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唱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乔梦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乔梦晴 ,. 浅谈学唱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J]. 中国音乐学报,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摘要:
小学教育阶段,教师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音乐教育首当其冲。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学唱红色歌曲,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还能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红色歌曲里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精神,建立正确的民族观与价值观。因此,本文将对学唱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学唱红色歌曲小学音乐
DOI:10.12721/ccn.2021.157046
基金资助: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教学主题。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注重音乐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音乐能力与音乐素养进行培养。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建设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民族的自豪感。

一、学唱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学唱红色歌曲,推动社会道德与法治教育,我国当今正处于政治经济改革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小学音乐也面临着教学改革,也同样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此转变的过程中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中国教育界诸多人士提出对当今小学教学,课堂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品质,将此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学系统相结合,开展道德主义教育,培养引导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新一代的接班人。现在国家已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当前主要的发展目标。良好的道德品质对于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道德规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小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教师要分析当前学情,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等等来选择适合的红色歌曲进行教学。

二、学唱红色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能够达到某种预期的情感反应所创设的特定的教学环节。在小学,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首要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尊重国旗、国徽,会唱国歌。

例如,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唱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意志精神。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搜集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可以交流讲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如何为了建设国家而奋斗,甚至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是如何在一次次打击中屹立不倒,最终为新中国成立铺好道路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真正地了解到今天“国家”一词的深刻内涵,明白爱国主义精神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中也可以有所体现的。而在进行《国旗国旗多美丽》《义勇军进行曲》歌曲的教学时,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准备五星红旗在不同场景中冉冉升起的视频,例如开国大典上第一面升起的五星红旗、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国旗班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升起的国旗、奥运会上运动健儿们得到金牌时升起的五星红旗,让学生在这些视频中感受到《义勇军进行曲》的庄严肃穆,与视频中的画面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体会到国旗、国徽、国歌所象征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进而提升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精选题材,教师在唱歌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是鼓舞国家人民团结一致、奋勇向前的一个航标,是推动历史进程,促进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热爱自己的国家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精神情感。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祖国能进步、发展到今天,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难题的力量来源。小学生拥有活泼的个性,而音乐课的教学形式比较灵活,教学过程中很少会运用到说教的方式,通常是让学生运用感官去产生情感。因此,利用音乐教学来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歌曲,剖析歌曲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进行延伸,挑选一些和教材内容相符合的爱国主义歌曲进行赏析、演唱,使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陶冶自身的情操。

例如,在低年级教材中有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内容,在讲解此歌曲时,教师可以选择《在祖国的怀抱里》《祖国妈妈我爱你》等歌曲进行延伸教学;而在高年级学唱《我们美丽的祖国》《我们把祖国爱在心上》时,则可以选择《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等多首抒发热爱祖国情感的歌曲作为辅助教材。

(三)了解音乐背景,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中提升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音乐欣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以提升,而在运用音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音乐欣赏也是渗透进音乐教学的重要部分。每件音乐作品后面都蕴含着深刻的故事,作者对这些作品创作的初衷也是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要对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歌曲中蕴藏的内涵进行分析和讲述。在欣赏民族音乐时,教师可以利用挂图或者是多媒体设备,首先让学生观察和欣赏各种民族乐器,然后再根据课件中的内容为学生讲解介绍乐器发展的历史。

例如,教师在讲解民族乐器葫芦丝时,就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葫芦丝的发展历史,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观看云南的风管以及傣族舞蹈的曼妙,最后再引出葫芦丝演奏的歌曲《金风吹来的时候》。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民族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在丰富自身音乐内涵的同时,感受到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进而体会到祖国的伟大,萌发出爱国主义情感。

(四)借助古典乐器学习红色歌曲

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红色歌曲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示范、观看爱国主义题材歌剧等。经过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意识到借助民族器乐辅助红歌的教学效果也很好,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借助民族器乐学习红歌。基于地域差异性,古筝曲目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如《临安遗恨》是描写人物心情的;《雪山春晓》是描写景色的;《绣荷包》是描写地域风情的……当然,也有很多曲目是描写爱国情怀的,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曲,此曲是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歌词表达了边疆生活的人民与解放军之间的深厚感情,通过艺术渲染,将军民之间的真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曲目中涉及军民的鱼水情怀,通过古筝把流水声表达得淋漓尽致。所以,使用古筝表达红色曲目,能将其中的情怀表达得更加灵动。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学生学习《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古筝曲目,然后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将曲目的内容与意境讲述给学生,借此边教唱红歌,边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论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非常好的形式,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再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和表现美的同时,不断地激发学生爱国的精神与愿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贡献的情操,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彭丽芹.爱国主义思想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5):180.

[2]袁晓蓉.让德育之风吹进小学音乐课堂[J].名师在线,2018(14):89-90.

[3]许艳艳.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J].学园,2014(07):1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