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
卞静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卞静静,.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J]. 中国音乐学报,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083.
摘要:
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项,音乐作为传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受到音乐世界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养成习惯和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融入情感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对学生的日后学习和人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方式思想道德水平深远影响
DOI:10.12721/ccn.2022.157083
基金资助:

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给人丰富的视听感受,是对人类情感进行艺术表达的一种独特形式,对小学生的成长和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将音乐要素渗透进小学音乐情感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作品世界中更好地理解作品情感和文化背景,能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构建起完整的音乐框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情感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情感教学对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案,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体验,为学生构建多元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还要努力探索在情感教学中渗透音乐要素的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和知识进行深入理解,结合不同的音乐作品和教学目标,找出合适的教学模式,懂得变通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情感教育真正融入音乐课堂,使音乐要素很好地渗透于情感教学中,以保证教学效果。以《堆雪人》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曲时,可以转变教学理念,采取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导入歌曲。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喜欢下雪吗?有没有在冬天堆过雪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积极性,为演唱歌曲、记忆歌词提供了快捷路径。教师通过采取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课程教学与实践很好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运用自身对堆雪人的喜爱帮助理解和记忆歌词,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

二、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和理解,对教师开展情感教学及音乐要素的渗透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构建立体生动的音乐课堂,也无法将情感教育和音乐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导致学生的学习浮于表面,无法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对音乐的相关知识和情感把握有所依托,使学生觉得音乐不再是抽象缥缈的空中楼阁。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辅助,通过视频、音频、画面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相关音乐和文化背景,传达作品中的情感,为学生理解作品奠定基础。如在教学《春天的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春天的景色,作为课程导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

三、创新方法融入情感教育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获得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丰富内心情感。比如讲解《共产儿童团歌》这节课时,教师要从情感教育角度入手,全方位系统对这首歌的歌曲内容进行解析,明确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内容,防止运用过去落后的教学方法,要将教学做良好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中,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利用分层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尊重不同层次学生音乐水平、歌唱能力表现出来的差异,教师分层导入《共产儿童团歌》的相关知识点,提出具有层次性的思考问题。例如,少先队最开始叫什么名字,讲一讲自己所了解的抗战小英雄,作为儿童团员一分子,应该做什么?通过知识、问题的互相作用,贯彻落实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听音乐、念歌词、哼唱歌词等过程中,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在分析和解决不同层次问题中更深入理解歌曲内容,深入理解作品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之后,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课堂问题的情况,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欣赏法,与学生一同赏析《共产儿童团歌》的旋律、内容、情感等,让学生在自由组合中一同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通过练习准确掌握歌曲演唱方法,激起学生内心情感。创新教学方法能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具活力,在教学做统一的情况下实施情感教育,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让教学变得充满趣味性。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健全音乐知识结构体系,获取美的体验,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中发展音乐能力,树立起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让情感教育更好地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四、歌唱教学融入情感教育

歌曲内涵即隐藏在歌曲中的思想情感,作为区别不同风格作品的关键点,歌曲中,不论长短,节奏快慢,都是对作曲家情感的表达。理解作品内涵,体会作家情感中,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体会,主要是因为学生具有不同的差异。小学生思维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并不能良好把握歌曲,教师则是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内涵的重要媒介。教师采用简单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传递歌曲的信息,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歌曲,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比如教师在讲解小学音乐《卖报歌》这首曲子时,教师在上课前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课件当中展示出卖报小女孩被行人撞倒,报纸散落在地,被路过的好心人士买走报纸的视频资料。教师要告诉学生,这位路过的好心人士就是这首曲子的作曲家聂耳。聂耳看到报童可怜,尽自己所能帮助报童,让报童能够及早回家。聂耳看到这一情景,满怀对小报童的同情之情,写下这首曲子。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学生深受感动,有的学生潸然泪下,表示会珍惜现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这样一来,让学生准确掌握曲子的内涵与所表达的情感,再运用歌唱的形式抒发情感,从而让学生升华自身的情感。

五、利用有效活动,促使审美形成

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这也可以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音乐课程教学,充分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有效活动渗透情感教育,为学生打开一片审美的空间,让学生用心体会和感受,与音乐进行亲密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形成审美能力。以《牧童谣》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歌曲时,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主动性的课堂,让他们体会和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在这节课堂学习中体会到我国民族文化的美,让他们能够自己完成音乐歌曲的听与欣赏。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听这首曲子,你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你能不能感受到它的色彩呢?”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牧童谣》这首歌曲中包含的草原风情,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看到了蓝蓝的天,听到了悠长的曲调,低回婉转的声音可以让我产生无尽的想象。”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深情地舞蹈呢?”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跟随着歌曲的律动,跳起欢快的舞蹈。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就像是一颗颗茁壮成长的牧草,跟着《牧童谣》这首歌曲摇晃,他们在音乐中感受草原的美,感受着作曲家豪放的情怀,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一刻就悄然形成了。

结语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发挥出情感教育的作用,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良好展开。

参考文献

[1]陈远苑.小学音乐中的情感教学策略分析[J].情感读本,2020(8):7.

[2]管江江.渗透情感教育,创新小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中旬,2019(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