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作为外科领域的常见病症,始终是临床关注焦点。在现代医疗进程中,患者术后康复不再局限于症状消除,更聚焦于机体功能全方位重塑,尤其是免疫功能的重建。营养支持护理在此进程中崭露头角,成为影响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轨迹的关键因素。它犹如一把精准的钥匙,有望开启患者免疫功能快速恢复之门。深入探究营养支持护理与肠梗阻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之间的奥秘,不仅契合当下精准医疗与整体护理的发展潮流,更可能为临床实践开拓崭新路径,大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探索价值。
一、肠梗阻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护理的关键要素剖析
肠梗阻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护理的关键要素多维度协同作用,对免疫功能恢复意义重大【1-3】。在营养物质种类选择上,优质蛋白质如乳清蛋白、水解蛋白,可助力免疫球蛋白合成;复杂碳水化合物提供稳定能量;适量不饱和脂肪酸调节炎症反应;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参与免疫细胞代谢与调节【4-6】。营养供给途径方面,肠内营养在肠道功能部分恢复时经鼻胃管等给予要素膳等营养液,刺激肠道蠕动与黏膜修复,增强免疫屏障;肠外营养则在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时,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满足营养需求。阶段性规划中,术后早期严格控制营养摄入,逐步过渡到恢复期的均衡营养搭配,精准调整各阶段营养方案,为免疫功能的逐步恢复筑牢根基,推动机体康复进程。
二、营养支持护理促进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探究
蛋白质作为关键营养成分,其中的精氨酸可促进 T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提升其免疫活性,而谷氨酰胺则是肠道黏膜细胞及免疫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能维持肠道相关淋巴组织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屏障【7-9】。脂肪中的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等的过度表达,减少炎症反应对机体免疫平衡的破坏,同时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 的分泌,调节免疫内环境稳定。维生素 A、C、E 等抗氧化维生素能清除自由基,保护免疫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保障其正常功能发挥。矿物质如锌参与多种免疫相关酶的合成与活性调节,对免疫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免疫应答过程不可或缺【10-12】。在肠道黏膜屏障修复强化方面,充足的营养供给可促进肠上皮细胞的再生与紧密连接蛋白的合成,减少肠道通透性,防止细菌移位引发的全身感染,从而间接增强机体免疫防御【13-15】。营养支持还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有益菌生长繁殖,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可进一步刺激肠道免疫细胞活性,形成肠道局部与全身免疫功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深度揭示了营养支持与免疫功能恢复之间紧密而多元的内在联系,为临床精准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临床实践中营养支持护理对免疫功能恢复的成效观测
从细胞免疫角度来看,研究多组肠梗阻术后患者发现,接受优化营养支持护理的患者,其 T 细胞亚群中的 CD4⁺T 细胞数量在术后 1 周平均上升了约 20%,CD4⁺/CD8⁺比值趋于正常范围,表明机体免疫调节功能得到有效改善;NK 细胞活性显著增强,较未进行针对性营养支持护理的患者平均提高了 30%左右,其对肿瘤细胞及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能力得以提升,增强了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16-18】。于体液免疫层面,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后,患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和免疫球蛋白 M(IgM)水平在术后 2 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IgA 平均增长约 15%,IgG 增长约 25%,IgM 增长约 10%,这意味着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得到强化,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和清除抗原物质【19-21】。整体免疫状态方面,临床数据显示,经过合理营养支持护理的肠梗阻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约为未进行规范营养护理患者的 1/3,其中肺部感染、腹腔感染等常见术后感染类型的发病风险大幅下降。相应地,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缩短 3 - 5 天,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占用,更直观地反映出营养支持护理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的积极促进作用,有力地证实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和显著成效,为后续临床护理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依据。
结语
肠梗阻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护理与免疫功能恢复紧密相连。从关键要素剖析,到作用机制探究,再到临床成效观测,各环节层层递进。合理的营养物质搭配、适宜的供给途径及科学的阶段性规划,经多种生理生化途径作用于免疫细胞与因子,在细胞、体液及整体免疫方面成效显著。这不仅助力患者康复,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精准方向,对提升肠梗阻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杨玉红.腹部按摩清洁灌肠结合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合并肠梗阻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9):1147-1150.
[2]黄振范,何琳,黄月朝,等.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肠梗阻患者的效果[J].西北药学杂志,2023,38(05):130-134.
[3]牛玉英,朱兴春,唐鸥鹭.肠道金属支架联合肠内-肠外营养对结肠癌伴肠梗阻的应用效果分析[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3,9(01):58-62.
[4]陈奕辰,顾娇娇.个体化营养方案在肝癌肝硬化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23,18(02):168-170.
[5]王妞妞.生长抑素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在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2,8(10):143-146.
[6]杨小峰.术前营养风险检测联合CAR在肠梗阻手术预后的价值[J].江西医药,2022,57(06):596-598.
[7]胡立娟,宁涓.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疗效及营养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3):90-93.
[8]秦海国.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J].人人健康,2022,(08):81-83.
[9]傅晨晨,江方正,叶向红,等.1例腹茧症术后合并炎性肠梗阻患者的序贯化营养护理[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9(04):69-73.
[10]李腾飞,赵良柱,陈宁,等.姑息性手术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致肠梗阻的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0):166-167.
[11]蔡媛菊.综合护理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恶性肠梗阻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35.
[12]周玲.术前营养支持对放射性肠炎合并肠梗阻患者肠造口率和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3):71-72.
[13]邢立华,王琼琼,王丽靖.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21):119.
[14]陈琪,周丽,宁余音.1例乙状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08):176-177.
[15]冯丽明,张来香,舒晓.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肠内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伴肠梗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5):94-95.
[16]王兆京,陈志伟,李为苏,等.有效消化道减压及营养支持下手术无法获益的肠管多节段梗阻患者化学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35(14):2188-2190.
[17]张俊伟.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3):201-202.
[18]皇云霞.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生活质量及行为状态的影响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0):96.
[19]方兰芳.1例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多脏器结核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for Tuberculosis).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9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浙一医院;,2019:1.
[20]马双,王艳丽.综合护理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疾病认知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9,39(06):73-75.
[21]魏兴随.抗结核药物加肠内营养治疗重症结核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