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为中心,为学生构建音乐单元的系统化学习模式,整合音乐单元教育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思维品质,促进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启蒙。
一、解读单元内容,明确整合方向
在单元整合视角下,教师从多维角度入手,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的解读与联系。在具体内容的解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内容简介、作品之间的联系以及教学的价值等方面对单元内容进行综合解读。在解读过程中,教师不仅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深度的了解与分析,同时还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对内容进行综合整合,确保单元整合视角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人音版(五线谱)二年级上册第二课《幸福的歌》单元教学为例,此单元包含了儿童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的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唆》,还有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以及《阳光下的学生》等几个类型的作品;单元内容丰富,听赏、学唱、编创等活动应有尽有,旨在通过系列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和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活动体验,增加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从单元整体分析,本单元的几个作品安排都是与少数民族相关的音乐活动,前两首乐曲节奏活泼,包含着非常欢快的音乐情绪,包含着彝族和土家族娃娃对生活的热爱,后面两篇一首是合奏、一首是合唱,虽然体裁不同,但是作品都体现出了民族的韵味。从单元整体内容入手,发现本单元不仅各个环节内容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与一年级音乐以及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之间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单元内容产生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建立起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学习音乐学科内容的基础上有效增加学生对于民族乐曲、民俗文化的理解深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相比于单独课时教学,单元整合视角下的教学内容整合之后,更能够突出本单元的教学主旨,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本单元内容的理解深度,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出音乐学科的育人功效。
二、多元思路,多样教学
在多元化目标的设定基础上,教师对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对每个课时的教学任务与内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确保了整堂课的教学活动顺利落实,有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此为基础,对《幸福的歌》单元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按照低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综合设定,调整原本的教材内容。比如,第一课时安排《快乐的啰嗦》,第二课时安排了《彝家娃娃真幸福》,第三课时安排了《乃呦乃》等,最后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在每个课时活动中,都紧密结合不同核心素养指引下的教学目标进行综合任务的设计。比如,在第一课《快乐的啰嗦》中,教师从音乐的体验与认知、实践与表达、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四个方面安排了具体的活动内容。通过聆听歌曲《快乐的啰嗦》、观看集体舞蹈等形式,感受少数民族彝族的风土人情,同时,结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在具体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搜集整理了多篇与彝族音乐文化相关的内容,融入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在多媒体的指引下,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说、唱、跳、演奏等类型的活动,在系列的音乐活动中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在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导入阶段,学生对于传统的彝族音乐文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分析,那么在此探究环节,教师也融入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有效促进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例如,教师在课堂探究阶段边哼唱边表演,用节奏律动(踏步+蹬腿、拍手)等方式,模仿表演彝族人民歌舞欢庆的场景,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一起完成律动活动,比如,围成一圈跟随不同段落的律动节奏进行主题音乐表演;手持不同的伴奏乐器,跟随教师的舞蹈以及旋律进行伴奏等。在探索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彝族的特色乐器,比如月琴等,介绍乐器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还可以与汉族的乐器相比较,拓展学生的乐器知识,增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在单元整体目标引导下,每个课时的音乐活动的组织都紧密围绕着单元教学目标,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入手,打造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平台,从而实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主题拓展,丰富活动
在单元整体视角下,作业的安排还可以拓展到日常生活以及音乐实践活动中。比如,在寒暑假期间,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单元的不同主题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按照假期时间以及每个单元的内容来设计作业的主题。例如,二年级下册包含了《春天来了》《美丽家园》等不同的主题,那么在假期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同一个主题设计不同的音乐主题活动。以《春天来了》为例,教师在寒假作业设计中,设计了“一年四季的音乐节”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小组活动、可以结合教材中学习的内容、可以向家长请教、还可以从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音乐节内容的搜集整理,比如,搜集整理关注一年四季的儿歌、不同民族一年四季的不同节气、节日的不同习俗等,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音乐活动的组织,充分表达学生对于不同形式音乐的理解,同时,在不同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除此之外,在课后社团活动中,音乐学科活动也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社团活动组织过程中,音乐可以作为其他学科的桥梁,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比如,结合《春天来了》这一章节的音乐主题以及旋律,开展“春”诗词飞花令,将本单元的音乐乐曲、乐器、歌曲等融入飞花令活动中,以音乐为媒介,在综合活动开展与实施的过程中,有效挖掘音乐的德育教学作用,从而达到借助音乐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要从传统的以知识和技能为本转变为能力和素养为本,这需要我们基于学理,紧扣素质育人要求,对单元教学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完善优化,不断挖掘音乐单元教学的潜在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爱文.小学音乐学科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2(11):16—18.
[2]包敏敏.逆向设计理念下小学音乐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舞曲音乐单元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1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