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属于微创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垂体瘤的有效方式,相比传统开颅手术而言,可极大程度降低创伤程度,缩小创伤面,减少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然而该手术作为侵入性的操作,仍会伴有一定的风险,加上垂体瘤解剖位置特殊,使得手术难度增加,遂需行有效的护理,保障手术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以我院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为例,分析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的应用效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4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研究时段:2023.04-2024.04,入院者均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设置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范围:24岁-60岁,平均(43.25±2.32)岁;患病时间:2个月-15个月,平均(10.46±2.32)个月。
观察组: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范围:23岁-62岁,平均(43.43±2.14)岁;患病时间:2个月-16个月,平均(10.32±2.15)个月。
以上资料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遵医嘱用药,并配合医生开展一系列的诊疗操作[1]。
观察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1)术前护理:手术开始前,前往病房访视,询问患者的感受,耐心倾听,理解患者的感受,尊重患者的想法,并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患者的舒适性;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并协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分享成功案例,叮嘱患者自行通过深呼吸等方式,平稳心态,树立信心;术前6h禁食、2h禁水,排空胃部(2)术中护理:取适宜的手术器械,做好器械的传递工作,缩短手术时间;落实保暖措施,降低体表温度的流失速度,必要时联合保温毯和液体加温等措施,避免患者出现地体表温度[2](3)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详细记录,及时察觉异常波动,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控制液体输入量,遵医嘱科学用药,并于用药期间做好保暖工作;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少量饮水,如无不适感,可尝试摄入流食,待肠外功能改善且肛门排气后,转变至半流食,且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禁烟酒,如后续仍无异常,可以缓慢过渡至正常普食;饮食结构需要以优质蛋白、维生素、膳食纤维等为主;术后6h待患者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主动行各个肢体和关节的活动,预防关节萎缩、肌肉僵硬;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按需镇痛[3](4)出院指导:叮嘱患者准时复诊,并于生活中注意规避风险因素,切勿用力咳嗽等;遵医嘱科学用药等。
1.3观察指标
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入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脑髓液漏、一过性尿崩以及呼吸困难。
1.4统计性分析
本文数据对比情况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处理,涉及卡方检验与t检验,对比数据中p<0.05,则说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详见表一,手术相关指标,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
表一 手术相关指标 (x̄±s)
2.2 并发症发生率
如下表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表二 并发症发生率 n(%)
3讨论
垂体瘤是成年人第三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发病记录仅次于脑膜瘤、胶质瘤,且据数据显示,该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并且发病率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垂体瘤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其手术开展期间,风险程度较高,需科学护理辅助,然而常规护理内容单一[4],并不能提升手术的安全性,遂需要探求更为理想的护理方式。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以加快患者机体康复速度为目的,通过围术期的一系列护理操作,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该护理模式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以及出院四个阶段的指导,可以为患者提供各个时间段的专业护理服务,从而避免生命体征和体表温度大幅度浮动,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手术护理可提升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