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表演艺术
代晏郗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代晏郗,. 音乐美学视角下的声乐表演艺术[J]. 中国音乐学报,2023.1. DOI:10.12721/ccn.2023.157006.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社会各群体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与日俱增。音乐作为舒缓精神培养情操的重要领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声乐表演,立足于音乐美学视角之下进行表演艺术的剖析,希望能够为我国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声乐表演不仅仅要遵循音乐乐曲本身的意境,还要通过演奏者现场的二次创作,实现真实性和美感性的和谐统一,这也是跨越时间与空间,见证历史与时代的交流。从音乐美学的视角下分析声乐的表演艺术,能够帮助演奏者进一步剖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此来实现升华,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乐谱。
关键词: 音乐美学声乐表演艺术优化方向
DOI:10.12721/ccn.2023.157006
基金资助: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重要性

一场完美的演出除了需要优美的乐谱之外,还需要表演者具有着高深的表演技巧,能够将乐曲之中所蕴含的艺术性,美感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总体来说,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结合演奏者自身的体力、想象力、创作、力艺术力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表达方法,也是对乐曲的表达和二次创作。所以说,声乐表演不仅仅要以乐谱为根本性的依据,还要遵循表演者自身的想法以及思想进行真实性和创造性的统一。这样所表演出来的曲目。才真正具有着传承性和艺术感官,我国特色的声乐艺术表演方法,无一不蕴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为世界音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模式。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音乐美学原则

2.1真实性与创造性

所谓的真实性就是指表演者在进行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要高度尊重作曲家本身的艺术思想以及核心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作曲者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完美的展现出来,使得曲目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沉淀感传达给观众。但是在追求作品真实性的同时,还要将演奏者所具有的时代精神以及创作灵感融入到表演之中,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对乐谱的剖析以及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更加深入的分析作曲者本身的思想情感。单单具有真实性远远不够,如果仅仅具有真实性,那么艺术家只能够称作为搬运者而不是艺术者。与自身的创造性完美结合,实现创造性的时效性,通过将自身的热情以及思想融入到曲目的艺术感染力之中。使得现场的艺术氛围更加浓厚,最终实现乐曲的真实性和创造性和谐统一。

2.2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历史是不断演变变迁作曲者所处的时代所具有的精神,很可能并不会适应当代人民对艺术的追求,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具有着局限性和特殊性,表演者要理解作曲家所处的时代,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现代化的时代立场,既不能够脱离曲目本身的时代性和美观性,而是要以历史性和时代性合理结合为出发点,用心的对作品进行改良,融入自身的情感和时代特点,才能够在声乐表演之中实现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三、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3.1声音美

总体来说,声乐表演就是表现声音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如果脱离了声音这种特殊的介质,那么歌唱的实际意义也就基本丧失。声乐作品依靠歌词和曲调来传递感情,所以说表演者必须要保证自身吐字清楚,能够将作者的情感直观的表达,也正因如此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自古以来的要求就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咬字清晰。这也是对歌唱者吐字的最高标准,声乐的声音美是以饱满的气息为基础,将声乐歌声中独特的美展现出来,更加生动的表达乐曲的内涵。

3.2情感美

歌唱是一门情感,艺术表达音乐的灵魂,喜悦的歌声往往能够让人们忘记忧愁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和渴望而忧郁的歌声,也能够进一步激起观众的共鸣,从而抚慰人们心中的哀伤。观众们在聆听声乐的过程中,会将自身的感情经历,实际生活与音乐融为一体,感悟声乐之中所存在的真善美。所以表演者要确保自身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具有着丰富的感情,而且能够将曲目之中的情感完美的展现出来,最大限度的保障歌唱的艺术感染力。

四、声乐表演艺术和音乐美学的关系

声乐表演艺术与音乐美学是音乐的两大支撑体系,声乐表演通过声音情感来诠释音乐美观和内涵。是音乐这门古老艺术最直观的一种表达方法,也是不断践行实践推陈出新的努力方向,音乐美学自古以来就存在,早期声乐艺术演唱更加注重实用性,而随着现如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声乐表演逐渐向着美感性和审美艺术方向发展。

当代声乐教育最为注重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够通过乐曲的曲目来表达作曲者的音乐思想和情感,虽然这是必然基础,但仅仅如此,是无法满足现如今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需要通过特定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达方法来展示音乐作品之中最为真实的情感,进一步赋予作品生机与活力,音乐美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学科,通过不断的演变变迁,融入新的艺术体系和艺术思维,帮助音乐作曲家和音乐表演家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和音乐艺术感。让音乐家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艺术的精神,成为音乐感知人,这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意义重大,将音乐美学融入到音乐表演之中,能够让整个音乐表演显得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具生机与活力。

演奏家在演绎作品之前,首先要确保自身对作品有着全方位的了解,细致的揣摩作曲者内心的思想变迁,以此来理解作曲者内心的情感,能够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以情感撬动观众的心弦,这样的表演才能够真正的冲击观众的心灵,形成深度的艺术共鸣,总体来说艺术源于生活,声乐演唱之所以大受欢迎就是因为声乐能够成为情感的寄托,并且是抒发情感的重要表达方法。也就是说声乐表演艺术与音乐美学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的音乐发展来说,立足于音乐美学视角之下,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研究,领悟声乐演唱艺术之中的美学内涵,更能够帮助演唱者领悟艺术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钮菲菲.音乐美学视角下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价值研究[J].今古文创,2022(18):86-88.

[2]杨鑫艳. 音乐美学视角下古诗词声乐套曲《秋之歌》的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