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与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1]。有效的康复和自我管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责任制护理是一种强调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责任明确、关系紧密的护理模式,通过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持续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认知和管理能力。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23年5月-2024年5月收取的6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设置两组各34例。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及高血压诊断标准;病程>1年;无重大并发症;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精神类疾病;近期接受过重大手术;认知障碍;依从性较差或中途退出。对照组:男女比例16:18,年龄60-80岁,平均(70.51±3.67)岁;高血压病程:1—8年,平均(4.65±1.54)年;观察组:男女比例15:19,年龄61-79岁,平均(70.34±3.26)岁;高血压病程:1—9年,平均(4.89±1.64)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差异性,可对比(P>0.05)。
1.2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理人员要详细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基础情况,检查有无高血压相关并发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告知患者接受治疗的重要性,为患者指导健康饮食习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改善自我管理行为。
1.2.2 观察组
(1)设置目标: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短期和长期的护理目标,在两周内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40/90mmHg),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药物管理等。(2)树立责任制度。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必须确保患者充分理解高血压的成因、危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通过专业知识的普及,使患者对高血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为后续的信念树立和行为改变打下坚实基础。在充分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需要引导患者树立起积极、健康的疾病管理信念。这种信念将激发患者的自我管理动力,使其在面对高血压的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3)行为改变是目标。通过知信行模式的实践,我们期望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习惯上进行积极的改变,包括饮食调整、规范用药、功能锻炼、促进睡眠等多方面的行为变化,以达到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康复训练依从性,本研应用自制的依从性量表对两组患者实施评估,包含身体依从性(9-36);主动建议依从性(4-16);用药效果复查依从性(5-20),评分与康复锻炼依从性成为正比。
1.3.2 自我护理能力中文版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由美国学者Kearney[2]编制而成。包含疾病管理、安全用药管理、饮食管理、日常生活起居管理、情绪管理、社会功能和人际管理、康复锻炼管理,总分为172分。分数越高能力越强。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描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行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评分
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康复依从性对比(x̄±s,n=34,分)
2.2 分析两组患者ESCA
观察组ESCA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表2对比两组ESCA评分(x̄±s,n=34,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3]。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这些患者进行管理和康复显得尤为重要。责任制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逐渐受到重视,该护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全面负责,注重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参与感,旨在通过改善护理质量和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结果显示得知:观察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分析:责任制护理能够通过建立稳定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度。在长期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患者的个体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提供更加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4]。患者在这种稳定的护理关系中,更容易接受和遵循医护人员的建议,从而提高康复依从性。责任制护理强调个体化健康教育,这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至关重要。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涵盖药物管理、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和压力管理等方面。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疾病的特点和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还能够在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提供额外的监督和鼓励[5]。
综上,责任制护理通过个性化、连续性和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从而为患者的长期健康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苏燕.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和自我效能的效果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4(2):98-100,104.
[2]陈利文,华文英,严多,等. 授权认知理论多学科护理团队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23,31(4):42-46.
[3]邓义娜,胡蝶,李慧,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5):715-717,722.
[4]石婧. 智谋促进护理联合系统化失眠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压及效果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7):66-68.
[5]刘岚岚,周萍萍. 循证护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自我健康管理及心功能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3,28(26):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