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可以激发人的心灵,是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语言。新课程改革中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发散学生思维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然而,初中音乐课的主要目标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了解基础理论,并从中体会到特有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当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观念偏保守,对学生的关注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大部分初中教学重点放在了语文、英语、物理等考试科目,忽视了音乐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师、家长、学生大多不能正确地看待音乐教学,教师和家长都把教学的首要工作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学生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状态,教师所说的一切,学生都会去做。一些农村初中甚至会在期末考试前,将音乐课改为其他基础课。此外,由于农村初中设施和师资的匮乏,一些初中存在一名教师担任两门学科的现象,造成“音乐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使学生无法在学校里获得较多的专业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太单调,音乐课堂沉闷
农村初中的音乐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教学方法太过简单,多数教师采取的是灌输或死记硬背的方法,造成了音乐课的单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目前,一些农村音乐课堂因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而彻底沦为“唱歌课堂”,教师只是在课堂里引导着学生反复唱,而不是向学生传授歌唱的技能和有关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欣赏能力的提高。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重点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首要的教育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首先,要把音乐教育和其他科目一样重视,不能随便把音乐课改成其他课程,要做到一星期有两节音乐课;其次,要从教师的视角来看,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确定课程目标,营造积极的音乐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学生要以相同的心态去学,充实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作用下,音乐教学的质量将会提高。
(二)营造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意境是音乐教育的重点,意境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感受音乐的韵味,而趣味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地学习音乐。兴趣是一种广泛性、指导性和效果性的教育形式,它对提高音乐教育的品质和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此,音乐教师应根据教材的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宜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教师在讲授时,先将作品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向学生进行讲解,以便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古琴、古筝、箜篌等古典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各种不同的乐器一一匹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将完整的音乐进行播放,在呈现的音乐情境中,着重为学生讲解各种乐器的构造和特征,同时让学生欣赏这些乐曲,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提问:“是什么的原因导致了这首音乐的独特性?”通过对作品中发生的事情和作品的背景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加深学生对音乐感情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财政支助
因为大部分的教育资金都是通过地方政府和外部渠道来提供的,而且金额也不会很多,这就导致了农村的教育设备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提高我国和地方各级政府地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增加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资金,使农村的“软件”与“硬件”都有较大的提高,从而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交流空间。只有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的优化,才能有效地进行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在好的学习氛围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强化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为了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也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音乐训练,各级政府和学校都应该加大对音乐的关注,把学生的音乐课程纳入到日程中。同时要积极聘用专业的音乐教师为学生进行专门的音乐教育,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还要定期组织和安排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教师始终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五)将“三元论”的音乐教学方法相融合,提高教学效果
“三元论”的音乐教育是一种比较成熟、很好的教育方式,它可以从一个比较完整、比较明确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三元论”的音乐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而音乐是用耳来聆听的艺术,音乐的学习和领悟,都是由“听”来完成的。在聆听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意念来感知和领悟,那么就会有新的收获。因此,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是最基本的。在音乐听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要将其与唱歌、演奏相融合。在日常的音乐教育中,音乐听觉思维可以成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进行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农村初中,由于器材的局限,很多的音乐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扩展,但是教师可以能引导学生进入自然,营造和谐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的独特韵味。比如,在有关“春天”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在花园、树林、村庄等地方进行授课,让学生认真聆听风吹树叶、小动物的声音,体会大自然的歌唱与旋律。接下来,教师可以选取曲目中的第一乐章,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的优美旋律,并结合看到的景象在脑海中想象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音乐播放完毕后,让学生就音乐中使用的乐器进行讨论,重点分析小提琴和钢琴伴奏的特点,深度理解音乐内涵。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应当从转换教学理念、加强重视,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实践活动、营造音乐学习氛围等方面做起,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改进并完善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万丽华.探微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J].新丝路(下旬),2016(01):99.
[2] 嵇鸿燕.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落后现状与改进策略[J].北方音乐,2014(13):100.
[3] 王雪桐,胡晓伟.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对策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19):113-114.
[4] 黄银湖.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学校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8,38(15):195.
[5] 程远彬. 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C]/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0:3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