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吴翠霞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翠霞,. 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反思[J]. 中国音乐学报,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53.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农村初中要重视音乐教学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和全面素质。要求教师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不断通过创新、多元化和趣味性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素养;音乐知识;音乐器材
DOI:10.12721/ccn.2021.157053
基金资助: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音乐教育属于美育教育中重要的部分,很多专业人员都对音乐教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城市中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师资配备上更有优势,同时我国还有很多的农村学生,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是处于初级阶段,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的音乐教育更加不被重视,再加上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农村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往往堪忧。

一、注重培养学生优雅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在一些学生和老师的眼中,可能只是简单的学习一些歌曲的演唱或者鉴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下的音乐教育要求,新时期核心素养下的教育任务要求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时,不仅要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会简单的欣赏音乐作品和学会演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符合音乐教学要求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对于学生开展音乐课堂的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拥有一份优雅高尚的音乐素养,对于学生的鉴赏和歌曲的演唱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如果学生的音乐素养较低,当他对音乐一些音乐作品进行鉴赏和学习时,也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些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音乐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师应当把握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其音乐素养加以培养和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阶段,他们的领悟力和感悟力较强,对于音乐方面的感悟和体味会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师应当抓住学生这一良好的学习时机,帮助学生培养自身高尚优雅的音乐素养。例如在学习音乐家的故事——贝多芬的《月光明奏曲》时,鉴赏这类音乐大师的古典钢琴曲时,就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在乐曲中传达出的感情和思想,同时学生在欣赏这一类比较经典的钢琴曲时,通过对曲中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感情的把握和体会,就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学生沉浸在贝多芬营造的浪漫的钢琴曲的世界中,自身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和发展。

二、学生喜爱音乐,但是音乐知识缺乏,音乐能力较弱

初中音乐课的主要目标为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虽然很多学生对音乐课十分喜欢,但是音乐知识薄弱,一个班的学生找不出几个会唱乐谱的,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初中是极为普遍的。同时学生也没有掌握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 即便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围的环境和周边人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对音乐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感知,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缺少音乐的熏陶。 学生对于名曲欣赏以及各类的乐器教学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但是教材中的世界名曲学生听不懂,不是学生不愿意听懂,而是受自身的认知限制,即便是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 也无法听懂和正确的感知。 相比较来说,学生更喜欢听流行歌曲,音乐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 多种因素导致农村的初中生不具备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三、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将音乐的学习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融合在一起才能得到最佳的教学成果。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元化、 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园内的主题红歌比赛,如“我们的祖国”“历史的烙印”“我爱我的祖国”等等为主题的红歌合唱或独唱比赛,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学习歌曲的同时了解歌曲中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强化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加融入自身的感受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话剧表演、 情景剧等形式选择几个与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的音乐作品,促使学生进行分组表演,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促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情形,强化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四、丰富音乐器材和设备

学校应该尽量给音乐教学争取更多的音乐器材和设施,同时教师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合理运用,根据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多接触乐器, 并且对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给予单独的训练,争取获得一些成绩,给其他学生做榜样,同样也让农村学生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考大学这一条路可走。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利用单一的乐器完成教学。同时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类乐器,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同时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师还要开发农村特有的一些自然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山林里的鸟鸣、山脚边的潺潺流水、布谷鸟的鸣叫等,通过让学生感受这些优美的自然音乐, 来提升自己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结语: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优雅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学习丰富的乐理知识,同时带领学生领略中外优秀的音乐文化,实现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课堂水平的提高,有效帮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更好的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 徐玥琲. 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黄河之声, 2020(4):105-105.

[2] 戴晓微.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分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5):245.

[3] 叶华. 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研究[J]. 北方音乐, 2020(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