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
曾宪鹏 秦思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曾宪鹏 秦思明,. 探究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J]. 中国科学与管理,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提升,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技术的优化和推广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许多科学家、农业专家和农民都致力于研发和推广创新的水稻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深入探讨水稻种植与田间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种植;田间管理;种子选择
DOI:10.12721/ccn.2025.157023
基金资助:

前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当中,需要对种植技术进行不断优化和改善,从而提高整体水稻种植水平,保证水稻的品质能够符合当前的需求,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进步。

1.水稻种植技术

1.1培育壮苗

选用肥床进行旱育,能够配出标准的旱育壮秧。落谷期需要根据冬季蔬菜田或者培肥田腾茬的时间来进行确定,正常秧龄应该在三十五到四十天左右,秧苗高二十到二十五厘米,单个植株带蘖三到四个。挑选耐旱且适应能力较强的壮秧,能够缩短返青活棵的时间,使移栽植伤有效减少,促进田地分蘖早够苗。

1.1.1品种选择与种子选择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当中,需要采用达到我国优质三级标准以上的品种,比如徐稻4号、汕优559、丰优香占、镇稻99等。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前,需要用旱秧进行种子包衣操作,有效预防立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

1.1.2苗床准备

需要选用肥沃的旱地或者菜园地作为苗床,利用塑盘进行旱育工作,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一比四十最为合适,利用肥床进行旱育工作,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一比二十最为合适。在进行秋收之后,需要及时采取培肥操作,通常情况下使用优质土渣肥应该大于60—75t/hm2,在进行播种工作前的十五天,需要使用过磷酸钙1500kg/hm2、尿素450kg/hm2或者旱秧肥1500kg/hm2,进行耕耙操作至少三次。苗床的畦宽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膜宽度进行制定,通常情况下为一米二左右,畦沟宽约为三十到四十厘米,深度为八到九厘米,外围的沟宽应该设定为三十厘米,沟深设定为五十厘米,从而保证雨停田干。

1.1.3土壤处理

需要在进行播种之前的两至三天,使用百施利3500—4400mL/hm2,在苗床0-5厘米的土层处进行土壤处理操作,有效降低表土层当中的pH值,避免出现立枯病和返碱现象的发生。在制作苗床前的十天,需要率先进行灌水造墒,在进行播种的过程当中进行洒水操作,从而保证0-5厘米的表土层能够一直处于水分饱和的状态。

1.1.4播种及播后管理

播种期需要和旱育秧相比提前两到三天。正常情况下五月初开始落谷,秧田播量杂交稻290kg/hm2,常规水稻590—740kg/hm2。需要在播种之后使用细土对其进行覆盖,覆盖的厚度在一厘米左右最为合适。播种之后覆盖细土,再进行补浇表墒水操作,使底墒和表墒能够相连接,再使用旱秧灵进行喷雾,进行除草工作,紧接着在苗床上面铺设地膜,保证其平整,保墒出齐苗。在进行盖膜五到七天之后,秧苗现青但叶片并未全部展开时,将地膜揭开,进行补浇水,有效防止青枯死苗的现象发生,在一叶一心时,需要喷洒16%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3kg/hm2,防止秧苗旺盛生长。在出现二至三叶时,进行适当的补水操作,防止死苗情况发生,达到三叶之后,需要对苗床土壤的湿度进行严格控制,利用水分来控制秧苗。

2.田间管理

2.1强化水稻的田间管理

在对水稻进行栽插工作之后,需要及时有效开展田间管理。首先是在水稻前期的管理工作当中,主要是管理水稻秧苗的生长,在此期间,水稻秧苗主要以氮元素作为养分,能够有效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水稻穗数量也是在此期间形成。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对秧苗进行施肥和追肥操作,保证营养物质能够达到水稻秧苗的需求。通常情况之下,使用农家肥的标准为20t/hm2,需要根据1:0.6:0.8的比例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而且要对其用量一直进行控制,纯氮肥的用量应该控制在14kg/hm2,钾肥的用量应该控制在31kg/hm2,尽可能减少磷肥的使用。其次是在水稻中期的管理工作当中,主要针对水稻拔节孕穗期,这也是水稻生产过程当中最快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施肥过程当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防止水稻杆狂长情况的出现。最后是在水稻后期的管理工作当中,这一时期的水稻主要以谷粒繁育和成长为主,是保证水质水稻无公害且高产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水稻主要需求碳元素,对于其他肥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2.2灌溉管理

水稻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对于水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为了实行寸水返青、浅水栽秧,需要使用昼夜灌溉的方法,在对水稻进行移栽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一厘米的浅水,在返青之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水,在水稻全生育期需要采用浅水进行灌溉,灌溉水深应该控制在五厘米,在水稻出现有效分蘖之后停止灌溉,在此过程当中,还需要进行排水晒田操作,从而控制水稻无效分蘖。除此之外,如果水资源丰富,可以使用放跑马水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为水稻生长过程当中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但是在进行施肥的肥效期间不能够使用跑马水方式,如果当地的水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在进行灌溉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实际条件决定灌溉的时间,有效地减少用水成本。

2.3精确施肥

2.3.1肥料用量的确定

氮肥的用量需要根据氮基利用率、稻谷籽吸氮量和无氮基础产量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中无氮基础产量需要根据之前两年通过试验测定的结果进行参考,通常情况下,高肥田基础产量为6100kg/hm2,中肥田的基础产量为5700kg/hm2,根据相关的试验结果可以得知,在粳稻产量能够达到9500kg/hm2水平的情况之下,一百千克的籽粒吸氮量约为两千克,氮肥的使用率大概为40%[1]。通过三方面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来,产量为9700千克稻谷需要施氮量约为300千克左右,相对常规的施肥方式能够节省50kg/hm2。对于钾肥、磷肥的用量需要根据使用平衡施肥的原理进行科学计算,如果目标的产量为9700千克,使用钾肥和磷肥的用量就在130、80kg/hm2。

2.3.2肥料运筹比例的确定

氮肥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应该各占一半,基蘖肥的比例应该为7:3.使用精确施肥技术,能够有效节约纯氮50kg/hm2左右,使氮肥的整体利用率得到提高,大约九个百分点,从而实现增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在前茬进行收获之后,需要在进行耕地之前进行施肥,使用纯氮140kg/hm2、纯钾80kg/hm2、纯磷110kg/hm2。在此过程当中,氮肥底肥使用量需要占总量的60%左右,如果重施穗肥以大穗为主,穗肥就需要占总量的30%左右,尿素100—130kg/hm2,以促花肥为主。

2.4播种

在当地的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0℃以上时,才可以进行种植粳稻工作,并进行覆盖地膜,如果平均气温能够达到12℃以上,可以进行种植籼稻工作。与此同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和种植的制度,从而确定合适时间来进行早播工作。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保持在每平方米五十到六十克左右,杂交水稻的播种量应该为每平方七十克左右[2]。在进行播种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石灰水对种子进行浸泡,从而起到消毒作用并浸种催芽,有效促进水稻秧苗成长整齐健壮。在进行播种工作之后,可以使用无纺布进行覆盖,在出苗之前,需要注意其保温工作,降低病虫害和低温对其造成的影响,早期培育秧苗应该使用小拱棚和地膜双层覆盖,如果秧田比较湿润,可以使用小拱棚进行单层覆盖,从而使水分能够保持平衡,减少低温、缺水等因素对于秧苗生产的影响[1]

结束语:水稻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对于提高水稻产量、质量和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品种、精准施肥、科学灌溉、优质种子的使用以及综合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实现高产稳产、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毅,李晓波.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与农业推广[J].种子科技,2023,41(09):43-45.

[2]章鑫强,邵国强.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04):64-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