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思维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和方法手段比较落后,导致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非常低下。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和倡导教师要注重教育思维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法模式的变革,实现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发展提升。有效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进行严格遵循,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初中音乐的教学价值已经得到了较为普遍的重视,但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文首先分析合作学习策略的内涵,及其在初中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最后针对当前教学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音乐学科相对于传统的学科来说,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方面有着天然的条件,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用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科学、先进的方式传授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一定要做到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只有为学生着想,才能在课堂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到备学生,也就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以及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兴趣爱好,只有当学生喜爱这个教师、喜爱这门学科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这也是课堂教学能有效展开的根本所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门学生,结合音乐这门学科的特点,本身就是非常欢快愉悦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这门学科传授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便是大多数人学生认为音乐学科是不参加考试的,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并不上心,甚至会出现逃课的现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也应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性,以及向其传授学习音乐的意义,或者教师并可以发挥自身的魅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喜爱教师的情况下,对这门学科产生相应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做到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艺术,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利用美的直观事物激发学习兴趣
大多数认为音乐这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便是让学生听到一些优美的音乐,但音乐学科的教学并不仅是如此,在音乐教学时不只能通过影响学生的听觉,对于学生的视觉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室中摆上美丽的挂画,或画一些美丽的板书,让学生在环境的陶冶中增强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天鹅湖》这个音乐的时候,教师便可以把整个黑板画上一些美丽的天鹅的图案,再把歌谱和歌词写上,学生在走进教室的时候,便看到了一幅美丽图案,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自然也会提高其学习兴趣,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在播放音乐的时候,配上一些美丽的视频或者图片以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在教场唱《唱脸谱》的时候,可以在教学前向学生简单地讲解一下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脸谱,再让学生看一看我国脸谱的美丽形状,介绍脸谱的过程中呈现一些脸谱的图片,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使学生对我国的脸谱有了更深的感性,加深对脸谱特点的理解,使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生动活泼,这样在学习唱歌曲的时候,便能将自身的情感融入。除了学习一些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的过程中,在初中音乐中也会出现一些国外的浪漫主义音乐,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上一些线条,在这样波浪式的旋律线中,更能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幻想自己当时正躺在自家的床上,随着音乐逐渐进入梦境,学生在欣赏乐曲的时候,能够真正地做到投入。
三、结合生活经验,创设空间
任何学科的教学,课程资源都是源自生活,音乐也并不例外,音乐学科的内容和我们实际生活中也联系十分紧密,在生活中也能经常见到音乐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加细心地发现和倾听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音乐和节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相应的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经常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在参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榜样,自己首先搜集一些生活中出现有关于音乐的作品,这样便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所出现的作品,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了细心观察,也可以引导学生去观看一些有意义的音乐演唱会或比赛等,课堂上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中所出现的一些音乐知识,更多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个人看法和创作音乐的精神,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对于音乐来说,失败也是值得进行尝试的。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非常好动,并且特别爱表现,因此教师也应当在课堂教学,或者在生活中提供给学生一些个人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尝试的表现以及创作,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将音乐的学习和动作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动作来表演节奏,根据音乐来主动地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学生在动起来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音乐中,以提高自身的情感体验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所谓对于音乐的创造,本身来说,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以及自身的情感,通过外在的音乐和动作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创造的形式,在创造的过程中,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的魅力。
四、学习方式分层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前文所提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在笔者的课堂上,发展层和提高层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运用混合式学习方式,但是基础层的学生由于能力有限,在课堂上还需要教师多加讲授。所以在笔者的音乐课堂中,提高层的学生学习方式更多是混合式学习与自主学习,老师能加注重引导提高层学生在音乐创造力、音乐感受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的引导。发展层的学生学习方式主要为混合式学习与教师课堂讲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老师引导学生发展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努力向提高层发展。基础层的学习方式主要为教师的课堂教授,由于基础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精力都有限,所以基础层的学生主要还是靠老师的课堂教授来进行学习。
综上所述,在教授音乐这门学科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美和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音乐所要传授的理想境界,以与之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成为欣赏的主体,有自身的主观想法,在感受美的同时进行创造,在激发学生欣赏的基础上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赵苗.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20(23).
[2]王雨微.关于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