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
李洪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洪江,.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J]. 中国音乐学报,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摘要:
通过对民族音乐在我国中学音乐课堂上进行的有效实践使用,能丰富中学课堂的音乐教学内容,能够为广大学生审美意识的逐步培养,和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发展提供一个有利条件。
关键词: 初中;民族音乐;音乐教育;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16
基金资助:

在我们进行传统音乐讲授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始终保持传统民族音乐的独有生命力,并且我们需要在音乐教育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传递传统音乐民族文化。它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当代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当代学生更加能够树立起对自己的优秀民族文化荣誉感,激发他们的优秀民族文化自尊心,在未来,也能够促进当代学生更加努力地积极去探索学习其他相关的民族文化专业知识,提升他们个人的社会综合文化素质,从而使其能够为我们国家发展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

1 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 培养正确的民族精神

每一个民族繁荣发展过程都不可避免的会伴随着音乐的发展,并通过音乐,深刻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民族信仰。对于我国的中学生来说,他们必须不断加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显著提高自己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

1.2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在如今的互联网大环境下,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大量的快节奏的流行音乐和口水音乐,其炫丽的视觉效果、动感的旋律和快餐式的产品产出速度导致大多数中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明显缺乏兴趣,而且由于流行音乐的形式和水平大量类同,初中生因为偏爱流行音乐而导致其音乐审美的认知层面非常狭窄。基于这种客观社会发展状况,对广大初中在校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思想意识、审美文化水平上都必然有着严重的客观的负面影响,给广大初中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和制约。民族音乐文化艺术教育是古代时期我国民族传统音乐艺术的长期文化积淀结晶和历史发展过程产物,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文化素质、审美文化意识水平、审美文化价值评判意识上都对其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推动作用。

1.3 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正确认知

中国要广泛传播和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整体认识。如果我们不真正学好民族音乐,就无法找到民族音乐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对民族音乐认识的不断提高也给我们对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认知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外,还有一些古典民族戏曲剧目,如现代昆曲和传统戏曲,即使中国现代民族音乐艺术中的经典作品,也是世界民族艺术作品体系中的宝贵财富。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教育机会。

1.4 促进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纵观我们生活的发展,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产业目前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感染力,这将对现代人的各个方面产生无形的社会影响。同时,它也给某些特定群体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的关键阶段是学生开始人生旅程前最重要的阶段,因为身体、心灵和智力的各个方面都是不固定的、可塑的,对人格、心理等方面的正确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加强中国民族音乐的初中教育水平。

2 民族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现代音乐教育和方法基本上是以西方音乐的科学模仿为基础的,基本没有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体系,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某些要素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学生对音乐的定位不准确,这意味着初中教师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民族音乐艺术的调解中,由于学生对许多民族流行音乐的高度关注和兴趣,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往往对民族音乐忽略或漠视。在我国中学音乐艺术类教学资源中,相应的初中音乐艺术类图书过于简单,内容较少。同时,民间音乐教育中教师的民族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较低,吸引不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没有形成全面的了解。

3 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方式

3.1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之美的欣赏

新歌教授时,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学习一曲新歌或欣赏民族乐曲前仔细分析新歌作品,分析时还可通过结合各种文学作品的民族地方文化特点,结合该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吸引部分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从而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聆听理解这些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音乐之情。例如在欣赏歌曲《金色的秋天》时,教师通过展示秋天各地的风景以及风俗习惯的图片,再结合生活中学生对秋天的体会,引起学生的共情心理,最后讲解此歌曲,此时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听听歌曲里的秋天到底是怎样的美景了。这样,学生们能带着对秋天的实际感悟和深刻了解一起吟唱金色的秋天,也更进一步地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无限热爱之及激情。

3.2 给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机会

音乐课上课前,教师可以特别组织一些学生才艺秀的展示,请有意愿参与表演的学生亲自上台参与表演,这样他们会觉得很自豪,也就更能充分激发其他在校学生一起学习的积极欲望,有些在校学生上台跳上一曲热情四溢的拉丁舞,有些学生上台演唱流行歌曲,也有些同学上台表演传统民族乐器,清澈悠远的笛子、优雅的古筝、哀伤的二胡、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以此收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甚至崇拜的目光,可以让同学们觉得,中国的民族音乐也很好听,给学生提供展现中国民族音乐的更多机会。可以也利用课外时间活动成立乐队。让会演奏民族乐器的学生成立一个民族乐队,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加入学习,担任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的演奏,这样可以为学生们建立一个表演的舞台,也为爱好者创造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3 3 巧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感知。

可以运用多媒体和电影电视来增加他们的感知,比如欣赏一些民族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月下情歌》、《道拉基》、《流水》、《敖包相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联系音乐的背景,如《歌唱美丽的家乡》配合贵州苗族的图片,展示该地的人文景象和风土人情,再辅助高亢嘹亮的音调,豪迈奔放、明快的旋律,有强烈的感染力的让学生身临其境。

3.4 遵循我国音乐教育学习发展规律

教师不仅要特别注意充分把握、确立学校音乐教学的整体情感研究目标,在音乐教学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情感,以情感人,使学生的情感丰富起来。另外,教师们还要特别注意通过各种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在大量的古典音乐教学实践中主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性的聆听、咏唱、欣赏,积累和练习背唱一定程度数量的中外优秀古典音乐作品,使全体学生既不断积累音乐知识,又不断积累文化素养,在自身文化底蕴的逐渐丰富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物质素养。

4 结语

民族音乐教育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中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吸引每一位音乐老师的极大关注。中国中学民族音乐知识的深化,不仅有助于学生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感情,增强民族感情,而且有助于创造正确的音乐生活和社会价值观。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比较结合法、文化艺术融合教育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中国音乐文化的优秀艺术特色,充分表达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37.

[2]毛娟.关于音乐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J].四川戏剧,2008(2).

[3]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