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前教师,其所具有的音乐素养是所要研究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努力的目标。3-6岁儿童是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加强对其音乐教学的研究。因此,教师的音乐素养是决定儿童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学前教师,肩负着培养音乐素养的重任,而作为一名幼教专业的学前教师,或是一名正处于工作状态的学前教师,一定要勤加练习,厚积薄发。
一、学前教师应具备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
学前教师的音乐素养是影响幼儿音乐素养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其背景、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其音乐理论水平的不均衡。重视培养学前教师的 音乐理论素养,而非培养他们成为音乐人。学前教师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同时,通过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可以在教学科学的指导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1]。
二、学前教师应掌握发音的正确方式与技巧
学前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声音方式直接关系到幼儿音乐能力的形成。在幼儿阶段,正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和儿童的发音方式是非常必要的。而学前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音方式,才能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幼儿语言和发音都很弱,在唱歌时容易发生发音失误,需要老师及时纠正,逐步掌握发音方法。如果一个集体的声音在整个团体中都是对的,那么整个团体的合唱水准就会更高;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想使幼儿更好地进行音乐素养教育,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歌唱发声方法与技术。唱歌的声音功能,是由大脑的中枢神经来控制的,同时,人的意志和情绪也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2]。
三、学前教师应具备辨别音准、韵律正误和音质的能力
学前教师应具备最基础的音乐理论,熟悉简谱、五线谱的制作方法,熟悉简单的音符、音符等,以及相关的作家,作品,乐器等。必须能够理解、感受和欣赏音乐艺术,了解大量中外名曲、儿童音乐素材,引导幼儿音乐鉴赏能力,充分体现和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学前教师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要学会正确的演唱方式和演奏方式,能够正确地运用、表达歌曲,用自己的歌声、动作感染、激励、教育幼儿,并能为幼儿的歌舞、打击乐器作即兴伴奏,此外,还要具备音乐作品的创作、改编、创作、演唱和演奏的能力。此外,学前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广泛地吸收国外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例如:奥尔夫体系、体态律动、柯达依体系、铃木系统、美国综合音乐感等等),使幼儿的音乐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幼儿园里,一般都是以团体的方式进行。在幼儿团体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低龄儿童,他们的嗓音水平还不够高,因此,教师要有分辨声音的准确性和好坏的听觉能力。首先,老师要有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感。所谓“准”、“韵律”,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对音乐的各种音律、节奏、声调等进行比较熟练和清晰的理解。建立一套客观、精确的发音规范,从而判定儿童在歌唱过程中是否有正确或不正确的音准。这种语音规范的形成与掌握,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锻炼和实践积累的结果。其次,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纠错能力。儿童在合唱的时候,需要团队成员一起,当他们同时演唱的时候,老师必须要分辨出他们的声音特征和声音的对错,并且能够及时的纠正他们的发音。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儿童的发音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第三,要掌握咬字的规律。歌曲是一门语言与曲调融合的艺术,其语言形象是抒发歌曲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只有掌握了发音音的正确规律,才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正确地发音,并掌握发音的正确方式。这一质量的基本要求就是老师要用正确的汉语进行音乐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可以记住正确的发音,并且形成一个客观的判断。在儿童歌唱过程中,一旦有了错误的发音,老师不但能够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征,而且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使其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语言[3]。
四、学前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乐器演奏能力,尤其是键盘乐器
学前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乐器的问题。如今许多孩子都在学钢琴、小提琴等各类乐器。学前教师对各类乐器有一定的认识,能弹奏,对儿童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得到父母和社会的认同。除此之外,在幼儿园里,键盘乐器是必不可少的,学前教师要有一定的技术,至少要会弹奏童谣[4]。
五、学前教师要有熟练的音乐指挥技巧
在音乐教学中,指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只有正确、清晰地把不同的节拍图式正确地表达出来,才能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演唱方式。拍节图式是教师通过手势、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老师将对歌曲的需求和歌唱意图传达给孩子,让他们能够正确地演唱,从而获得最好的歌唱效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正确地掌握和示范各种不同的指挥动作,是学前教师正确地进行音乐教学的基础。音乐是一门具有感情色彩的艺术,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时,要运用某种形式的指挥手段,将其情绪传达给孩子,从而影响幼儿的歌唱。所以,老师的指令既要准确,又要有美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每个动作、姿势都要达到审美的要求,并要有一种音乐的韵律感。在指挥时,要根据音乐的思想感情、风格、旋律、速度、音乐的节拍强度和对乐器的轻柔、重度的要求等,用线条化的、音乐化的形式表达指挥的节拍。让幼儿团体能用优美的音乐和优美的歌词,把歌曲中的美好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5]。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有利于开展幼儿音乐教育。它既可以传授孩子的知识和技巧,也可以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学前教师,要认真工作,努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幼儿园要想真正地掌握音乐教学的艺术精华,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音乐素养的综合培训,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夏. 高职院校学前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及核心素养的构建[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69-71.
[2] 周珩. 音乐艺术教育理论对学前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影响研究[J].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7):57-58,61.
[3] 高蓓蓓. 高职学前师范教育中艺术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分析[J]. 科教导刊,2019(28):79-80.
[4] 王帅. 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职业素养发展调查研究[J]. 成才之路,2021(36):129-132.
[5] 李林霞. 准学前教师与在职学前教师科学素养调查及比较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