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要关注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预习、复习的效率,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路径,还能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微课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有效运用: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在以往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因为教学条件有限,大多是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学案的方式完成课前预习活动。在此种预习方式下,大部分学生没有重视课前预习,甚至出现了不预习的情况,通过抄袭应付老师,进而预习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而将微课运用于课前预习环节中,改变了学生以往的预习方式,预习质量与效果也随之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按照层次制作成小视频,并在网络平台中分享这些视频,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完成课前预习。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在网络平台中,学生能观看到教师准备的微课预习视频,视频中为学生呈现了公路上飞驰的小汽车、站立在电梯上的人等生活现象,学生在观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后,能对平移产生最基本的认识。教师还要求学生在运用微课视频完成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时不理解的知识点,此时需要教师归纳并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讲解。教师要利用课后的时间关注班级中数学基础较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单独的预习辅导,使这类学生同样能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总之,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不仅能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使学生可在课堂学习时快速进入状态,还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数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借助微课进行课前导入
在课前导入环节中,很多学生由于刚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此时他们还沉浸于课堂快乐玩耍的状态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快速回到课堂上,如果此时教师直接为学生讲解教学知识点,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质量。因此,需要教师先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能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以及图象特征,对于学生来讲该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中,为了能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带领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知识。在播放的视频中,教师不仅可为学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还可以使用《悲伤的双曲线》作为微课视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官体验下更快地进入“反比例函数”知识课堂的学习中。在微课教学视频中为学生播放歌曲《悲伤的双曲线》,一方面,中学生通常都喜爱音乐,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音乐能让他们处于轻松、愉悦的知识学习氛围中,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课堂上;另一方面,《悲伤的双曲线》这首歌曲以通俗易懂的歌词为学生清晰地描述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能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记忆,使学生快乐掌握数学知识。
(二)创设微课教学情境
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直观了解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并掌握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保障。例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由于这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学习多种图形,并且其中还不乏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加大了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如下内容的微课视频:“丽丽的妈妈因为忙着做家务而没有时间去超市购买圣诞节需要的圣诞帽以及厨房中需要使用的垃圾桶,因此买圣诞帽及垃圾桶的任务就落在了刚完成作业的丽丽身上。丽丽妈妈为了避免丽丽买错商品,在草稿纸中画出了两个图形(圆锥体与圆柱体),要求丽丽按照草稿纸上的图形购买商品。”在学生看完微课视频后,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草稿纸上的图形是什么,几乎班中所有学生都能回答出正确答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入即将学习的图形知识:“同学们真厉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图形点、线、面关系的探究吧!”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微课学习情境中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知识。总之,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学生可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对学习数学课程充满兴趣。而通过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更能促进学生提升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习抽象且复杂的数学知识时,都会产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畏惧心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知识,从心底对学习数学产生排斥感。而在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也快速发展,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量问题,还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想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还需要教师自身也具有极强的教学引导能力。微课在数学课堂上的运用,使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不再受到传统教学形式的束缚,它能为学生将静态且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动态且具象的知识,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学习这些知识点,进而突破自身的思维约束,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内容时,该部分的教学重难点是要求学生能掌学生能够回忆巩固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以及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运用等知识点。尤其是在带领学生复习分式的形式及其有关运算、分数的性质及其运算两部分内容间的异同点时,教师在微课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对比表格,让他们能清楚地观看到两个知识点之间的异同。总之,借助微课视频带领学生进行课后巩固,能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要从当前数学教学的问题入手,立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借助微课有效引领学生预习,丰富教学资料,拓展教学路径,同时充分借助微课的优势,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多措并举,推动初中数学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佳奇.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探[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4).
[2]马强.基于初中数学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