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旋律
朱永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朱永慧,. 奏响小学音乐教学的旋律[J]. 中国音乐学报,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023.
摘要:
器乐教学属于激趣益智的课型,技能训练并不是它的核心思想,音乐素质的培养才是关键。想把学习掌握一件器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内容起不到什么效果,而且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不但要有过硬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时代发展中探索创新,找出适合小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新方法。本文从分析器乐的特点以及应用优势入手,探讨了器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音乐小器乐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23
基金资助:

引言:器乐演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提高学生音乐理解、表达、创造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课程的改革,让音乐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器乐教学成为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程也推行艺术特长改革,因此器乐教学也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音乐课堂与器乐教学的契合度,为音乐教学增添活力。

一、运用器乐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策略

(一)立足音乐课堂,落实课程理念

从注重双基的课堂教学到三维目标课程,再到现在提倡的核心素养,在音乐学科的课程理念中,审美是音乐最关键的价值。音乐课堂要审什么美?音乐中真善美的道理,无法分析,而是需要潜移默化去感受、体验、表现。例如,在欣赏国外音乐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学生齐唱、齐奏,唱奏结合,以多元的表现形式,首先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国外民歌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在新授环节,师生合作演奏,让学生通过观察伴奏形式的不同,从而感受到劳动更能使人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在小组合作环节,通过用口琴合作吹奏三组和弦为歌曲高潮乐句伴奏,学生不仅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技能,还增强了互相配合的观念,每个人都体会到集体荣誉感以及创造的快乐,同时又能在集体活动中能动地展示自我。整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设计,力求将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落实到音乐课堂中。

(二)精选器乐种类,把握器乐教学优势

根据小学生的音乐水平,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器乐种类。要顺利地演奏器乐,也需要一定的乐理知识,随着学生乐理知识的积累以及音乐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学习相对应的器乐。在小学阶段中常用的器乐类型大体上分为两种,分别为吹奏器乐和打击器乐。打击器乐相对于吹奏器乐更适合用于学生入门,因此,应该循序渐进地提升器乐的难度和层次。如出现同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应分层次安排器乐种类,让器乐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落到实处,实现器乐教学的优势。选择器乐种类时,教师应注重三点原则,一是符合学生的层次,二是与课堂教学关联性强,三是器乐有可操纵性。例如,欣赏《拨弦波尔卡》一课时,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单元所学歌曲的主题和特征,为学生准备了较多的打击器乐,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带来的打击器乐都比较小巧,并且使用简单,例如沙槌、响板、小鼓,还有几种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自制打击器乐:玻璃瓶、报纸和装有绿豆、沙子的纸杯。学生选用各自的器乐后,教师组织学生击打器乐,模拟大自然中电闪雷鸣以及雨声。在学生自由演奏后,教师让学生按照歌谱来进行演奏,学生都非常配合,跟随歌曲中的定音鼓和钹击打节奏。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编,根据主题来创编合适的节奏。学生的节奏感在不断地练习中得到了较大提升,并且体现出器乐教学的优势,真正意义上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调整教学策略,强化器乐教学实效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器乐教学的突然介入,而或多或少导致课堂进度较慢、时间分配失衡等情况,影响音乐教学的正常进度。在教学中融合器乐教学,应将器乐教学环节放到整体的教学策略方面来进行调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师要掌握教学全局。器乐教学虽是教学重点,但是一种持续的累积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本末倒置。要让音乐课堂和器乐教学自然融合,才能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且能顺利掌握演奏乐器的基本技能,强化器乐教学的实效。展开器乐教学之前,最主要的就是调整好教学策略。小学生的嗓子较为柔弱,切不可用嗓过度,而通过器乐教学来替代一定程度上的歌曲演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活动内容《自制小乐器》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认识了竖笛,为学生大致地介绍了竖笛的构成、常规用法和历史,随后教师用竖笛吹奏了《小蜜蜂》一曲,学生的兴趣激增。在充分训练后,教师使用钢琴弹奏,学生则奏唱结合。经过一轮的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能独立使用竖笛进行吹奏,积极研究民族音乐,强化了器乐教学的实效。

(四)提升课堂实效,培养音乐素养

学习器乐究竟是为什么?仅仅是学习技能吗?其实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器乐的兴趣,当学生离开课堂后还能够拿起口琴再去吹奏一曲,这才是判断音乐学科器乐教学是否成功的依据。例如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笔者将不同知识与学习要求合理地架构起内在关联,通过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和运用,把齐唱,齐奏的要求自然迁移到轮唱和轮奏中,通过轮唱、轮奏把你追我赶的音乐情景呈现出来,唱与奏在情景中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音乐实践,将知识、技能、情感有效融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的听觉与联觉反应、乐感与美感表现、编创与创造能力这三才面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注重评价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以评促学,关注全体学生发展。

(五)开展演奏活动,检验器乐教学成果

器乐教学是基础教学的拓展,没有一套严格的测验和考核标准,多数以教师所指定的测验标准为主。器乐教学作为拓展教学,不应有过大的目的性,其结果也重于过程,检验成果仅仅是为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开展演奏活动,对器乐教学的成果进行检验,学生的实际演奏表现也最为客观真实。根据检验的结果,教师可以进一步优化器乐教学,让器乐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还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为一举多得。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演奏机会,让学生积极合作、互相欣赏,使演奏形式更为灵活。例如,教学《铃儿响叮当》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练唱《铃儿响叮当》这首美国民谣,指导学生演唱时要表现出欢快、积极的情绪。歌曲非常欢快,且歌词简单朗朗上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将全体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按照两组成员的意愿,来确定以何种形式进行表演比拼,胜利的小组将会获得奖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获得准确的教学评价结果,且通过合作与竞争,挖掘了学生的个体潜力,让学生共同进步。

(六)科学施教升华情感

音乐魅力的展现离不开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施教,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学科的规律进行教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学过程就是体现美与形成美的过程,老师的教学一言一行、学生的学习、教材的美,都在教学中很好地体现。器乐进课堂,让学生人手一件乐器给学生发现美、创新美提供了机会,也让学生在音乐中体现美成为可能。器乐学具使枯燥的音乐学习更加生动活泼,成了学生学习与感受音乐的好助手,掌握乐器的演奏技法是运用学具的前提,比如,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竖笛为学具展开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掌握竖笛基本演奏常识,做到姿势正确,气要足、指要严、口紧舌松;择难易适中的曲目,循序渐进练习,把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相互结合教学;既面向全又注重个体,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发现优秀及特长生重点培养,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的器乐教学无疑成功的。

二、结语

音乐课堂是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一门课,加上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关注人才的多维度培养,所以音乐教师必须要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在音乐科学中融入器乐教学,在有限的课程中取得最大的教学成效。否则音乐教学将不够全面,缺少实际的实践体会。教师应该加强实践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学,实现音乐课堂和器乐教学的良好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朝辉.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J].考试周刊,2020(94):15-16.

[2]陆艳.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J].黄河之声,2020(07):125. 

[3]成娟.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9(35):63-65.

[4]徐弛.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分析[J].黄河之声,2019(13):10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