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市场竞争加剧、业务复杂性增加以及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转型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管理会计的转型不仅涉及到财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更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升以及决策支持体系的完善等多个方面,可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以及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深度逻辑融合。为此,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全面而有效的转型策略,以确保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进而提高企业内部管控的整体质量,促进企业业务与财务的协同发展。
1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趋势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化能够通过动态、持续的预算管理实时了解财务数据,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和业务需求,帮助企业实现长期财务目标和战略规划,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二是集成化财务系统的普及。集成化财务系统能够实现财务操作的自动化与集中管理,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无缝对接,使得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和全面。三是预测性财务分析的兴起。预测性财务分析方法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趋势,确保企业做出更精准和具有前瞻性的决策。
2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和人才短缺
业财融合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来实现。然而,大部分企业虽然引入了财务现代先进技术和财务人才,但仍存在不足。一方面,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来推动业财融合的实施,或者是技术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转型的需求。
2.2管理会计无法满足企业风险管理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风险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不断增长,如果不重视风险管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冲击。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导致风险管理存在局限性,无法提供全面、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方案,无法满足企业风险管理需求。
2.3管理指标分析与财务指标分析衔接困难
严格来说,管理指标与财务指标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也存在不同,关注点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会出现管理指标分析与财务指标分析不完全对应的现象,衔接困难,企业无法全面地评估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也无法为企业做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数据信息。
2.4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需求不匹配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脱节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企业在制定预算时未能充分考虑战略需求,或者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导致预算无法适应战略调整。而且大部分财务人员常常只能基于财务历史数据做出判断,对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不充分,并未创新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从而影响预算执行效果,满足不了企业战略需求。
3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策略
3.1加大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
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是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保障。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加大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人才素质。首先,在技术投入方面,企业可以投资于最新的财务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系统,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ERP系统等,统一管理财务、采购、销售等数据,并实现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预测分析,有效提高财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对现有技术和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制定完善的技术升级长期计划,确保其能够满足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需求,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出一只既懂财务又精通新技术的综合性团队。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使管理会计人员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财务软件、数据分析工具等高效开展工作,加强团队成员间额度沟通与交流,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3.2拓展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拓展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加强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是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方向。首先,企业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可以将风险管理纳入管理会计的工作范畴,通过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监控,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其次,企业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能力,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找出风险发生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的风险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最后,企业可以建立业财融合风险管控体系和数据仓库,实现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数据的对接,加强对应收账款信用风险、财税质量管理风险的管控,实现业务风险路径可追溯。
3.3促进管理与财务指标的融合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加强管理指标与财务指标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促进两者的融合,对于促进企业管理会计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可以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跨部门沟通平台,通过企业社交网络平台、协作软件等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确保管理指标与财务指标的数据来源一致、口径统一,确保各部门在决策时能够全面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形成协同效应。其次,企业可以加强内部沟通,鼓励和奖励跨部门合作的文化,通过定期的沟通会议、培训等方式,加强各部门对彼此工作的理解和认同,增强跨部门合作意识,提升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管理指标分析与财务指标分析的深度融合[1]。
3.4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优化预算管理流程,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有利于对企业年度预算进行延展和补充。首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预算目标应既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挑战性,能够引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其次,企业可以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有效开展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对预算进行适时调整,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业财融合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涵盖了多个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拓展管理会计的职能范围、促进管理与财务指标的融合、优化预算管理流程等策略的实施,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会计转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还需持续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转型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泳锋.“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J].财会学习,2023,(04):89-91.
[2]吕品.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研究[J].财讯,2023,(17):141-143.
作者简介:
杜丹丹 1991.04.03 女 河北 汉 本科 拟评高级 研究方向: 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