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 , 要想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综合素养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 采用趣味教学法 ,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趣味教学,指的是将趣味化的元素融入小学音乐课程之中,帮助小学音乐的趣味性提高。 但需要注意,趣味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耍,而是通过构建热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提升。 使得课程更具趣味性,仅仅作为课程辅助的一种方法,并非教学的核心诉求。 换句话来说,趣味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而核心的价值是帮助学生能够建立起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从科目的属性来看,音乐教学区别于其他理论性的课程,主要是以音乐的情感、思想的教育为主,而趣味性教学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 为了更好提升趣味性教学的意义价值,需要将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制定专门的知识体系融入科目,包括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等,打破学生的思维局限性。
三、 音乐趣味性教学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是引导学生提升艺术教育的基础,通过趣味性的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切实舒缓平日学习的压力,真正意义上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建设要求。 所谓“趣味性”,指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以更为活泼、开放的方式组织教学,使得学生更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从本质上来分析,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其对绝大多数的事务都有很强的积极性,但当下教学的模式和内容都相对较为单一,如果长期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组织教学,势必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难以提升教学的成效。 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好包括“游戏” “话剧”等形式多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贯彻落实趣味教学的核心目的。
(一)综合性
相较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趣味性教学的方法更为综合性,即学生能够学习到更为多元化的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载体也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深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趣味性教学的内容势必能够提升教学的内涵,作为教师也需要能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学习,拥有非常强的教学综合性,为学生的深层次教学和素质提升有着较强的作用。
(二)实践性
趣味性教学的又一大特征,是采用更为多元化的形式实践落地教学,采用包括游戏、歌唱等方法,组织音乐的教学,能够用多元化的方式实现音乐体验,同时趣味性的教学也高度强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日后长远的学习乃至运用在实践之中,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 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趣味性教学的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之中,就是要满足学生享受音乐,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助推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音乐的价值,并在潜移默化间爱上音乐课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其学习习惯和思维定式还不够牢固,对音乐的感悟力也相对较为薄弱,所以其学习的最大动力仍然是来源于自己的好奇感知,因此如何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尤为关键。 趣味性不仅帮助学生感受到来自课程的魅力,还能让其真正培养良好的课程习惯。
(一)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对小学生而言游戏就是其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 尤其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学生而言,其认知上没有对学习的概念,而是对一切有吸引力的内容产生兴趣,而生动、活泼的内容势必会激发起思维的认同。 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所出发,教师需要切实将音乐教材和音乐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完成对课堂氛围的建设,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并且就此认同音乐、爱上音乐,达到最佳的小学音乐学习效果。 例如,针对小学音乐教材之中的课程《动物说话》 中,教师即可对学生进行随机的分组,并准备教学道具动物头饰,让学生分别戴上透视卡片,包括小猫、狮子、老牛、小狗、小鸡、老鼠、鸭子等,要求各个小组轮流到讲台上戴上这些动物头饰,每说一种动物,头戴这一动物头饰的学生就要立即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其他学生对这一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模仿得最准确、最像的小组分数最高。 然后则进行学生之间的比较与模仿,哪一个学习小组的得分最高,即可认为小组的表现最佳。 而通过引入存在一定竞争机制的游戏,还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好胜心理被完全调动起来,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游戏中,提升教学质量。
五、教学手段的趣味性
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单纯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通过板书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过多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也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并且学生的课下作业也非常繁重,学习负担、压力非常大。在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多媒体设备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内,在教学领域内的运用最为普遍,当然,小学音乐课程也不例外。音乐本身就不是直观、形象的知识,所以,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变得生动形象,在视觉和听觉上不断冲击,让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技巧训练时,对于那些枯燥的音乐发音、节奏训练、乐理知识等,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粉刷匠》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刷子、帽子等道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粉刷的情景演绎,提高学生的兴趣。
总结
目前大多小学生只是将音乐课堂当成娱乐场所,对于音乐知识并不会走心。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知识的乐趣,有利于其将注意力转移到音乐知识的学习上。总而言之,趣味性教学值得小学音乐教师对其应用策略进行深入钻研,以提升音乐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 玛丽亚.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读写算,2020(23):83+85.
[2] 于玲 .“趣味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2020(6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