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特别是在金融工程领域,对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突出。然而,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对现有的应用型本科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更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等金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地方金融机构
在现代高等教育环境中,教育模式已从过去的单一英才培养模式转向多目标、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这种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明确自身的办学资源优势,突出专业特色和亮点,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特别在金融工程专业,面对金融业的大量人才缺口,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为此,强化金融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在真实环境下操作和决策的经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丰富的经济金融理论知识、具备解决金融领域问题的能力、具有业务技能和实操经验的金融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金融机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理论知识是基础,而实践教学则是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工程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模拟交易、实地考察等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到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融工程的理论知识。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中,企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对于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例如,通过参与金融实习、项目研究等,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工作环境,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应用型本科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首要问题便是师资力量单薄,实验教师尤其缺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师资建设不充分。这意味着教师队伍的规模、专业度及经验丰富程度都未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其次,一部分数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转型金融教学,由于对金融业务的认识欠缺,导致他们的实验课程脱离实际,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的需求。再者,引进的金融专业教师,由于实践教学经验缺乏,没法为学生提供有效和深入的实践指导。评价机制的制约又使得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偏向理论教学,使得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此外,实验教师的工作通常是兼职的,他们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金融实践活动,这无疑加大了实践教学的难度。最后,由于课程繁重和职称压力,教师无法专注于实验教学。这不利于他们深入到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二)实践教学滞后于金融发展的需求
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无法赶上金融业的发展步伐。这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模拟传统金融业务,忽视了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等新兴金融行业。这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无法接触和掌握新兴金融业务,难以适应金融业的发展需求。其教学内容与现代金融发展相脱节,未采用专业的软件进行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和分析。这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无法了解和掌握现代金融的最新技术和工具,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能力。再者,由于学校办学年限短,对专业的理解和课程设置混乱。这使得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校企合作深度有待提升
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但金融工程实验实训仅限于模拟仿真交易。由于实际金融业务与模拟有较大差别,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感到力不从心。校企合作是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习单位提供的岗位大多为非技术型,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校集中开展的金融实习活动,由于金融机构难以承载大规模的实习生,使得学生的实习机会变得稀缺。此外,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培训也存在问题。由于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培训实习生,有些单位甚至只是让学生“走过场”,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收获甚微。
三、应用型本科金融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建设
首先,需要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扩大教师队伍规模,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度和经验丰富程度。这可以通过引入金融业内的专业人士,或者鼓励教师进行深入的行业研究和实践活动来实现。对于转型金融教学的数学等相关专业的老师,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金融业务,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对于引入的金融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实践教学培训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经验,使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和深入的实践指导。此外,可以对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师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更加关注实践教学。最后,针对实验教师的工作通常是兼职的问题,可以尝试设立专职的实验教师职位,让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金融实践活动。
(二)构建紧贴时代发展的金融工程实践培养体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紧贴时代发展的金融实践培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关注金融行业的发展动态,重视教授衍生金融工具、金融会计、保险与精算等课程,以满足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应积极设置新课程,如互联网金融产品运营与推广实践、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与实现,以适应金融业的数字化发展。加强人工智能和数学建模技术的训练,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新兴的金融科技知识,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在实践培养方面,构建包括金融初级理论实训、金融仿真实训和金融实战经验积累等层次的体系,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在金融实战经验积累环节,学校应积极联系金融机构,帮助学生进行短期实习或组建团队进行金融市场交易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接触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尤为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将学生的金融业务技能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以减轻实习企业的培训压力。同时,学校可以动员学生去偏远金融机构实习,这样他们可以获得不同业务的操作经验。在实习过程中,优异的学生可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优先录用权,甚至绿色通道,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的就业,又可以为金融机构输送了解业务的优秀人才。同时,金融类教师可以提供咨询服务,与金融机构合作申请科研项目或开发产品,将学生吸收到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校企之间还可以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如将金融机构的网点设立在学校,通过学校担保、企业授权、学生参与经营等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实际运营中提升自身能力,同时也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性考核实践及思考[J]. 李珊.才智,2020
[2]基于团队合作应用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杜文睿.黑龙江科学,2021
[3]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交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丁小龙;沈家军.教育现代化,2019
作者简介:张丹(1983—),性别:女,籍贯:河北秦皇岛,民族:汉,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