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会计核算是一项贯穿国有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工作,通过如实表示经济活动和精准确定价值数量,为国有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从而辅助管理者制定战略决策。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国有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必须按照最新的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会计核算合规、依法进行,在避免发生财会风险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会计核算在收支核算、薪酬核算、资产核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达到优化国有企业资产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收益的目的。
1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问题
1.1会计核算方式方法整体滞后
在企业的发展实践中,为了切实有效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果,必须全面且充分地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然而,在现阶段,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并没有采用高效且科学的方法,也未能推动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变革。这种情况无疑会严重影响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效果。此外,相对落后的核算方式不仅难以保证核算的质量,还会直接影响核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2缺乏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财务管理是其核心,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财务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所以,如何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会计核算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缺乏对会计核算的监督体系,这导致了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经济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对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1.3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存在素质较低的问题,大多表现理论知识欠缺、实践技能不足以及信息化系统应用不当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职称以及学历普遍偏低,具有高学历的从业人员大多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其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掌握不够全面,难以满足会计岗位需求。加之会计工作专业性强,对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然而有的企业会计人员大多由兼职人员担任,其素质得不到保障,不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操作。另一方面,未能重视会计人员培育,相关资源投入力度极小,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系统化、专业化培训,难以及时获取会计核算新知识以及新技能,影响了会计核算规范化水平提升。加之会计从业人员大多为会计专业,对计算机熟悉程度不足,在日常工作中对系统的应用局限于数据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影响了系统功能的。
2强化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措施
2.1逐步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国有企业管理者需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构建完善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设定会计核算管理流程,要求会计人员严格依据流程落实各项工作,实现有章可依。首先,不断加大会计项目管理力度,保证原始凭证记录到位以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对不符合要求的凭证,需与涉及部门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并对其开展恰当的培训,实现多部门共同管理。其次,需加强往来款项的核销,定期进行催收以及付款等,结清往来余额,对无法清理的往来款项需进行披露并监督,以免造成资金流失。再次,配合有关部门落实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盘点,并按照要求签字,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最后,需落实资金成本核算工作,对有资金账期以及无资金账期项目进行分类核算,在相关科目下,依据经济活动类型设置相应明细的科目核算,落实合同的审核以及归档,实现层层把关,保证核算结果准确。
2.2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企业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方式
这一要求企业需将银行数据对接财务系统中,加强银行与企业的直接联系,从而降低人工输入,导致对账风险产生,并且还要加强开票系统的完善度,确保数据能够及时导入分析,实现数据的共享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具体来说,企业要通过内部财务系统的数据接口,与银行的核心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账户信息互通,完成数据的实时查询,并通过自动转账等功能帮助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实时比对银行账户和公司账户的剩余款项和资金动向,这能够省去切换网银进行操作这一环节,使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权限实时核查公司账户信息,以便于更好地产出数据内容,为公司决策提供帮助。另外,对于发票信息来说,这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内容,也需要将开票系统中的数据内容与财务系统进行对接,使开票数据能够自动传输到财务系统中,并且为了加强税务控制,还要在开具发票的操作过程中,利用税务提供的开票软件进行实时导入,从而有效减轻财务人员工作负担和核算压力,帮助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建设一个高智能、信息化的资金管理手段。
2.3采用多元化会计核算方法
目前,很多企业只会采用单一的会计核算方式,不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创新核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第一,可以将会计核算与全面预算管理两部分相结合,进一步管理预算成本,采用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对于员工工资、原材料采购等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固定预算方式,对于科研项目等具有偶发性性质的项目,管理人员则可以选择弹性预算的方式。第二,促进会计核算和实际经营相结合。为了更好地控制企业内部的运营成本,一些企业没有经过实际的考察就随意减少某部分开支。针对这一情况,管理人员首先要考虑市场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有据可依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推动核算工作的有效进行。
2.4优化国有企业会计工作流程
随着国有企业经营范围扩展和业务量增加,也相应加重了会计核算工作任务。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过于复杂,不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占用较多的人力,而且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很难得到可靠保证。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以后,国有企业需要从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入手,重塑会计核算流程,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准确化的效果。例如,在国有企业原来的会计核算流程中,要求先登记总账,然后再进行对账、结账,如果在对账时发现账证不符或账表不符的情况需要国有企业财务人员重新进行核算,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不高。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后,要求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将对账环节提前,先进行各类账目、报表、凭证的核验,在保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的前提下再登记总账。这样一来,通过优化国有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减少会计核算中的纰漏。
结语
国有企业是国家发展之基、利民之本。因其属性特殊,地位重要,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独有的地位属性,建立完善的管理层制衡机制,缓解委托代理问题,重塑企业文化与市场适配的动态能力,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审时度势,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根据颁布的政策条例建立适配的会计核算制度与程序,加快建立数字化财务核算体系,进而提升会计核算质量,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文秀.集团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市场,2021(21):137-138.
[2]朱亭亭.集团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分析[J].消费导刊,2023(08):26-29.
[3]胡雪婧.如何加强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J].中国民商,2023(04):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