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理论在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影视探索
李佳蓉 王冬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佳蓉 王冬,. 符号学理论在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影视探索[J]. 农业学报,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9.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下,农业是与自然紧密结合,生态化特征明显。在当今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注重食品安全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更是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如今促进我国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和转型,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趋势。本文基于符号学理论为方法论,通过生态农业真实性符号要素构建、影视视域中的符号特性解读、符号学理论在生态农业影视中的探索这三个层次为研究出发点,以符号学的特点为依据对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这一领域进行探究,分析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价值与表述魅力,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这门艺术的价值。
关键词: 生态农业;符号学;影视;病虫害防治
DOI:10.12721/ccn.2021.157049
基金资助:

前言

农业生态化是产业生态化在农业领域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提升,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条件不断完善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在生态农业问题中,病虫害作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及时全面防治,它对于农作物生长和发展都具有严重的危害,不仅会造成农作物产量递减,甚至严重的话会颗粒无收。因此,我们要更好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近些年,软文化的作用不断彰显,人们对影视、动画等作品的追求在不断提高。作为一种形容事物、表象事物,甚至是呈现人物标记、状态、特征的符号,视觉文化被影视作品与动画作品广泛运用。符号能够赋予影视作品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与理念印象,符号能够赋予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空间更完整逼真的视觉感受。基于此,本文以符号学理论为研究方法,就生态农业为研究内容进行影视视听探索,分析其研究价值。

生态农业真实性符号要素构建

生态农业真实性符号要素构建在二十世纪哲学中,逐渐出现了语言学转向。符号学随之兴起。在艺术史和视觉文化理论中,符号学成为了重要的方法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效合理地吸收了传统农业中的精华和优势,大量创新型理论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推进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最终还是得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1]生态农业建设,是证明符号真实性存在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符号学中建构的过程,还得运用一些编码技术。当我们存在的真实的事物被符号化后,具有符号真实性的生态农业建设才将更具吸引力。

目前生态农业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多种问题,复杂性逐步上升,专业程度化不高,防治手段缺乏创新。因此在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在,我们需要面对具体的问题,探究其具体的解决措施及改进防治方式。如病虫害防治效果不好;传统的防治方式不够进准;防治手段缺乏创新;农户防治病虫害意识淡薄等。现代化的生态农业与传统绿色农业不同应该是高效的农业,二十一世纪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过程中,研究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意义重大。无论是实物形态还是非实物形态的生态农业建构,在其创作与发展过程中,都使得人会产生在场感思、离场反思、和想象贯通的返场并进。由此看来,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这种真实性也就变成了一种符号。而真实存在的东西代表的才是真的,如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我们所感知的视、听、嗅在经过一定的符号化后,真实的存在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研究价值。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更深刻的去认知、解读与感受这些真实性符号的存在性。  [2]

影视视域中的符号特性解读

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今天,各种形式的影视、动画作品不断涌现,与之相匹配的是,视觉文化的出现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喜爱。影视艺术本身就具强烈的符号意义,它所体现的趣味性。感染性。观赏性让真实与虚拟共存。影视有着强烈的再创造特性,是表意性与抽象性的集合体。[3]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借助符号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符号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影视是一种语言,它的构成及其复杂多样, 它有自己的语法,它可以准确灵活的再现事件传递思想,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及精神纽带。在数字时代的数字技术为我们带来显著创新的电影语言艺术文化。影视艺术与多种学科相融,如视觉传达、人类心理学、造型艺术、声音技术等融合,多学科的综合发展才使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更加丰富。[4]影视视域中的符号性囊括多种表象,将符号学理论渗透到影视语言建构中对影视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这些影视中的镜头、声音、色调、景深和线条等符号象征意义研究,以便我们更好的分析镜头的组接、场景的转换等,从而更好的提高影视制作质量,推进中国电影影视的飞跃进展,也使研究人员能够精确地为更多电影语言提供需要和有价值的依据。

符号学理论在生态农业影视中的探索

目前在我国已有的研究文献及期刊中,对符号学在生态农业中的影视探索是比较少的,作为待开发且具有一定研究意义与价值的这一重要领域。希望结合当前时代,合理利用影视媒介传播我国生态农业思想及文化,提高人们对生态农业技术精华的不断认识,提升人们对生态农业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为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在影视作品的构建中,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会成为象征性的符号要素。而在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影视短片中,每一种昆虫动植物的出现,都寓意为符号的象征,通过不同符号的象征使他们互相连接牵引。“能指”和“所指”是语言符号的两大组成部分,同样在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具有指定化符号意义。在生态农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所拍摄的影视化短片可通过实践和空间上的不同变化,显示整个运动的过程。从而使变现更清晰合理化。可以说,画面符号是电影的内在精髓,它昭示了影视艺术的美学意义。由此看来,画面符号对于电影的重要性至关重大。譬如农业影视纪录片中一年四季的时令变化,农作物四季的生长状态,动植物的劳作周期,农耕者的耕作活动表现,不同地区的农业制度与礼仪俗成等,都是生态农业影视中的符号要素象征,紧密与生产者与消费者作为关键点相结合,从而得到共识。在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过程中,通过色彩、声音、特效、画面、人物、镜头、光效等不同内容的排列组合融汇呈现,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宣传意义与表现价值的农业影视短片。

结语

影视是一门语言艺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及影片的实例分析,我认为影视语言绝对是有别于其他语言的全新语言,运用符号学理论通过与生态农业的结合它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社会稳定运转的根基。因此,研究生态化农业建设对病虫害的防治以确保农作物高质、高量、高效完成这一课题至关重要,它关乎民生民计和安全幸福。通过与多媒介的结合,借助影视的宣传与表达,为实现我国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符号学实际上属于影视行业的一个要素,因此农业影视作品、动画作品中的符号学具有重要意义。符号学在影视作品、动画产业中的运用表达了人类对于正义美好的追求,在实践的运用中同样也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希望通过有意义的农业影视作品,结合当下的时代精神、社会潮流及我国经济的发展格局,提升人们对如今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以及生态农业的思想注重。用寓意深刻的视听文化产品与观众建立沟通的桥梁,刻入人心激发新时代下人们的反思与审示。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俞建章,叶舒宪.符号:语言与艺术[M].1988

[3] [意]乌蒙勃托·艾科,《符号学理论》,卢德平译,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 胡火金.论中国传统农业的生态化实践[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 赵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2018

[6] 李凤升.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及措施探讨[J].200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