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财政部2016年6月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出各单位应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等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大都财务人员也知道业财融合重要性,但是不知道如何具体开展业财融合工作,即财务人员大都不知道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样的财务行为去主动为业务、战略和客户提供有价值财务活动。
为解决日常工作中业财融合工作具体痛点和难点,本文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业务为例,从项目立项、方案上报、方案审批、后续管理、项目处置等环节,阐述各个环节融合目的、融合时间和具体融合方法。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业务介绍
(一)股权业务主要概念
1.按取得来源方式来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业务主要包括买断政策性债转股资产、商业化债转股资产、市场化投资股权等资产。
2.按交易结构来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股权业务主要包括债转股、直投股权及通过特殊目的实体(SPV)间接持有的股权权益类资产。
(二)股权业务主要流程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包括前期调研、项目立项、尽职调查、方案审批、后续管理、项目处置等阶段。
(三)股权业务程涉及的主要财务活动
股权业务涉及主要财务活动包括项目投前可行性分析、资金申领支付、初始会计计量、后续会计计量、处置时经济可行性分析及会计计量等相关财务活动。
三、关于股权业务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运用
(一)股权投前阶段
1.融合目的
(1)评估有关项目风险定价情况,判断经济可行性。
(2)评估项目未来涉税处理情况,判断税务筹划空间。
(3)评估会计计量情况,预测项目未来利润释放情况以及对财报的影响等。
2.融合时间
(1)要在项目立项阶段或项目立项前获取有关项目交易对手、交易结构、定价安排、期限安排、风控措施等初步业务信息。
(2)在项目方案正式上报前,要持续关注已立项项目后续情况,进一步获取有关项目交易结构等业务信息。
(3)在投资方案上报后、审批前,要获取有关项目交易结构等详细业务信息,对涉税处理、会计计量要做出准确判断。
(4)在项目审批后、初始入账时,要复核有关项目合同交易对手、交易结构、定价安排、期限安排、风控措施、退出渠道等详细业务信息,准确通过初始入账工作工作,确保会计处理与方案审批一致。
3.融合方法
(1)要关注股权拟投资项目的预计收益率,同时根据根据交易结构测算股权的定价情况,判断项目经济可行性。
(2)要关注交易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及关注是否存在税务局认定为保本保息安排而需要缴纳增值税问题。
(3)要关注股权后续会计计量问题,判断未来该项目释放利润的方式,以及未来对三张财务报表的影响。
(4)要关注股权交易结构涉及的风控措施安排,相关风控措施触发是否会改变项目的后续会计计量,进而影响三张报表的列报。
(二)股权投后管理阶段
1.融合目的
(1)从股东、财务角、业务三个维度出发,分析股权企业日常报表是否存在有损于公司权益情况、是否存在公司新增业务机会可能性。
(2)预计利润合理管控。
2.融合时间
(1)日常议案管理阶段。财务人员必须定期去搜集业务部门处理股权企业的董事会及股东会具体议案等。
(2)定期报表管理阶段。财务人员要定期从项目经理获取被投资企业报表及审计报告。
(3)后续计量管理阶段。财务人员应全面了解各种股权利润释放的方法,以及各种方法释放利润的具体影响因素。
3.融合方法
(1)相关议案是否符合公司法、是否符合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相关议案实施后对企业、对公司的具体财务影响如何。
(2)从股东视角解读定期报表。主要分析重大事项是否经董事会、股东会审议,是否符合公司法、是否符合章程相关规定。
(3)从财务视角解读定期报表。主要分析重大业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尤其是要关注净资产及损益相关科目。
(4)从业务视角解读定期报表。主要从公司业务角度出发分析报表中是否存在新增低效无效资产盘活、流动性救助、纾困、降杠杆等业务机会的可能。
(5)FVTPL股权,主要是从估值方法去是否可以调整,进而实现预期利润管控目标,如市场法估值时,上市公司的可比公司的主营业务、板块、停牌等是否发生较大变化而导致可比公司不具有可比性。
(6)权益法股权,主要从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出发,合理判断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三)股权处置阶段
1.融合目的
(1)评估该项目处置的经济性。
(2)评估该项目处置涉税处理准确性。
(3)评估项目处置对当期盈利、资产负债等三张报表的影响。
2.融合时间
(1)初步测算盈亏情况时,获取有关交易对价情况、支付方式等安排,判断该项目预计对公司涉税以及对三张报表的影响。
(2)在处置方案上报前,持续关注项目进展,进一步获取有关交易对价情况、支付方式等安排,判断该项目预计对公司涉税以及对三张报表的影响。
(3)在处置方案上报后、审批前。获取有关交易对价情况、支付方式等详细信息,准确判断该项目对公司涉税以及对三张报表的影响。
(3)在处置方案审批后、完成处置计量时。要复核合同有关交易对价情况、支付方式等详细信息,确保处置能够准确会计计量。
3.融合方法
(1)要关注股权处置时效益分析,尤其是非现金处置、部分处置等特殊情况,判断项目经济可行性。
(2)要关注股权处置后对三张财务报表的影响及涉税情况;若非现金处置,还需关注未来对三张财务报表的影响及涉税情况。
四、业财融合建议
新形势下的财务,不仅仅只做报账记账型财务,更要做业务型财务、管理型财务和战略型财务。从事财务工作者要从财务办公室走出来,和业务人员一起面对业务挑战,和管理一起谋划战略布局,和客户一起拥抱市场检验。为此建议:
一是深入业务,服务于业务。作为财务人员,及时加强与业务人员沟通,全面、准确掌握业务部门的相关需求和问题,做到业务人员需求在哪里,财务的服务就跟到哪里;做到业务人员问题出在哪里,财务的解决方案就落实在哪里。财务人员主动积极参与、推动和影响业务发展,把业务人员的痛点和难点,做为财务工作的价值增长点。
二是深入管理,服务于战略。财务人员既要深入经营,帮助降低营运成本,又要深入管理,帮助降低决策成本。发挥财务专业作用,深入分析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做好收入与支出相匹配,做好盈利性与流动性相匹配,做好投放与回收相匹配,做好资产与负债相匹配,帮助公司处理好增长与控制风险的平衡关系。
三是深入市场,服务于客户。财务人员从专业角度出发,深入研判市场经济环境、融资环境等各种变化,研究挖掘各类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丽洁.业财融合角度下企业财务管理转型[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3(1):16-18;
[2]戴春英.国有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质量与市场,2023(01):49-51;
[3]黄莉.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发展研究[J].活力,2023(01):148-150
刘小宾(1985.11--),男,汉,江西省南昌市,本科(双学位),中级会计师,财务会计、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