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范围内著名的环境破环事件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生产创造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条件。但由于人类的贪婪,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向自然尽情的索取一切却又没有恢复或者保护自然环境的观念和行为,于是大自然开始报复人类,自然资源慢慢枯竭,自然界中有毒物质含量增加,并且已经危害到人体健康。
二、环境审计目标及实现方式
环境审计目标是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使环境审计理论结构体系更加严密完整。一方面,它反映了环境审计的本质要求;另一方面来说,它影响了审计人员对环境审计计划的实施。环境审计目标是环境审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环境审计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深入研究环境审计目标,确定完整的环境审计目标体系,对环境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整理概括出以下几个环境审计目标:
1、保持环保专项资金的独特性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是用于国家或地区环境方面的专用款项,因此环保资金的审计是审计机关的重点关注内容。对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是其他环境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审计人员对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一定要按照其特殊规定的程序合法合规的进行,使其与其他审计工作区分开来。
2、监督政府部门、企业及环境管理部门遵守环境法律和制度的情况
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环境管理部门都会对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审计机关要更加关注政府部门、企业及环境管理部门对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守履行情况。
3、环保工作的绩效审核
这个目标可以直观的反映国家环保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开展环保工作的效率。环保工作的绩效审核一方面可以判断环境政策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判断在达到目标的情况下,政策的实施费用能否最小化。
(一)环境审计目标的实现方式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的《审计准则》、加拿大《年度审计准则》和美国《一般公认国家审计准则》等均强调了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审计规范和审计报告对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性。而审计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完善审计规范体系,以及相应的审计控制手段与方式。由此可概括出政府环境审计目标实现机制的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专业胜任能力强化机制、独立性保证机制、政府环境审计规范化机制以及政府环境审计质量控制机制。
三、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
(一)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优势
当前,环境问题是我国全民关注的焦点,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普通民众都加入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中来。因此我国具备了开展环境审计的基础条件。
1、良好的社会基础
近年来国家领导层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使得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法规日益完善。再加之普通群众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环境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这给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健全的组织机构
我国审计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各子履行着自己相对应的职能,在整个审计框架内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健全的组织机构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基础。
3、一定的实践经验
国家审计署逐步拓宽环境保护审计的工作范围,开展了包括工业、农业、渔业、林业相关的环境审计工作。审计署还先后组织开展了部分城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试点工作等多项环境审计。这些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为日后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
(二)我国环境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环境审计的概念引进到我国的时间不长,真正意义上的环境审计实践并不多,因此我国的环境审计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1、环境审计专业人才缺少
环境审计不同于常规的审计,审计人员除了掌握必要的审计知识外,还要对工程学、统计学以及环境学等诸多方面有所了解掌握,还要熟悉相关的环境法规制度。我国大部分的环境审计人员来自于会计、审计专业,而缺乏专业的环境审计人员。
2、缺少相应的环境责任信息披露
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提供证据,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污染损失、资源价格等列入核算科目,除此之外,还强制要求企业提供环境报告。而我国企业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指标未作披露要求。这将会影响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并且不能有效监督企业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情况。
3、环境审计的依据不足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基本形成了环境审计法律法规监督体系,为环境审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四、促进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
环境审计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环境审计的建设完善,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相矛盾。
(一)宣传环境审计的相关知识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基础,要使环境审计工作更容易推广开展,应该提高人们对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政府应该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二)培养环境审计专业人员
国家应对环境审计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此外,还可建立审计部门与其他相关专业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聘请环境工程技术专家等加入环境审计工作,以此提高环境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环境审计法律法规
我国在结合自己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还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实务操作技术,不断完善我国的环境审计理论知识体系,使得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
五、总结
我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然离不开环境审计的支撑。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发展还并不是很成熟,国家需要在环境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先进理论,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环境审计理论体系。另外,国家要从培养专业人员、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民众环保意识、拓宽环境审计范围等方面着手去促进环境审计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付黎莉.我国政府环境审计问题及对策探析[M].2013.4.
[2] 刘朱达,王本强,陈基湘.政府环境审计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技术方法[J].审计研究,2002(6):17-23.
程亭,张龙平.环境审计国内外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11):183-190.
邮寄地址: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工商大学校前广场 吴颖洁 1573608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