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红色教育的新形式也在不断涌现。红色歌曲鼓舞了人们在新时代中奋斗的激情,还能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祖国,引导人们勤奋工作,热爱生活。唱响红色经典,可以帮助学生领略歌中饱含的革命理想、革命信念、革命豪情,能唤起学生的红色记忆,重温先辈的英雄事迹,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并就如何推进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
一、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红色歌曲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其艺术功能是毋庸置疑的。早期红色歌曲虽然旋律和歌词都较为简单,但贵在真实,能够充分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社会运动风貌,突显时代精神,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记录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红色歌曲是记录广大劳动人民和无数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浴血抗争,将中国从积贫积弱的封建社会发展建设成今天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动史料,即使时过境迁,在吟唱红色歌曲时,我们仍然可以从那激昂奋进的旋律、简单质朴的歌词、撼人心魄的气势中感受到振奋人心的力量,感受到革命先辈和质朴的劳动人民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勇气,感受到他们对建设新中国、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期待。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音乐课堂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于国家危难时期的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红色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担当意识也可以得到进一步培养。
二、推进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一)强化对红色歌曲的重视程度,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音乐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音乐不光是唱歌,欣赏和表现,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国民良好的品性,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强化对红色歌曲的重视程度,进一步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提升红色音乐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例如,可以将民族民间音乐教学与红色音乐教学同步进行,红色音乐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可归类到民族民间音乐中。通过专业的红色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红色歌曲的吟唱方法、创作手法、传播路径,也要重视文化教育,深挖红色歌曲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让学生能唱亦能懂,从而充分发挥红色歌曲对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二)开设实践课程设置
高校方面,思政课可开设实践课程部分,或另设一门线下实践的选修课程;红色资源方面,场馆可根据自身条件,将不同类型的红色音乐资源如其中包含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等改编为大型情景体验剧,或对历史场景、人物等进行全息复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互动感,强调当代青年与革命先辈在精神层面的沟通联系,力求通过短短几个小时的多感官体验,将历史的厚重与革命的不易深深刻入参与者的心中。
(三)线上进行实践
进行线上实践,但这并不影响红色音乐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的重视与激情,通过多次线上会议与微信群的讨论,依托大量文献的阅读为基础。同时因此,借助我国已有的红色教育场馆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四)营造学校中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氛围
中文作为母语,学生之所以对于中文如此熟悉,就是因为我们每一天都通过中文进行对话,生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有助于学习中文。由此来得出结论对于红色音乐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结合与运用也是如此,。学校可以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红色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氛围,其中加入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内容。举一个例子,学校可开展有关红色音乐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抄报比赛,老师选择优秀的手抄报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在学生经常路过的地方贴上优秀的手抄报,跟红色音乐有关等,这样耳濡目染,学生有意无意间会受到些熏陶。老师可以引导家长可以给学生讲述有关红色音乐故事故事,帮助学生健全人格思想,让学生在充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中感受德育教育。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五)基于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设置
红色音乐文化在思政教育应用需要利用新兴技术,互联网平台具有广阔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设置时可以根据所要教授的歌曲,选择与之相关的视频影音资料,通过这种三维立体化的知识传播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内涵,体会歌曲蕴藏的情感。例如,在《歌唱祖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红色文化影视资料、或通过幻灯片播放祖国百年发展历程进行课堂引入,从而帮助学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创设教学情境,促使教学方式多元化
创设情境,是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合理地利用物质环境资源与多媒体手段配合,从而营造增强教学效果的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般可采用与音乐教材主题相关的影视资料、背景音乐、幻灯片等多媒体展示手段,或设计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艺活动,创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增设创新的教学形式,从而让学生更易体悟音乐内涵。兴趣是牵引高校学生自主参与音乐课堂进程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优化课堂设置,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红色歌曲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可以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为基础,彩排红色音乐情景剧,通过多媒体还原红色歌曲情景,并根据红色歌曲主题设置相应的剧本让小演员如同置身于可观、可听、可唱、可赏的时空隧道,在视听盛宴中回顾党的苦难辉煌,通过情景创设与角色演绎还原一个个扣人心弦、憾人心魄的历史时刻,让学生通过音乐剧的演绎对红色歌曲所呈现的革命史诗与爱国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从而深化音乐教育内涵,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七)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是有声的课堂,杜绝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增多互动内容,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保卫黄河》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歌曲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领唱并让学生跟唱,待其对歌曲节奏与音调有一定了解后,开展学生集体合唱,并在集体合唱过后,组织学生分享演唱歌曲过程中的心情变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红色音乐文化思政教育上加入知识问答环节,穿插一些革命历史知识问答和红色歌曲知识问答,这不仅可以学生学习音乐演唱技巧,也能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
结语
红色歌曲是红色精神文化的生动载体。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红色精神文化,无一不能从红色歌曲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也正是这些世代传唱的红色歌曲,才让如今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年青一代,能够以更直观、更全面、更生动的形式去了解那些峥嵘岁月中悲壮动人的历史。
参考文献:
[1]云妙婷,张新笛,刘韧.红色音乐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内涵和实施路径[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03):73-76.
[2]袁玥.浅谈红色经典歌曲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9(10):113.
作者简介:温泉,男,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