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采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用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因势利导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以帮助学生学到实际生活当中的知识点;要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内容要科学,要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还必须符合时代的特殊性,反映出现代科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筛选好后,如何进行因势利导呢?教无定法,重要的是得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思维动向、兴趣爱好,以及课堂上随机生成的各种疑问和困惑等因素进行因势利导教学。如:上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广东音乐民族管弦音乐《赛龙夺锦》曲目时,学生一听到唢呐音色的出现就会哗然一片,都认为是升天才会用到这乐器。我就问为什么这样说,学生振振有词,村里有人升天了不都吹着个吗?面对学生的回答,我并没有批评他们,反而肯定他们,然后引导学生聆听经典的唢呐名曲《百鸟朝凤》、《大悲曲》、《抬花轿》,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这个传统乐器——唢呐,更让学生领略到唢呐一响“不是升天,就是拜堂”的民族乐器魅力,从而引起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探究。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现在的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是经过优秀教师的总结和实践之后上传到网络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同时可以使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生认同传统音乐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促进作用。如:在开展《珠江两岸的歌》云南地区音乐学习时,我首先运用网络上云南简介视频、云南旅游攻略视频,让学生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然后让学生聆听现代民歌《彩云之南》、最后学唱经典传统民歌《小河淌水》,让学生体验感受现代民歌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时尚的元素而焕发着其独特的魅力,而传统民歌的魅力在于它跨越了时间和地域代代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三、创设氛围,搭建展示舞台
新课标学业质量提出,第四学段的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能较好地表现音乐,体现出表现力和个性化的创意表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充满美感、宽松和谐的音乐课堂氛围和创设一个允许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下,可以有多种的展示方式。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营造美的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生展现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创新心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允许学生个性化发展进程中出现问题乃至偏差,并加以正确引导。如: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梨园奇葩(之二)内容时,以一首由王泓翔演唱的《梨花颂》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然后启发带动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京剧身段和手势练习,最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为京歌《唱脸谱》加入京剧身段和手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适当给予肯定或者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心理气氛和愉悦的情绪下,尽情地表现自己。
四、深入作品内涵,坚定文化自信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充满魅力,它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州古韵》,《神州古韵》这个单元以五个音乐故事来讲述中国的音乐文化,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深入了解,让学生了解到中国音乐文化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存在,只是那个时期的音乐还处在蒙昧时期,它的主要作用是祭祀、捕猎、求偶、以及劳动等,还没有作为一种单独的审美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文化,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2400年前铸造出来的曾侯乙编钟,这一套乐器的出土证明了早在古代我国的音乐与科学已经发展到相当高水平,也让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主要从表演性乐舞和乐器两个方面出发,同时,音乐还承载了政治意义,因此有“北有《诗经》南有《楚辞》”的说法。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和风格,对于世界音乐文化的演变和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音乐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参考文献:
1. 梁玉春《如何使用新教材》
2. 陈菊华《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的平台》
3.张京《春秋战国时期音乐的发展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