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探讨
谭芬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谭芬芳,. 强化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探讨[J]. 现代康复医学,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078.
摘要:
目的:分析强化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心内科收治的70例心梗患者为观察目标,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开展介入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参考组(n=35)和研究组(n=35),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差异。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心梗患者开展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 心梗;介入治疗;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4.157078
基金资助:

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的心梗患者数量高达50万以上[1]。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冠状动脉急剧闭塞,使心肌陷入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发心肌细胞坏死。心梗的诱因多种多样,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2],以及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因素均会提升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进而增加心梗的发病概率。中老年人是心梗的高发群体,尤其是那些存在上述风险因素的人群。由于心梗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合并症,这使得他们的病情更加复杂,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心梗患者在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方面的依从性普遍较低,这无疑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于心梗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3]。本文将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心内科收治的70例心梗患者为观察目标,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开展介入治疗,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参考组(n=35)和研究组(n=35),患者信息见表1,研究已获得院委会的严格审批。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x̄±s)image.png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无生命危险;③患者可以开展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持续昏迷患者;②合并外伤患者;③妊娠期女性;④合并恶性肿瘤患者。

1.3方法

参考组心梗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心功能状态和意识水平,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管理液体平衡,控制疼痛、改善心脏供血、预防感染等内容。研究组心梗患者开展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的心梗知识教育,包括发病原因、治疗过程、预防措施等,以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给予患者持续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个性化运动处方: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能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以促进心功能的逐步恢复。运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运动安全。

合理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包括每日的热量摄入、营养素分配等。

戒烟限酒:强烈建议患者戒烟,并提供戒烟支持和辅导。告诫患者限制酒精摄入,对于不能戒酒的患者,应指导其适量饮酒。

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如调整房间温度、光线和声音等,以改善睡眠质量。

药物管理与遵医行为:详细告知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正确用药。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复诊。

症状监测与自我管理:教会患者如何监测自身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识别心梗复发的早期症状。指导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如调整呼吸、放松身心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社会支持与家庭关爱:鼓励患者参加心梗康复小组或社交活动,以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慰藉。指导家庭成员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

定期随访与评估:安排定期的随访计划,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根据随访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心梗复发的应对措施,包括急救药物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强调在出现严重不适症状时及时就医的重要性,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梗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组间差异。

遵医依从性:根据患者配合医院诊治护理工作的依从性进行判断,分为完全配合、基本配合和不太配合三个指标,完全配合:患者按时完成所有医嘱和护理措施;基本配合:患者大部分时间能配合医院诊治护理工作,但偶尔会有不完全配合的情况出现;不太配合:患者在配合医院诊治护理工作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或不愿意配合。遵医依从性=(完全配合例数+基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5]

护理满意度:邀请患者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相关调查问卷,问卷评分0-100分,非常满意:评分≥90分;基本满意:问卷评分为70-90分;不满意:问卷评分低于70分。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6]

自护能力评分:患者在护理后使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ESCA)实施评估,总分0~172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自护能力越强[7]。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是一种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的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强[8]

生活质量评分:患者在护理后均使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评估生活质量。总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9]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用了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P值低于0.05则判定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后的遵医依从性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比较(x̄±s)image.png

2.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x̄±s)image.png

2.3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后的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image.png

讨论

心肌梗死近年来发病率的逐年提高,主要归因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以及日益增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这些因素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加速,进而引发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是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技术,将球囊或支架等器械送入冠状动脉,以扩张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其效果是显著的,能够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挽救濒死的心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单纯的介入治疗结合常规护理仍存在一定不足。常规护理主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对患者心理、运动、饮食等全方位的康复护理。这可能导致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出现心理压力大、运动能力恢复慢、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9]。做好患者的心脏早期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心脏早期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还能通过运动训练、饮食指导等手段,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这种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加速康复进程,降低复发风险[10]。研究结果显示,在遵医依从性方面,研究组的患者表现出了更高的遵循医嘱的意愿和行动力,这直接反映了他们对于康复计划的信任和对于医护人员的尊重。这种依从性的提升,无疑为患者的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它确保了治疗方案的正确执行,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治疗作用;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本文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29%,同样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74.29%,这是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的直接体现。满意度的提升,说明患者在接受干预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支持,正向的情感体验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菌毛显著高于参考组,进一步证明了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意味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逐渐恢复了自我照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回归正常生活的关键步骤。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减轻了患者对于他人的依赖,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梗介入治疗后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优越性突出。通过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自护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患者的全面康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美丽. 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心梗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0):74-76.

[2] 赵瑞青,彭海迪,郭兴晨,等. 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用于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2):140-141,144.

[3] 孟阳,张丽. 分析研究心梗介入治疗之后患者采取强化康复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J]. 母婴世界,2020(25):251.

[4] 蔡玲玲. 对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采用协同 护理模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干预效果[J]. 大健康,2020(20):119,121.

[5] 汪小宇,祝秋萍. 急性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教育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制作[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6):1500-1504.

[6] 吕召培. 医护一体化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在心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2,22(102):176-180.

[7] 闫欢,谢丹琦.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情绪的影响[J]. 生命科学仪器,2023,21(z1):434.

[8] 张玉玲. PDCA与延续性护理相结合对急性心梗PCI围术期患者心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3,46(2):61-63.

[9] 陆佳玉,沈旭萍,金晶. "互联网+"康复运动在急性心梗患者术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4):439-442.

[10] 王莉,王静. 营养护理干预对重症心梗患者心功能、MIS及NRS2002评分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5):147-1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