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乐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1、声乐教学改革需求
首先,声乐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新时期,中职的声乐专业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其中重要的内容就是采取更加先进系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变传统的师本教育为新时期生本教育。新时期中职的声乐教学改革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行,而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师本教育模式就不再适合了,教学需要采用更加符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本教育模式,这就需要对中职声乐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和创新。
2、中职美育改革需求
美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肩负着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重要使命。如何正确理解美育概念,认识美育育人功能,寓美于教、融美于学、以美育人,完善新时代美育工作协同育人机制,值得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声乐教学作为中职美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提高质量的必要性。所以,我们需要对中职声乐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出声乐教学的美育价值。
3、声乐人才培养目的转变需求
在新时期,中职声乐人才培养的目的从原本的培养专业的声乐表演者逐渐转变为了培养更加综合性的应用型声乐专业人才。声乐专业知识的应用不仅仅是声乐表演,还包括声乐教学、声乐相关行业等,这都需要更多更高质量、高水准的专业人才,所以这也需要对中职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中职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的开展策略
1、教授呼吸技巧
声乐课程实施的第一阶段,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歌唱的习惯,让他们了解歌唱器官的功能和性质,以正确呼吸和发声的体验和练习以及歌唱的练习作为辅助内容。中职生在声乐训练中,往往不理解抽象的感官声乐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含水唱歌”,逐步探索教学实践。具体来说:让学生喝一口水但不咽下,把水含在嘴里,哼唱练习曲或儿歌。在哼唱的过程中,将水含在嘴里,不要吞咽或溢出,这样就必须用气息来支撑声音,并控制声音的发出。这时,由于嘴里的水造成空间有限,呼吸自然流向头顶,形成共鸣腔,声音在共鸣腔内变得美妙。上颌弓也被动地打开与头部产生共振,在这种状态下,不仅进行呼吸训练,同时还有口腔和头部共振练习。学生很容易找到动听、自然的声调,然后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在中职的声乐课中,教师还应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挺胸、仰头、挺腰、仰脖。用正确的姿势,可以改变歌唱的状态,让声音更加集中。
2、制定特色内容
声乐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有机结合,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中职应在确保声乐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学生声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师作为中职学生声乐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教授声乐课程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将声乐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演唱方法教授给学生,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对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进行深入了解,全方位了解并掌握声乐作品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力、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声乐是一种结合感官以及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职声乐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进行引导,吐字、发音等技能也要及时进行训练,更要带领学生欣赏歌唱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美。除此以外,也要将各项要素融会贯通至授课全过程中,加大力度挖掘声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以达到提高当代中职生音乐审美意识的教育目标,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深刻体会,并引导当代中职生逐步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声乐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声乐教学方式,从而让那些较难懂的音乐知识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心,只有如此,声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学生的能力也才能够有所提高。
3、构建智慧平台
声乐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专业更具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全程贯穿个人性、时间性、细节性以及即时性等教学特征,而围绕此类特征构建专属中职的声乐教学智慧平台时,就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设计声乐教学智慧教学平台,具体如下:其一,考量校内硬件条件。为配合声乐专业教学特征,提升本课程专业水准,硬件需重点考量专业声卡、视频采集卡以及麦克风等高质量、高水准硬件配置。原因在于硬件设备的更新,利于从根源上保障声乐教学展示效果。另外,在辅助硬件配置方面,也需要重点关注,本次设计中需要配置移动存储驱动器以及扫描仪等,目的在于为声乐课堂提供多元化平台资源,优化教学资源的存储与上传流程。其二,引进更多支持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教学软件。结合互联网+时代特性,中职声乐教学中的软件引进,需要同时兼顾专业性、便捷性以及智慧性。在平台软件保障方面,需要确保其可以满足声乐课堂上的资源检索、多媒体著作、网络实时传输以及瞬时通信等多项要求。本次专业声乐教学智慧平台构建中,软件主要通过“智慧树”翻转课堂课程直播平台实现,当注册登录平台后,声乐教师可面向学生发送互联网教学课堂二维码与课堂号,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注册后,点击“知道”即可登录平台。教师可以在互联网翻转空间内创建专属本节课堂的在线声乐课程,所有学生全部登陆上线后,教师可在平台上通过双向语音直播教学。
4、加大实践考核
传统考核形式主要针对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而中职学校则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达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并与声乐教学改革发展趋势相适应,学校往往需要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来辅助实现。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要不断调整方式方法,为今后完善发展声乐教学系统提供创新思路。
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实践时间。因为学制只有三年,学校更加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对学习内容以及时间的安排要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职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能针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及有效解决。所以针对实习内容,教师要划分阶段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在实习阶段中及时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实习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出来。
大胆创新,进行多元艺术实践。对中职学校音乐专业来说,其培养发展方向主要是要为企业、单位文艺团体、艺术培训机构等行业培养所需的声乐人才,所以对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效仿传统的实习实训模式,而是要进行大胆创新,同时也要注重循序渐进。对于实习基地,学校要统一规划,构建多元化实习基地,要跟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相符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的就业途径。
三、结语
声乐艺术教学是中职学校音乐教学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歌唱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又可以促使更多的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精神,对中职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白露. 中职音乐声乐教学浅析[J]. 魅力中国,2020(44):212.
[2] 李竺菁. 浅析中职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声乐能力培养[J]. 文渊(高中版),202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