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是一门艺术学科,它既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素养,又可以调动他们的艺术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使他们在营造的音乐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文化影响。有句话说的好,“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在小学的素质教育中,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来,就要充分利用音乐教学的优势,根据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原因出发,制订相应的教学措施和方案。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从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了新的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开始重视学生的兴趣,并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教学创新,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然而,随着这种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有许多现实问题仍然存在。比如,有些小学的音乐老师仍然存在着比较保守的教学理念,它不仅对小学音乐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其创新起到了阻碍作用。比如有些老师认为,音乐是一门副科,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只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音乐知识,然后再用多媒体或者磁带之类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去听音乐。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出现松散的心态,从而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造成极大的冲击。另外,有些老师在授课时,仍然是自己讲得多,学生练习、体会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想法和认知都会被束缚。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一)注重教学资源开发,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老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有效途径。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主要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和常用的教学工具来传授知识,使他们在枯燥的课程中获得音乐的知识。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老师可以从丰富的教育资源中挑选出多种类型的音乐,使他们的眼界可以跳出教科书的局限,接受更加丰富多样的音乐。例如,老师可以将音乐剧介绍给小学生,让他们通过欣赏和表演来感受音乐的艺术美;老师们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引进流行音乐,用一些大家熟悉的歌曲来丰富课堂气氛,使音乐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喜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独特的教学形式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厌烦,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发展。老师们精神状态好,学生情绪稳定。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表达自己,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1) 在小学的音乐课上应该增加唱歌的内容。这个学生最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恰当地表扬和鼓励能在学生心中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音乐史上源远流长。音乐课是要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和影响。感受是审美体验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课中,我们注重发挥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它贯穿于整个审美心理过程。能迅速适当地激发学生进行即兴的音乐表演,发现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美和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歌唱,缩小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2)因为各种原因,一节音乐课结束后,在音乐的语言里,聚集了热情和热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觉得音乐课真的很有趣。老师讲课精彩,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注意力、记忆、思维和想象力保持较高水平,学习效果必将得到提高。通过多练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而艺术家则是通过对俱乐部里一个真实的或令人感动的事物的情感表达而重新创造。
(三)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创造能力
音乐是最有创造力的艺术之一,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乐曲是一种感情的语言。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情感语言,正确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需要一个生动而精炼的语言来改变世界上老师、教室和书籍的普遍使用。音乐这门课既刺激又迷人,就像磁石一般吸引了学生的心。充实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使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运用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从总体上看,艺术与音乐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趣味形象教学法在学校音乐教学中同样适用。小学生应激发兴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术是图像的艺术。二者都属于形象教育的内容,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例如:在《闪烁的小星星》课上,小学的音乐老师能设计出简单的笔画:蓝天、闪烁的星星、宁静的月亮、高树、学生们等等,让学生们看到美丽的夜景,然后把这些东西串成一个整体。很容易想象,当学生们喜欢这些图片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通过看图学会唱歌。他们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歌词的意义后,才能唱出这首歌。通过声乐作画,使学生更好地热爱自然,真正体会音乐之美。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要充分运用兴趣为本的电化教学法,把生动逼真的画面展现给学生,使其生动逼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抑制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欲望。如: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小学音乐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观察屏幕上“小青蛙找家”的图像,使课堂教学色彩更加丰富,使学生快速进入音乐情境。事实上,学生们很难跟上节奏。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掌握电化教学,将笔记设计成生动的形象,充分利用电化教学的益处,使学生更加直观。每个音符的韵律是不同的,这能大大提高音乐课的效率。小学音乐老师应从学生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科学引导学生享受音乐,主动学习音乐。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思维不成熟,只有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运用趣味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趣味,使学生融入课堂,热爱课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音乐的作用是净化心灵,强化内涵。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工具。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强调多样化的模式,创新音乐教育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同时,老师要对教育工作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与学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体验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妙倩.多元化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黄河之声,2018(08)
[2]叶海燕.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04)
[3]郑炜.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天下(综合),2017(06)
[4]李君.例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情景的几点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7(8)
[5]郑菲菲.情境创设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践行探研[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