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创造是最能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如果一个学生能发自内心的创作出一段旋律或一整首歌曲,并能演唱或演奏出来,就能很好地说明他已经掌握了音乐要素并运用了它们,而教师也能清晰的检验到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笔者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实践编创教学,寻找到提升小学生音乐编创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编创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实施如下:
一、低年级潜移默化渗透编创教学 小荷初露
花城版音乐教材一、二年级需掌握的音乐要素包括:感受音乐中的力度、速度,2\4、3\4拍节,do、misol、la的音高,X、 XX 、X —等节奏,四个乐句aaba的结构等。只有充分掌握这些音乐要素,才能发展音乐的感知力,才能自信、自然、有表情的表演。在教学设计中,笔者以编创教学为主线,除了老师们常用的编创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歌词编创、表演形式上的编创,还在低年级设计了以下策略:
1、编创新的快慢与强弱表演歌曲,体验速度、力度音乐要素。速度和力度是孩子们最容易感受到的音乐要素之一。在一年级《小列兵》的教学中,让一个同学上来打鼓,速度和力度由他定。老师的弹奏和同学们的步伐,都随该同学给出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律动,第二遍,让该同学变换第二种速度和力度,全体学生随音乐速度的变化变换步伐:音乐快,快步走,音乐慢,慢步走,音乐强,大步走,音乐弱,小步走,并同时演唱歌曲。聪明的孩子们很快就能感受到速度和力度改变之后音乐情绪的不同,而打鼓的那个孩子感受最为明显,这时就可以分组体验,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一次鼓手。
2、填空与接力编创出新的节奏和旋律。在一年级学过do、mi、sol和X、 XX 、X —、O的节奏之后,就可以开始填空编创节奏和旋律的活动。教师出示四小节2\4拍子的节奏,先带领大家一起认读,接着抽掉其中一个小节,让学生即兴编创出两拍节奏作为填充,并拍手接力下去,接力的节奏至少不能和上一名同学相同。在节奏练习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编创出的节奏,填上任意的do、mi、sol音符,鼓励编创出的旋律尽量不与别人相同。还可以抽掉两个小节或抽掉全部音符,只留下小节线让学生自由填充,这样的节奏、旋律接力游戏孩子们经常乐此不疲,充分体验到即兴编创的乐趣,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节奏和旋律这两项音乐要素的最好方法。
3、了解歌曲结构,用ab句式创作歌曲。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歌曲节奏和旋律特点,在四个乐曲的小歌曲中学习歌曲的曲式结构,再进行模仿创作。《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为四个乐句,通过兴趣演唱和乐句分析之后,孩子们发现第一、二、四句旋律为相同,只有第三乐句的旋律不同,歌曲结构标为aaba。接下来,就请两个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音乐要素知识,分别创作出两个乐句板书出来,标为a句和b句并唱熟。之后就可以请学生任意制定新的歌曲结构,可以是aaba、abab、aabb。聪明的孩子们很快就创作出许多新的小歌曲。通过以上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即兴创作产生了兴趣,没有对音乐要素的学习产生枯燥和畏惧心理,他们很乐于参与这样的即兴创作游戏。有了一、二年级的编创基础,当学习了新的节奏和音符之后,就可以由浅入深开展新的编创教学,填空接力游戏就可以有更多的元素加入,创作的可能性增加,到了中年级编创教学的力度就可以增强,难度和广度都可以增加。
二、中年级由浅入深落实编创教学 小试牛刀
创作出新的节奏和旋律并能演唱或演奏出来,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方式,做到学以致用,知其所以然。三四年级的知识技能包括新的音符re、fa、si和XXX、XXX、X.X、XXX等节奏,音的走向上行、下行,旋律进行方式级进、跳进、同音反复,巩固2\4、3\4、4\4拍子等。笔者承上启下,在中年级设计了以下策略,每项策略都可以设定不同星级的有梯度创作。
1、身体打击乐,发展节奏编创。
编创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编创活动。在歌唱学习之后,即兴编创一到两小节固定节奏,拍手加入到歌曲伴奏中,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这时教师应提出更高要求,让学生感受拍打身体不同部位能发出不同强弱、不同音高和不同的音色,形成立体的音响效果。将自身的身体变成一个有音高、有声部的爵士鼓。以《送别》为例,在中年级的节奏编创时,把即兴编创的节奏由之前的拍手变为拍身体的不同部位,此为一星创作,如右图。
学生体验到不同音高的音响,拍手为高音,拍腿为中音,拍胸会听到较低的音响。当然,孩子们还可以创造性地去拍身体的其它部位,探索音响效果。更可以发展为二人合作或多人合作、固定节奏就能千变万化、个性凸显,就能升级为二星创作,如右图。
运用身体打击乐,不但能增加孩子们积极创造的兴趣,还能引导孩子们思考将所学的节奏融会贯通,每个孩子编创出来的节奏音响都会有所不同,充分体现出音乐学科的创造性育人目标。
2、研究律进行方式,创作新的旋律。
在三年级《我们大家跳起来》一课中,我们学习了音的走向,认识旋律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四年级《西风的话》一课中,也学习了旋律分为级进和跳进,体验到歌曲旋律的内在韵律。这时便可以学以致用,让孩子们进行旋律的编创活动。教师先带领孩子们在《我们大家跳起来》的旋律中,寻找到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然后让孩子们编创全新的旋律。一星创作:按条件编创两个乐句,第一个乐句为同音反复,第二个乐句为下行,要求写下来并能唱出来。二星创作:让学生自行运用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进行编创,并圈出自己编创出来的旋律中哪里用到了上行、下行或同音反复。能编创并写出,再将自己的旋律演唱或演奏给同学听。
3、运用卡农手法,让歌曲发生神奇的变化。
三年级节奏多声游戏《端午节》一课中,第一次引入了卡农的学习。虽然只是节奏朗读,这已让孩子们对卡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便可以将节奏编创练习提升到二声部卡农的练习。在三年级学习了《卡农歌》和《救国军歌》之后,歌唱教学也可以将歌曲,提升为二声部卡农演唱,让学生以卡农的形式接触二声部合唱。一星创作:先让一位学生创作五小节节奏并全班读熟。二星创作:制作二声部节奏,将第一小节设为两拍休止,再将倒数第二小节删除,如右图,全班练习后拍手读出。三星创作:将
节奏创作为音符,一首二声部歌曲便创作出来。学生熟练此过程之后要分小组进行编创,每个小组的作品要练习并在全班表演。右图为学生的创作。
4、用五声音阶大胆创作新的旋律。
三年级《凤阳花鼓》一课,四年级《我和你》一课都安排了识读乐谱的学习,为孩子们展现了中国五声音阶创作歌曲的奇妙。以中国五声音阶创作出来的歌曲富于美感,因为没有fa和si,学生可以大胆开始创作旋律的练习。这时可以要求让学生在原歌词的基础上以五声音阶编写不同的节奏和旋律,重要的是能写还要能唱,有能力的孩子甚至可以自创歌词,写出一首原创歌曲。以《我和你》为例,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对每小节内的音符做变化,可以每个音变也可以保留一些,也可以一字多音,写出的新旋律要求能演唱出来,听一听如果与原曲相似就要再修改,直到听起来是一首新的旋律。
5、编排小型音乐剧,拓宽创作空间。
花城版音乐教材安排了一些可以编创音乐剧的课程,在二年级《稻草里的火鸡》中,教师可以以导演的身份带领孩子们编排小型音乐剧。让孩子们自行设定需要哪些角色,比如稻草、火鸡、菜园和小伙伴。分配好角色之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绎自己的角色。在三年级学习《木桶有个洞》时,便可让学生尝试人数更多的音乐剧,在课堂上以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编创。《木桶有个洞》一课,有两位主要角色:丽莎与乔治。由两位同学来表演,再请学生发挥想象,剧中还有哪些角色可以扮演,孩子们便想到至少有一位旁白,还有一些群众和小动物。讨论之后进行分组,每每指定一名编剧设计表演方案,一名导演指挥成员进行表演,成员必须听从导演的调度。还有《小熊过桥》、《邮递员叔叔来了》、《玛利亚丢了宝石花》等可以作为音乐剧编排的课程。音乐剧的编排和表演是学生编创综合素养的最好表现,让孩子们发散思维,对音乐编创课堂有了新的理解。
三、高年级螺旋上升发展编创教学 满天星斗
五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内容在中低年级的基础上,音乐要素的学习更加强调融合性。音乐知识有模进、二声部、音乐的织体、旋律与副旋律、3\8、6\8、5\4拍子等。
1、分析旋律特点,仿写旋律
① 充分分析旋律特点,创作情绪一致的旋律。
六年级《小白菜》一课,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的走向,句句都为下行,并且一句比一句的结束音更低,请学生试着唱一唱感受情绪,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连续下行音阶走向,让歌曲变得凄凉、悲伤。在演唱之后让孩子们试着也写四个乐句,要求旋律走向为下行,并且一句比一句结束音更低,无论怎么写,创作出来的新旋律都给人悲凉的情绪,感觉心情比较低落。右图为学生仿写的新旋律。感觉还是悲伤的情绪。
② 借鉴歌曲旋律特点,创作出新的旋律。
还以《小白菜》为例,当我们按每一句都为下行编创时,只把最后一个音符改为上行,让学生听听旋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是会凄凉悲伤吗?孩子们很快会发现,情绪立刻变得不一样了。再提示歌剧《白毛女》中的《北风吹》唱段,正是以这首《小白菜》为素材创作的,以引导孩子们在创作旋律时,可以在某些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添加,以创作出新的旋律,这样的借鉴手法被称作洗练。再比如《图兰朵》也是融入了浙江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右图为学生编创的新旋律,由于将每小句的最后一个音符走向改为了上行,听起来悲伤的情绪就优美明亮了。
③ 旋律重复与模进,改编歌曲旋律。
五年级《夏日泛舟海上》一课,学习了旋律的重复与模进的音乐创作手法。在学习歌曲演唱之后,便可进行创作活动。右图为学生按上行二度模进写出的新旋律。再引导学生写一个乐句的新旋律,将新旋律模进两次、再重复一次,写出四个乐句的歌曲。
2、保留曲式结构和和声进行,创作出新的旋律。
六年级《月光月光光》一课,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旋律,四个乐句节奏几乎相同,但每句音符不同,演唱时每一句都能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色彩,再分析四个乐句的句尾音,发现第一句为主和弦,第二句为属和弦,第三句也是属和弦,第四句回到主和弦。当然学生可能并不能理解和弦,在创作时只要求学生保留四个乐句的尾音,谱写出新的旋律并唱一唱。这样保留了原曲式结构为四个乐句,保留尾音实为保留了和声进行。右图为学生编创的新旋律。
3、把歌唱课的课堂交给学生,自主学习并创造。
在歌唱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聆听入手,带领学生分析节奏旋律特点,但通过长时间编创教学之后,学生们已经可以自行分析节奏、旋律。教师可以试着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交给学生自主进行。例如:五年级《踏雪寻梅》一课,在上课之初,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告知组长,请各组自行聆听,找到节奏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还要在原节奏上创作出新的旋律。小组汇报流程为:第一名组员报告本组找到的节奏难点,第二名组员提出解决方案,第三名组员演唱出本句旋律,第四名组员创作出新的旋律并演唱。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学,突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教师再讲解踏雪寻梅的由来,在音乐与相关文化上升华,提高艺术审美的能力。音乐的核心素养是站在对音乐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而音乐编创能力,正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以上能力的重要指标。充分了解学生起点,由浅入深的设计音乐编创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生音乐编创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才能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提升音乐核心素养,使音乐学科发挥出其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李昕昕《奥尔夫教学与应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4]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黄梦怡《广州市小学音乐创造教学调查与分析》星海音乐学院;
[6]于巧《立足教材,零起点走进作曲教学》【A】北方音乐201705;
[7]王琼在《在教材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学会编创》【A】北方音乐202004;
[8]胡小平《二度创作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实践探究》【A】北方音乐202005;
[9]刘梦婷《日本中小学音乐创造性教学研究》集美大学;
[10]杨学礼,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