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推动行业变革,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步日益广泛深入。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之下,很多学校难以正常展开线下授课活动,通过信息技术展开线上授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处于一种不受重视的状态,存在课时少、学生兴趣低、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等问题。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则要增加音乐课程的比例,并要求音乐教学展开有效变革。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教师计算机素养的提升,可以有效地进行多媒体技术完成课程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打破教学困境,从而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优势
教师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可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调动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活跃度。分析以往的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发现,教师所应用的教学形式过于陈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应用,可实现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改进,打造集音频、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的趣味音乐课堂,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借此,还可有助于学生课堂参与活跃度的提升。课堂教学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接触多少知识、掌握多少知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借助趣味化且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将枯燥乏味的学科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感知音乐学科学习乐趣,还可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创造良好条件。其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音乐课的课时比其他课程课时要少,而且课程连贯性不足,学生们只能靠自己的记忆来练习,经常会忘记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课堂上的音频和视频录制,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依据音频和视频中正确的声音状况来进行练习,巩固和强化正确的演唱状态,以及初步掌握如何应对困难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活跃度,学生在兴趣引导下所展开的音乐学习活动,将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学习能力提高,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多种不同教学形式呈现音乐,将抽象的音乐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学科知识,还可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良好课堂氛围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较而言,其具备更为丰富的意境,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须重视自身抽象思维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掘艺术意境。然而实际上,高中生因受阅历及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均以直观思维为主,学生在发散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均尚待提升,因此学生所形成的直观思维模式难以与抽象的音乐知识相契合。针对此现象,在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并准确掌握音乐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重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情境的构建,为教师后续教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民歌”内容时,须先对此部分内容形成清晰的认知,并了解此章节的内容重点,借助趣味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少数民族民歌特点形成认知。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本节课学习活动展开前,并未接触过相关内容。所以,教师针对此部分的教学活动,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此艺术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此部分内容。譬如,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等少数民族民歌,借助歌曲与歌词内容的同步展示,帮助学生对此部分形成全面理解。
(二)充实音乐教学内容
学生接受美育的重要途径即为音乐,将旋律及声音作为核心,借助优美的旋律、动听的声音吸引学生。分析高中音乐教材中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主要包括通俗音乐、民族音乐及古典音乐等,并涉及合唱及独唱等多种演唱方式。教师在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多借助录音机向学生播放教学内容,这种方式无论在音乐感染力方面,还是在音乐表达力方面均无法将音乐魅力全部展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借助多媒体的应用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尤其在教学资源匮乏时,教师可借助网络收集教学素材。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广陵散》时,便可通过网络渠道对同一类型的优秀音乐作品加以收集,促进学生全面理解古琴曲的形成,同时感受音乐的熏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本节课教学资源发布至教学论坛中,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心得,有助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改进。事实上,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并学习微课内容,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微课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的限制,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自身时间规划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微课具备可重复观看的特点,因此学生对于并未理解之处,可反复观看,仔细琢磨,也可将问题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寻求教师及其他学生的帮助,实现问题的解决。学生还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网络渠道,获取与所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知识,健全自身的音乐知识体系。多媒体录音技术具有加工、编辑、控制等作用,将传统的感官转化为视觉与听觉的教学方式,并利用音频频谱来观察声音的改变。学生们不但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而且能亲身感受声波的改变。比如,对歌唱水平不高的同学,由于嗓音的定位、呼吸等因素,往往会导致音准与节律方面的问题。但是,他们的内在音高却很精确,这是由于歌唱水平不够成熟造成的。如果没有参照物,他们很难感受到,而观察者一旦听见,就会明白自己嗓音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要把错误的音准剪下来,指出问题所在,再对音高进行纠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听力更加精确,更加细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这样做:气息支持不足、喉咙打开不充分和发声位置偏低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适当的歌唱状态下达到相应的准确音高,而不是生硬地让学生去“够音高”。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是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与改革。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时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下应用广泛的信息技术之一,其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而为高中音乐教学提供助力,使学生在声画结合的情境下更好地完成音乐知识的学习,并逐步形成自身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晓芬 .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J]. 教育 ,2020(5):151.
[2] 郭丽丽 .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华少年 ,2020(2):16-17.
[3] 胡晓黎 . 高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与实效性探究 [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2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