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先理解新课标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标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公共艺术音乐欣赏课程名称现改为音乐鉴赏与实践,欣赏和鉴赏的区别,鉴赏即有感性认知又有理性认知。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艺术学习规律、符合课程改革精神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要求,更是强调音乐的意义和价值。为了提高学生生活品质和职业生涯发展服务。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共基础课教师,应认真研读新课标内容和变化,以便正确把握艺术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准确理解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将核心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能使学生能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一些心理活动在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感受艺术;使学生能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能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封建迷信、宗教渗透、暴力等内容,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能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借鉴艺术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专业发展及提升生活品质;给我印象深刻还有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培育还能使学生从文化角度认识艺术,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并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如5.23艺术节“美育云端课堂”的开幕式里面介绍了著名合唱曲《黄河大合唱》,从主讲人介绍这首合唱曲的创作背景到讲述所有为了这首曲子付出的人们。当听到优秀的艺术家们对保卫黄河这首曲子激情演绎时,学生观看地非常认真,当保卫黄河观看完时,学生们竟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这堂美育课堂实效不错。经典、优秀的作品需要传承,因此最后安排了学生们一起学唱保卫黄河,传承我们的经典和骄傲。
二、新课标下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初探
(一)应结合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科学地制定学生一学期的教学目标
艺术课程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需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中职生的个性特点,并做好中职生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学情分析来制定教学目标。那么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例如:《中国民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知识,对应的是(艺术感知); 2、通过聆听的方式,感受和分析中国民歌特点来分辨不同地区的中国民歌,对应的是(审美判断); 3、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对应的是(文化理解)。再如第二节欧洲音乐—艺术歌曲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创作背景以及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对应的是(艺术感知);2、通过对艺术歌曲赏析,了解其艺术价值,对应的是(审美判断);3、使学生喜欢上艺术歌曲,同时开拓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对应的是(创意表达)。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老师们自己可以做到真正地结合我们新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去制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并有效去实施,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符合我们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审视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应与时俱进
中职学校一直提倡在做中学、学中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解读时对教学观念是这样描述的:不要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艺术家在培养,这不是大多数学生的前途,最多是部分的学生可能会成为艺术家,但所有的学生都会是艺术消费者,我们培养的是素养不是技能,是普及不是专业。加上我们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老师就能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因材施教突出和实现育人目标。在第三章多彩的音乐这章我适当地增加了流行音乐的内容,流行音乐的概念、特点及种类,流行唱法的分类、翻唱的现象分析等。更贴近学生生活,利用即时流行的音乐给学生欣赏和分析,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不错,从整个课堂气氛,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就能体现。当讲到中国风的流行曲时,我用了近段时间流行的《知否知否》、《芒种》等曲子给学生鉴赏,激发了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和流畅。因此我们的教学观念不仅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也要关注是否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三)多采用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和创新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里面指出:比较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比较法可以更加直观地从具体的听觉经验切入鉴赏,通过比较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形象风格等,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艺术的表现特点,也可以在跨文化的审美交流当中促进对不同文化观念音乐语言互相的理解,开阔音乐与文化的视野,对学生今后融入社会,面向全球化、网络化的世界大有帮助,也能为学生在音乐鉴赏与实践课程中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与活动,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比如看或听一件作品,往往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进行鉴赏,但如果把两件可比性的作品放在一起的话,就容易发现不同作品的特点所在。如在讲授《翻唱现象》的时候,把原作品和网络公认对原作品翻唱最成功作品来做对比,这样能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该如何去欣赏翻唱类作品的方法。举个例子:原作《如果没有你》来自白光的演唱和《中国好声音》比赛中羔露的《如果没有你》做比较,这样一比就知道翻唱者对曲风做了大的改变,从原作的探戈曲风变成了羔露改编的平滑爵士曲风,音乐表达的意思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欣赏翻唱时可以从演唱者对原作大胆地改编这点来进行欣赏。当然我们要强调比较的方法不能随便使用,比较的作品一定要有可比性,可以是同样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鉴赏不同的音乐家在处理同类主题的不同的观念、观察的角度和创造手法特点,不同的地域的国家、民族音乐家在表现同类主题时所使用的不同的音乐语言和形式手法,也可以是比较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出不同时代中人对艺术理想美感的不同追求。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有效的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策略、方法的结合,也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增加了视觉体验的辅助,调动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和学习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听懂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我的课堂一般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先去体验,让学生乐意做,做的好,体验引导追求,追求又引导学生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完成课程目标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备课我有时会用101教育ppt来制作上课用的课件,课堂上的练习可以制作的生动有趣,这样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专注力。在101教育ppt上还可以进行简单视频及音频的剪辑工作,不用在像以前一样下载完再各种转换后再剪辑,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教师的工作效率。平时的课后作业,我会教学生使用全民K歌软件来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型作业。总的来说信息化创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我们教师教育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多研究多实践,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
新课标发布的时间不长,个人认为这可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行政力量去推动和规范,全体教师们如能坚持如一地去研究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下的《音乐鉴赏与实践》课堂教学才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收到成效。音乐是聆听的艺术,聆听每天都在发生,教师应对学生开展积极地聆听欣赏才能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的本质进行渗透从而实现我们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靖涵.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实践研究——调研潍坊一中有感[J].当代音乐,2019(12):67-68.
[2]陈向阳.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背景、挑战与策略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