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策略
乔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乔荣,. 浅析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策略[J]. 中国音乐学报,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117.
摘要:
教师要将节拍配合、话剧表演、歌词接龙、歌词创编、集体舞蹈等音乐游戏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小学音乐课堂内容多样化、形式生动化,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小学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音乐游戏化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117
基金资助:

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立足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围绕教学需要,灵活应用游戏教学法,创设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通过体验游戏,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发展音乐能力,提高音乐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音乐游戏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跟进节拍,营造欢快氛围

游戏活动是具有趣味性的,在课堂上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活动,还可以自然而然地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自主地走进课堂中,夯实有效学习的基础。实现游戏活动的有效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将游戏活动作为情境资源,在导入环节中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刚刚进入课堂的时候,就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倾向,走进音乐课堂,为有效地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打下坚实基础音乐学习原本对于学生的精神状态有着很好的放松作用,但教师对于学生管束过于严格,造成学生在课堂开始时就对教师充满着畏惧心理,学习情绪不够高涨,课堂氛围过于低沉。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打快板等形式跟进歌曲的节拍,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的情感。例如,在学习《隆咚锵》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节拍跟进的方式,营造欢快的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歌曲进行完整的聆听。 学生能够发现这首歌曲经常会出现“隆咚锵”三个字,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让这三个字更具有气势呢? ”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尝试拍手跺脚,打快板等形式对这首歌曲进行表演。 比如,在演唱到“隆咚锵”三个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集体用力拍手三次,分别配合“隆、咚、锵”这三字。 学生能够在响亮悦耳的拍手声中体会到课堂氛围的欢快与轻松。 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跺脚的方式对这三个字的节奏进行配合。 学生在集体跺脚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敲鼓和打雷的感觉,感受到歌曲的雄壮气势。 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快板对歌曲的节奏进行表演,利用清脆的快板声让自己的情绪更为高涨。 另外,教师也可以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通过拍手、跺脚、打快板的形式与学生形成紧密的团队。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感受到集体学习的欢快与轻松,与教师形成亲密的关系,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信心与动力。

二、话剧表演,培养创造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很多歌曲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在脑海中产生丰富的画面感。 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物质条件,对想象中的场景进行现实的模拟,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出各种神态与动作,从而具体的营造歌曲学习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激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动物说话》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歌曲中的角色进行模仿,逼真的展现歌曲中的情境。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体聆听歌曲,从而发现歌曲中主要有小鸡和小鸭这两种动物。 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大家可以做出怎样的动作来模仿小鸡和小鸭呢? ”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表演。 比如,一些学生可以弯下腰,装作在地面上寻找食物,以此对小鸡进行模仿。 一些学生可以低下头,一摇一晃的行走,对小鸭的状态进行模仿。 一些学生可以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一些学生可以发出嘎嘎嘎的声音,分别对小鸡和小鸭的叫声进行模仿。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相应的道具,增强模仿的逼真性。 比如一些学生可以用纸片折叠出小鸡的鸡冠形状,戴在头上。 一些学生可以穿上黄色的衣服,更为真实的模拟小鸭的形象。 在轮流表演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集体在教室中进行表演, 营造出欢快温馨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相应的动作神态以及道具来模拟歌曲中的情境,借助歌曲学习,充分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设合作游戏,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游戏化教学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的提出和应用,旨在引导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获取知识,掌握新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自主、合作、探究是贯穿于游戏活动全程的。而且,通过切身地体验游戏活动,学生还可以发展学习能力。因此,在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精心地创设合作性的游戏活动。以《森林狂想曲》为例,这是一节演奏课,旨在引导学生们操作各种乐器演奏出乐曲,实现对乐曲内容的 理 解。同时锻炼音乐演奏能力,提高音乐学习效果。音乐演奏是以集体为主的一项教学活动,离不了学生们的集体合作。所以,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联系教学需要,创设了合作性的游戏活动。具体地,笔者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发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铁片、盆子等,鼓励学生们联系具体的乐曲内容,对这些物品进行操作演奏出乐曲。为了有效地完成此游戏任务,学生们会主动地进行集体交流,讨论如何打击这些物品,在什么地方打击怎样打击这些物品。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们通过 合 作 交 流,获 取 了 演 奏 方 案。之后,按照此方案,快快乐乐地演奏乐曲,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获得学习乐趣。

四、创设实践游戏,培养学生能力

音乐本身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音乐课程标准立足该学科的特点,早就提出了创设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游戏活动也是具有实践性的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依托引导学生们实践,不仅可以点燃学生们的实践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借助切身的体验,进一步地发展音乐实践力,提高音乐学习效果。所以,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会联系教学需要,为学生们创设实践性的游戏活动。以《快乐的泼水节》为例,这首乐曲以泼水节为背景,描绘了泼水节热闹的场景,寄托了作者对泼水节的喜爱之情。在课堂上,经过笔者的点拨,大部分学生可以理解这首乐曲的内容,体会到乐曲的情感。立足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所需,笔者创设了实践性游戏活动,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用课前准备好的泡沫替代水,演绎泼水节场景。如此活动,尽管会破坏教室环境,但是却可以使学生们获得切身的体验,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在组织了活动之后,笔者鼓励学生们将泡沫收拾干净,如此还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讲究卫生的德育教育。

结论:因为游戏的教学功能是多样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音乐游戏进行广泛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节拍跟进、话剧表演、歌词接龙、歌词创编、集体舞蹈等方式从新的角度对音乐知识进行理解, 展开音乐学习活动,让小学音乐课堂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廖浩淼.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北方音乐,2017,37(22):182.

[2]朱尧鸿.勤有功 戏有益——浅谈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7,37(14):156.

[3]金林萍.回归儿童本性 让音乐课更有情怀——小学音乐游戏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音乐教育,2017(07):16-19.

[4]刘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与兴趣激发[J].北方音乐,2017,37(11):19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