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些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仍较高,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PCI手术概述
1.1PCI手术及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尤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冠心病的治疗中显示出显著效果。PCI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穿刺患者的外周血管,将导管送入冠状动脉,然后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手段,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与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相比,PCI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PCI通过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脏功能,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王怡玫,宋子豪等研究表明[1],PCI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中,PCI能够迅速恢复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和梗死面积,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温晓林等研究显示[2],PCI在处理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如分叉病变中,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尽管这一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PCI手术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这与梁夷凤的研究结果相符[3]。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PCI的最佳实践,包括患者选择、手术技术、术后管理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提高PCI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2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这类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研究显示,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护理等。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据统计,术后30天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约为4%-8%。这些事件包括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等[4]。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也增加了医疗负担。
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①患者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存在,会增加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②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例如,药物涂层支架的使用相较于裸支架,可以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③术后康复护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康复护理包括药物治疗、运动康复、心理干预等方面。
2PCI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
2.1康复评估
康复评估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状态,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首先是患者心功能评估,包括心脏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以及心排出量等指标。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可以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其次是患者运动能力评估,通过踏车试验、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和心肺功能,为后续的运动康复训练提供依据。此外,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等方面的评估。生活质量评估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心理状态评估有助于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干预;营养状况评估则有助于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促进康复。通过全面的康复评估,医护人员可以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案,包括运动康复、心理干预、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等[5]。这些康复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常常会经历焦虑、恐惧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使其了解PCI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康复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和亲朋好友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这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提高其康复积极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3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是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患者可以在术后逐步恢复体力,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脏输出量,从而减少心脏负担。确保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安全,避免发生意外。规律的运动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运动康复还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运动能够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进而降低血压。长期坚持运动,有助于稳定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效果的监测与评估,调整运动处方。
2.4药物治疗与护理
患者术后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根据患者病情,术后可给予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术后可给予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事件。术后根据患者血压情况,给予合适的抗高血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轻心脏负荷,预防心血管事件。定期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脂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用法用量等。
2.5饮食与生活方式干预
在PCI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中,饮食与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推荐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蛋类等;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肥胖。鼓励患者戒烟、限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建议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定期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PCI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事件预防的效果
3.1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变化
早期康复护理对PCI术后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干预,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药物干预等措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此外,综合分析各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3.2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与心血管事件预防的相关性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心血管事件。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及时处理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总而言之,PCI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血管事件预防密切相关,通过实施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结论
本文深入探讨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中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综合分析当前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揭示了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PCI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重要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早期康复计划,包括早期活动、心脏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可以显著提高PCI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这些干预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此外,强调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康复计划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PCI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中具有显著作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重视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进一步研究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策略,有助于为PCI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护理服务。
考文献
[1]王怡玫,宋子豪,张岩.2022年中国心血管领域主要基础研究回顾[J/OL].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2023,6:154.
[2]温晓林等.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进展,2023,14(3):547-554
[3]梁夷凤.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基于5E理念的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23,42(23):155-159.
[4]冯秋玲,刘飒.基于IMB模型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PCI后Ⅱ期心脏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5):135-137+181.
[5]赵倩囡,申倩倩,朱美红,郑叶平.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相关理论研究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2023,30(1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