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因为仍被教师主导观念所禁锢,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带,同学们一起唱,常常将音乐课变成了单纯的“唱歌课”,课堂艺术气氛十分单调,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这种单调的教学氛围中渐渐“沉睡”。为了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和感知能力,笔者对中小学音乐学科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在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师非常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要将高质量的教育理念纳入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孩子们的喜好,设计出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将他们的思想与情感相结合,进而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
一、传统教育背景下国内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所以教学设计存在诸多不足。他们中有些人没有意识到对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教学设计滞后,违背了音乐素质教学的具体要求。同时,有些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观念,教学具有单一的教学形式,教学状态比较松散,音乐课教学内容不够深刻,流于形式,课堂也无聊枯燥。综上所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无法保证进行音乐教学和素质教育融合教学的有效性,无法发挥“音乐文化,熏陶情感,洗涤心灵”的积极作用,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有效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对策
2.1结合流行音乐,发展学生兴致
流行音乐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形式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学生的主观态度对流行音乐学习的最终效果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当学生对流行音乐产生兴趣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带着兴趣参与到音乐的学习和鉴赏中,幸福感油然而生。[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实践中。例如,在进行中国古典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流行音乐,让学生欣赏《兰亭序》《东风破》《青花瓷》等中国风歌曲,感受中国古典音乐在现代的表现形式,感受二胡、琵琶、笛子等古典乐器在流行歌曲中的应用,在提升了音乐感知能力的同时,还能了解中国古典音乐文化,提升学习兴趣,助力构建高效课堂。
2.2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率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小学音乐教学和高效课堂的构建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拓展学生的音乐认知和音乐感知能力,并且由此提升学生的音乐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虚拟教学人物和学生的对话。既能满足学生的音乐交互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2]在学习“音乐中的动物”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直观地通过小动物的视频、小动物的音频、实时人工智能对话等形式实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对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感知。同时还可以通过这种新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得到学习满足,助力建构幸福的音乐课堂。
2.3巧用白板技术,营造高效情境
创设情景教学方法的运用范围很广,效果也很明显,这是因为创设情景教学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生动、形象的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例如,在开展“春天”的课堂教学活动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的应用,将音乐主题整合,创造出一个最生动的“春天”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本单元音乐教学中蕴含的艺术美感。如,利用希沃白板,在网上搜索与“春天”有关的图片、视频,此处以《小雨沙沙沙》歌曲学唱为例,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敞开心扉,“我们都知道,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找到有效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点?”这个环节中没有使用希沃白板,但通过教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却可以让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春天”环境。接下来,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们通过希沃白板看到郊游中所见的“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冬去春来,溪水中的冰在融化,孩子们堆的雪人也在融化,柳树缓慢地长出新的枝丫,枝头的鸟儿叽叽喳喳叫着春天,轰隆隆一声声春雷,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来了……再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图片后,教师再在希沃白板上播放着《小雨沙沙沙》的旋律,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认知。[3]
2.4开展实践活动,强化情感教育
实践活动是推动情感教育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延伸,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乐趣。中小学生正值青春活力的时期,组织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他们情绪发展的机会。例如,学校组织歌唱、合唱以及舞蹈比赛等,通过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获取创造性的发展机会;将快乐教学思想与音乐欣赏、创造技能结合起来,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积极的音乐情感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了正向的引导。又如,中小学可以根据学校和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举办音乐竞赛,设立奖励,为贫困地区儿童筹集资金,让学生们在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的同时,用自己的能力来帮助别人,这是立足于社会的巨大情感力量,是学生情感获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5体现个性标准,有效推进学习
在教学和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充分照顾到各个层级的学生。在课后作业反馈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评价。同时,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设立很多有关的奖项:进步之星、优秀之星、勤奋之星等。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评价反馈。例如,有的学生音乐基础差,学习吃力,就不能拿一般性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于层级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小组,教师要布置相应的难度较大的音乐作业,而对于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小组成员,考试就要及时鼓励和认同,让他们也能获得认同感,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只有进行个性化的考核,学生才能切实地感受音乐学习的幸福和满足,从此爱上音乐课堂。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体系的完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助推其全面的发展。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逐渐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明.浅谈构建小学音乐创新课堂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上旬,2020(3):1.
[2]赵长艳.探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神州,2019(9):151.
[3]苏敏.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分析[J].中国周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