,超出剖宫产一倍以上,而剖宫产分娩可减少10%左右的尿失禁情况。此外,有研究提出[2],于产后1个月研究,剖宫产产妇以及阴道分娩女性在盆底肌肌力上对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在产后下腰疼、妊娠期腰疼、盆底肌力异常上午显著差异。由此,在不同分娩方式上对盆底肌的影响需进行深度分析。

2.3年龄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在年龄的增长下,人们的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年龄较大的女性会出现肌肉控制能力以及神经调控能力下降的情况,盆底支持组织也会出现松弛的情况,同时也会在年龄的增加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上升的情况。

3、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方案

在产后分娩后临床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案,针对部分符合手术指征以及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干预,效果较理想,但会影响患者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女性的家庭负担较大。对于轻中度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可为其提供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行为干预、仪器治疗、传统以下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对于中青年女性产后康复治疗更适用于物理治疗,包括盆底磁刺激疗法、盆底生物反馈疗法、盆底肌电刺激疗法、盆底功能训练。

3.1盆底磁刺激疗法

磁刺激属于无创性的盆底神经系统刺激新方案,目前多采取坐位刺激,女性无疼痛感以及不适感。但目前磁刺激的影响存在一定争议,具体效果需进行深度研究。有报告表示更适用于尿失禁疾病的治疗,但部分学者提出磁刺激治疗无法改善尿失禁症状[3]。现阶段临床也未提出磁刺激疗法的统一治疗频率,由此在临床上的具体效果需进行大量实验分析。

3.2盆底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生物反馈疗法包括膀胱生物反馈疗法、肌肉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视听觉感知反馈信息,对患者特定肌群识别,对盆底肌肉活动进行调整,实施盆底肌自主训练。在临床研究中,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效果高达70%左右。

3.3盆底电刺激疗法

盆底电刺激时针对盆底肌肉进行刺激,在操作期间需在肛门内或是女性阴道内放置电极。有研究提出[4],盆底电刺激治疗可及时改善女性产后盆腔痛、漏尿等功能障碍性疾病,保证女性的生活质量。

3.4盆底功能训练

盆底功能训练时指导患者自主开展盆底肌收缩性训练,主要训练为肛提肌。先进诶带,临床上多采取悬吊运动训练、瑜伽训练、凯格尔训练以及其他器械训练等恢复患者的产后盆底肌状态。

现阶段,采取物理疗法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干预效果较理想。有报告提出在产后观察女性盆底康复治疗后的实际效果,采取电刺激治疗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干预后,可充分改善女性的盆底各项生理指标。另有学者选择对尿失禁女性分析,采取盆底电刺激以及生物反馈疗法可提升患者对盆底肌肉锻炼的认识,并按照锻炼期间的实际情况提出个体化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措施[5]

4、产后治疗时机

在我国封建传统思想影响下,多数女性产后多静养,部分产妇产后会出现不适症状后开始锻炼,并未关注到盆底康复治疗的时机。目前国内外并未统一治疗时机。有研究提出在产后一个月对女性进行康复治疗优于产后3个月或是产后半年,最佳治疗时机是产后42日。也有学者提出,尽早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保证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状态,改善女性的产后肌张力,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的出现[6]

5、小结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经济和心理负担,产后是女性盆底功能康复的关键时期。盆底功能训练、盆底电刺激以及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的综合疗法是目前临床上运用的较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应尽早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的选择治疗方案,也要不断探索、寻求更加经济有效、安全的治疗对策,尽最大程度提高FPFD的治疗效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