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康复的相关调查研究
王超 张志虎 李晓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超 张志虎 李晓妹,. 病毒性肺炎患者临床康复的相关调查研究[J]. 现代康复医学,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5.
摘要:

目的:总结病毒感染患者病毒性肺炎后期临床康复的诊疗经验。方法:22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病毒感染后给予加强序贯氧疗、俯卧位通气等呼吸支持、中西医结合抗病毒、抗菌、对症支持治疗、心理疏导和临床康复锻炼。结果:220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康复出院205例、治愈好转15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在病毒性肺炎病毒感染后,立足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临床治疗、护理及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取具体精细化、个体差异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措施[1] ,展现出学科优势,科学、有效地展开治疗、护理、康复,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关键词: 病毒感染病毒性肺炎临床康复
DOI:10.12721/ccn.2024.157075
基金资助:

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病毒性肺炎冬春季经常遇到,但是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发现许多病毒感染过的患者在急性感染控制后的不同时间段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对人类的长期影响仍有大量未知,涉及全身各个器官,且其症状可能因人体差异有些会持续很长时间[2]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采取全面及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诊疗、护理、康复措施,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此研究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11月~ 2024年 4月收治的220例病毒性肺炎确诊患者,在确诊患者中,男 102例、女118例,年龄(52± 11.5)岁;危重型3例,重型12例,中型96 例,轻型109例;经常户外运动、身体锻炼 115例,很少/无户外运动、身体锻炼105例,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胃肠炎等慢性基础疾病者112例,无慢性基础疾病者108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呼吸重症科行住院治疗。

治疗方法 

(1)住院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俯卧位通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保证热量,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2)根据病情重症、危重症患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3)及时给予有效序贯氧疗,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高流量吸氧。危重型、重型患者主要采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无创机械通气及有创机械通气等氧疗方式[3]。(4)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兹夫定片等,可以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5)抗菌药物治疗:通常病毒感染患者在患病后身体抵抗力会有所下降,容易受到细菌、支原体等其他致病菌感染。根据WHO指南建议:需要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或口服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菌效果;(6)退热对症:由于病毒进入机体后会释放致热因子,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高热症状;可以选择退热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等治疗,可以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改善患者发热症状。(7)重症、危重症患者身体抵抗力低下,选择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药物治疗,以增强机体体质,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给予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起到一定的抗炎效果,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概率[ 4,5];(8)中医药治疗:加强对重型和危重型病例的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患者选择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物治疗,如连花清瘟胶囊、金银花颗粒等,起到缓解患者不适症状的作用。(9)中西医结合护理:嘱咐患者避免劳累、多休息、多喝水,进食清淡、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并采用中医特色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护理,促进疾病情好转[6]。(10)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我院采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作为肺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方式。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详细了解病情,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及化验、影像相关检查,并制定全面系统+个体差异化治疗康复方案,均得到有效治疗,治愈康复出院,治疗时间(10 ± 3)d。

讨论分析:

病毒性肺炎病毒感染后,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10 天左右可以临床康复,但在临床调查研究中发现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后会出现一系列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或器官的长期临床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呼吸短促、嗅觉丧失、味觉丧失和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其中肌无力和运动不耐受是常见临床表现,经研究,病毒性肺炎病毒感染后出现的运动不耐受和肌肉萎缩无力原因可能是多因素的;最广泛认可的影响因素有全身性炎症、强制性运动缺乏、病毒浸润、低氧血症、营养不良和某些药物。

全身炎症在病毒感染患者发病率和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重症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IL-2受体、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sTNFR1)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高于轻症患者。这些促炎介质水平的增加引起所谓的“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过度和不受控制的炎症。尽管全身性炎症和肌肉萎缩之间的联系已在其他疾病和病症中得到广泛研究,但循环细胞因子、肌肉萎缩和代谢改变之间的联系尚未在病毒感染患者中得到证实。然而,促炎介质的细胞因子风暴可能在骨骼肌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IL-6已被证明是疾病严重程度的最佳早期生物标志物[7 ],其次是CRP、IL-10、IL-8和IL-1β。来自严重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的结果表明,IL-6水平升高与长期依赖机械通气有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可能与重症病毒感染患者在ICU长期住院后临床结果较差的机制有关。IL-6在病毒感染患者中显著升高,具有多效促炎作用。

几乎所有重症病毒感染患者都存在肺异常[ 8],因为缺氧是标记病毒感染严重的标准。缺氧对组织供氧提出了挑战,人类对缺氧反应的共同特征包括心悸气短、活动耐量降低、体重减轻、肌肉萎缩和组织代谢改变。

蛋白质和氨基酸是肌肉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基质。因此,病毒感染患者需要适当的营养。多中心研究在荷兰,病毒感染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也很高。虽然67%的病毒感染患者超重,但入院时却发现36%的患者营养不良。1/5的患者(超过1/3的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严重的急性体重下降超过5kg。总的来说,73%的患者有发展成肌肉减少症的高风险。导致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的因素:包括食欲不振(58%)、有饱腹感(49%)、味觉丧失和改变(均为33%)以及嗅觉丧失(27%)。值得注意的是,只有7%的患者没有出现任何营养问题。由于出院后营养异常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应考虑对病毒性肺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饮食咨询。

虽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营养不良如何影响病毒感染患者的预后和恢复,但很明显,病毒感染患者的营养问题导致了感染急性期观察到的体重减轻。

对于需要重症监护和机械通气的重症病毒感染患者,身体不活动或(被迫)不使用,会改变肌肉收缩特性和代谢,导致进一步的恶性循环。低体力活动也会显著增加住院和死亡的风险。

曾用于治疗急性病毒感染患者的几种药物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有副作用。氯喹及其衍生物羟氯喹可导致肌病,其特征是自噬液泡积累,酸性磷酸酶(溶酶体酶)反应性异常增高,并在ICU收治的病毒感染患者中检出髓样体或曲线体。氢化可的松剂量与握力和步行距离之间的相关性表明,药物与骨骼肌功能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然而,氢化可的松剂量与股直肌横截面积、股四头肌前室厚度和回声强度之间缺乏相关性,提示疾病严重程度、ICU住院时间等混杂因素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病毒性肺炎病毒感染严重病例中,可能存在持续的骨骼肌相关症状。典型的危重症肌病见于ICU住院患者,包括严重疲劳、睡眠障碍、神经认知改变和运动后不适[9]

目前对于改善患者疲劳和运动耐受性的最佳管理策略尚未达成共识;但是康复,以及长期身体锻炼,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改善严重肌病,ICU住院患者条件允许立即下床活动已被证明是可行的,并产生积极效果。

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肺扩张,改善呼吸肌肌力,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对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10] 。采用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作为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其具有自身优势[11]:(1)更注重于呼吸调息、呼吸肌肉、呼吸功能方面的锻炼。(2)属于中低强度运动,但可达到有氧运动,对于重度、极重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亦可实施。(3)动作柔和缓慢,对膝关节等功能要求低,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有研究证实,八段锦锻炼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可减轻其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提高其运动耐力,并有效改善临床疗效[12]。我院呼吸重症科、康复科由医护人员带领患者每日进行集中练习八段锦操,每次30min,2次/d,并倡导患者康复后自行锻炼,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

综上,病毒性肺炎病毒感染后,对机体的影响因素因患者而异,其主要表现在呼吸、心血管、神经、精神、泌尿、血液、皮肤和消化等多个系统,在治疗及护理、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具体精细化、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服务措施,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及技术前沿动态,立足中西医结合学科治疗优势,科学、有效地展开系列治疗、护理、康复手段,能够使患者切身受益,身心健康得到高质量治愈。

参考文献

[1] 欧阳晨阳,刘奇,王永增,李宪阳,邱少杰,侯换换.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典型病例1例[J].河南医学研究, 2021,30(19):3460-3462.

[2] 刘巧,杜敏,刘珏,刘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长期症状及其科学防控[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7):745-749,797.

[3] 罗茜,王一,万秋风,史玉娇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病毒性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05):694-699.

[4] 郭琴琴,曹大伟,张喆,张新日.糖皮质激素在病毒性肺炎中的应用[J].国际呼吸杂志,2021,41(11):825-830.

[5] 邢夏,邢丽华.糖皮质激素对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治疗价值[J].国际呼吸杂志,2021,41(15):1178-1183.

[6] 滕娟,杨芳,韩艳秋,华文山.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对病毒性肺炎患者哮喘的护理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 (10):1773-1776.

[7] 钟洁,潘兴邦,顾伟.病毒性肺炎患者淋巴细胞亚群、IL-6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24,26(02):176-179.

[8] 李雪,刘建,刘萌,王玉光.病毒性肺炎炎症后肺纤维化的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22,29(02):170-173.    

[9] 华俏丽,刘慧玲,徐晓花,郑丹文,王前,刘云涛,周鑫,杨荣源,丁邦晗,郭建文,张忠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康复者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0):1234-1240.

[10] 汤丰宁.早期肺康复训练联合振动排痰对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预后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7):1-2.

[11] 黄敏玲,卢伟焰,梁桂兴,等.呼吸八段锦功法创制概述[J].新中医,2019,51(11):302-304.

[12] 虞萍,姜秀峰.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应用于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效果观察[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8(6):607-610.

作者简介:王超(1983-),男,中卫人,放射主治医师,主要从事CT技术操作及CT、MR影像诊断。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