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运用分析
杨少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少华,. 新媒体技术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运用分析[J]. 中国新闻传播,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18.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广电新闻采编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所以,为了有效提升广电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需要借助新媒体技术改善并优化广电新闻采编工作,提高新闻采编的关注程度,不断创新和研究广电新闻采编工作。本文通过阐述新媒体技术的内涵及特点,分析新媒体技术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运用,为广电新闻采编人员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广电新闻采编分析运用
DOI:10.12721/ccn.2025.157018
基金资助:

要想在广电新闻采编过程中更好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就应该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广播电视的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和创新媒体技术,挖掘具备深刻内涵的新闻信息内容,使广电新闻采编人员能够更好的开展新闻调查和报道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推动整个新闻行业的蓬勃发展。

1.新媒体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1.1内涵

新媒体技术指的是立足于全新技术支持而形成的一种媒体形态,例如:触摸媒体、数字媒体以及数字电视等因素。对于新媒体技术而言,其内涵较为复杂且涉及的技术类型比较广泛,例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以及卫星等载体开展数据传输,并利用电脑、收集等终端设备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比较强的信息服务。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媒体发展开始呈现多元化和丰富性的趋势,再加上新技术的支持,新媒体技术发展强化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使得新媒体技术在媒体环境中逐渐呈现主导地位。一般来说,新媒体技术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新”,而“新”这一概念又通过与传统媒体技术的对比呈现出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全新模式、技术以及传递渠道,缩短新媒体和受众群体的距离。

1.2特点

第一,移动化。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网民数量也在不断增长。网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iPad等多种方式随心所欲的获取新闻信息,新闻信息获得的渠道逐渐呈现多样化、多角度的趋势,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设备使人们可以不受到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接受各种类型的新闻信息,为广电新闻采编和广电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大的作用和价值。并且,随着网络朝着移动终端的不断迁移,各媒体单位开始重视移动化、动态化新闻内容的传播,个性化的移动服务平台以及社交媒体软件已经成为新闻推送的主要阵地。现阶段很多新兴媒体开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新闻信息和数据,最大程度提升用户黏度。当前很多用户在阅读文章时已经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而对于阅读时间过长、身上内容过于深度、内容比较复杂的新闻内容,人们就会失去阅读的耐心。所以,广电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新闻内容的精简和新闻字符的减少上面,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形式更加丰富且内容更加多样的新闻内容,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智能化。智能化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短视频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内容,且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广电新闻采编过程中应该全面贯彻和落实智能化,在新闻信息选取、加工、处理、传播、编辑、发布过程中最大程度利用智能化的优势。与此同时,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还应该在新闻资讯生产过程中,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和分析新闻线索,并扩大新闻的选题范围,在进行新闻加工过程中还可以使用智能写作机器人,有效提高新闻资讯额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直播互动技术以及短视频技术,为新闻受众营造沉浸式、全景式的新闻体验,有效增加用户的黏度。

2.新媒体技术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具体运用

2.1移动直播和短视频技术的运用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直播行业和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呈现出井喷爆发式的发展趋势,短视频技术采取视频画面和声音相融合的形式作为传播载体,将智能终端系统作为信息数据接收端,增强了新闻节目的浏览量以及可读性。对于传统新闻媒体节目来说,新闻媒体节目的主要载体是文字,但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因素在新闻中的引用,不仅增强了新闻节目的吸引力,还增强了新闻节目的主观性。短视频技术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应用则可以使媒体工作者直击现场,充分挖掘新闻时间的价值,提高新闻内容对观众的吸引力。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国现阶段直播方式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新闻传播方式,且直播类型能够覆盖到各行业、各领域以及各年龄阶段,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有效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说,移动直播方式能够有效加强用户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用户能够更加深刻的融入到直播节目中,从而为直播单位创造更大的便利,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2.2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指的是建立感受世界的仿真系统,并通过计算机构建不同类型的模拟环境,使用户能够沉溺在模拟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是以现实场景作为前提条件,并借助电子地图以及三维实景等方式,为用户构建接近于现实的虚拟环境,使用户能够不受到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感受到非常真实的环境。与此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运用,使传统广电新闻传播方式面临着较大挑战,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能够有效利用虚拟现实收视装置,使用户感受到新闻现场的激烈,甚至观察到新闻现场的各项细节内容,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趣味性以及真实性,为用户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观看体验。并且,在14年之后很多新闻媒体开始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新闻作品的创作和报道,尤其是在娱乐新闻、纪实新闻、会议报道以及体育赛事等节目中,虚拟现实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用户营造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2.3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相关工作人员采取动态化方式,对新闻线索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和监督。然而,在传统广电新闻采编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仅仅将网络搜索作为辅助工具,没有深入挖掘新闻事件的线索,这就使得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获取信息数据的速度比较缓慢,不能有效兼顾新闻数据信息的各项提升。因此,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该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收集新闻生产所需要的各项信息资料,并为新闻内容处理提供更多的线索。在这样的背景下,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逐渐丰富和优化新闻选题内容。

第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应用,新闻的制作过程开始应用智能写稿机器人。

第三,在广电新闻采编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促进新闻信息和数据的快速分发。只有不断丰富新闻内容和形式,才能使观众了解新闻时间的关键内容,这就使得很多个性化推荐被新闻所应用。以某头条新闻软件为例,新闻采编工作就需要立足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并获取用户的兴趣爱好,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短时间内推动用户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使用户能够持续不断关注该类型的新闻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广大新闻媒体带来了一定机遇,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广电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该重点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并将新闻采编业务和新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加强广电新闻采编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推动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邓洪.新媒体技术在广电新闻采编中的应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1):135-137.

[2]王泽勇.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运用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3):181-183.

[3]薛惠娟.分析新媒体技术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9):243-244.

[4]杨丽红.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7(09):91-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