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唐仁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唐仁艳,. 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康复医学,2024.6. DOI:10.12721/ccn.2024.157056.
摘要: 目的 探究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之间,总人数为60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肺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护理前,两组SSA评分、FVC、FEV1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观察组FVC、FEV1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具有确切的效果,其不但能缓解患者的肺功能,同时还能改善其吞咽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肺康复;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应用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56
基金资助: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在脑卒中发作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或功能障碍的症状,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在进食和饮水时出现困难,甚至造成误吸,增加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该症状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使得患者更容易出现饮食不足和营养不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1]。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常见的干预措施包括吞咽功能评估、饮食调整、姿势调整、吞咽训练、呼吸道清洁等方法。同时,肺康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肺部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方位的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主要围绕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皆在为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均于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男女人数共计60例,依据护理方式差异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0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34-76岁,年龄平均值为(55.12±6.01)岁;实施肺康复护理;对照组包括19例男性患者和11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在35-76岁,年龄平均值为(57.03±6.35)岁;实施常规护理。通过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比度较高。

纳入标准:①与脑卒中诊断标准相符[2];②合并吞咽障碍后遗症;③第一次发病者;④生命体征平稳;⑤患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订同意书;⑥未存在全身急、慢性感染者。

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者;②患有精神疾病;③基础疾病严重者;④口咽结构异常者;⑤短时间内用过抗菌药物;⑥口咽结构异常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应用吸管或小口杯喂液体食物,患者在进食时,应坐直且头部稍向前倾,以确保其安全性。同时,保证食物细化软化,避免过大颗粒;监测吞咽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饮食后帮助患者口腔清洁,观察其饮食后反应,并进行及时记录。

观察组在以上层面行肺康复护理,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和肺功能情况,并通过呼吸训练引导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①深呼吸练习。患者就坐或半卧位,告知其放松身体,特别是肩部和胸部,指导患者进行缓慢深吸气,促使其感受到气体填充到腹部和胸腔中,同时,鼓励患者保持呼吸停顿1-2秒,然后缓慢呼气,将空气完全排出,提醒患者在呼气时用腹部肌肉参与,帮助彻底清空肺部;②咳嗽训练。对患者的咳嗽能力,包括咳嗽的频率、幅度和效果等进行评估,向其解释咳嗽的重要性,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包括深吸气后,用力咳嗽以清除喉咙和气道中的分泌物,并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咳嗽训练,但要避免过度疲劳和不适[3];③呼吸肌训练。选择呼吸肌训练方法,如深呼吸、持续正压呼吸、呼气性肺活量训练等,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肌训练,包括正确的呼吸姿势和训练技巧,鼓励其保持适当的训练频率和强度,在此基础上,监测患者的训练过程,并进行详细记录;④咽部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咽部训练,包括口腔肌肉的锻炼、口水管理训练和吞咽动作的指导,并对其咽部训练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⑤气管内吸引。确认患者的身体姿势正确,头部略微仰起,使用吸引器准备清洁气管内分泌物的抽吸,确保吸引器管道的清洁度,并连接好管道和真空泵,同时向患者说明将进行的吸引操作,获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并安慰患者并告知操作的过程,以减少焦虑和紧张。在此基础上,将吸引器小心地插入患者气管内,注意不要触及喉咙,缓慢抽吸气管内的分泌物,避免过度抽吸造成刺激,直至吸引完成,及时清洗吸引器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口腔和气道清洁。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统计两组临床效果。治愈:洼田饮水试验1级,患者不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有效:洼田饮水试验2级,患者吞咽功能得到改善;无效:患者情况未得到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x100%。

观察和统计两组吞咽功能评分。主要应用吞咽功能SSA量表对患者吞咽功能情况进行判定,评分低表示患者吞咽功能优,反之则差。

观察和统计两组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情况,主要应用便携式肺功能仪对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的结果由统计学作出处理,工具为SPSS26.0统计软件。所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应用(x̄±s)标准差、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和组间比较分别由例数和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当p小于0.05时,表明统计意义成立。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更优,经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例[n(%)]

截图1744018177.png

2.2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评分

护理前,两组SSA评分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吞咽功能评分比较(x̄±s)

截图1744018186.png

2.3两组肺功能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FVC、FEV1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明显比对照组更高,经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截图1744018197.png

表3两组肺功能比较(x̄±s)

3讨论

随着脑卒中患者的增加,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也频繁出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500万人患脑卒中,而吞咽功能障碍属于脑卒中后并发症之一[4]。据统计,在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而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敏感度和恢复率较低,大部分患者长期受到吞咽障碍的困扰[5]。不仅如此,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和人群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性别、患病类型的患者在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康复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些差异也成为了研究和干预的重点之一。该疾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包括评估、康复训练、饮食调整和护理干预等多方面内容。通过对患者吞咽功能的评估,包括临床评估、影像学评估和功能性评估,以了解吞咽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在治疗过程中,以多学科团队合作为基础,包括康复医师、营养师和护理人员等,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康复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以提高吞咽协调性和肌肉力量[6]。同时,饮食调整和饮食辅助工具的使用也是治疗的重要方面,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状况和饮食摄入要求,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和安全饮食技巧。整体来说,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早期干预、个性化治疗和长期管理尤为关键,可通过综合治疗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肺康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显著的治疗效果[7]。一方面,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食物误吸和肺部感染的风险明显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肺康复作为一种专门针对呼吸道疾病的康复方式,在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肺部并发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呼吸肌力训练、咳嗽训练、咽部训练等多方位综合干预,肺康复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肺部感染及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率,改善呼吸肌力和肺功能,从而显著降低患者的呼吸道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另一方面,肺康复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和研究支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的肺康复方案,在恢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呼吸肌力、降低肺部感染率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9]。通过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如吞咽训练、体位引流、气管内吸引等,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症状,降低食物误吸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饮食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肺康复还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呼吸肌肉力量和耐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可见,这些临床研究数据和成果充分显示了肺康复在该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18、11、1例;对照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14、9、7例,相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观察组明显更高(96.67%);护理前,两组SSA评分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SSA评分均降低,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护理前的FVC、FEV1差异对比不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FVC、FEV1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由此说明,肺康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肺康复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吞咽功能。

参考文献

[1]Christopher C ,Omar O ,Hatice K , et al.Neuro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for poststroke oropharyngeal dysphagia: from compensation to the recovery of swallowing function.[J].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2019,1380(1):121-138.

[2]龚新靖.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河南大学,2021.14(01):24-26.

[3]胡婷婷.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观察[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04):341-342.

[4]吕孟菊,柳俊杰,王艳冬.首发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居家饮食护理方案的制订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9,54(07):975-981.

[5]何爱华,丘艳红,曾科学.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实施预防吸入性肺炎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03):77-79.

[6]王勤,谢丽玉,杨柳,等.延伸综合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9(13):58-60.

[7]贾秀贤,雷少军,刘卫霞,等.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0(05):778-780+783.

[8]卢玮旎,江苏珍,李媛.以照护者为主体的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5(22):2698-2700.

[9]祝梅,朱丽华,唐海霞.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合并肺部感染康复护理干预作用评价[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2):56-5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