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教学在小学中低段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陈紫薇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紫薇,. 合唱艺术教学在小学中低段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 中国音乐学报,2023.9. DOI:10.12721/ccn.2023.157082.
摘要:
合唱(hé chàng;chorus)是指集体演唱的多声部音乐风格声乐作品的一种艺术,往往具有指挥,可以分为有伴奏或其他无伴奏几类。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居于音乐领地中的先驱地位。现今,在许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学校的合唱活动当成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团队精神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抒发爱国情怀、展示校园文化、歌唱美好时代的最好方式就是合唱。
关键词: 合唱教学音乐
DOI:10.12721/ccn.2023.157082
基金资助: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经过在校两年的合唱课训练的学习后,我发现合唱艺术是一门独立存在的音乐形式。它具备着与其它音乐艺术形式不同的艺术魅力。在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合唱艺术最需要集体的合作精神和凝聚的团结力量。因此,对于即将步入中小学课堂的我们,我认为在小学课堂中融入合唱艺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音乐素养,更可以进行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学校来说,大力开展合唱教育活动能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使学习更富有实效。 

一、合唱艺术概述

合唱是一门具有悠久文化和历史悠久岁月的音乐表演艺术,它最早起源于当时欧洲的公元6世纪,已经在中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自从它被正式传入了中国,距今也已经具有一百多年的发展时间和漫长的岁月。在音乐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合唱一直以其群体、多样化合作的独特魅力、多种声部音响的色彩所吸引着中西方无数音乐工作者以及更多的音乐爱好者全心共同地积极投入到它中。合唱艺术从其类型上来说我们大概可认为包括:外国美学艺术合唱,中国民谣美学音乐艺术合唱,外国民间歌曲合唱,中国传统民谣美学合唱等。合唱歌曲艺术体裁既是一种古老的、悠久的、富于极高风格和典雅美的声乐艺术体裁,同时也是一种年轻的、开拓性地发展起来并且具有广阔的群众性基础的新型大众化、多声部声乐艺术。合唱最本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于人声的控制和对于声音塑造,人声的主要功能就是体现在对于演唱的强弱、速度以及对于表情的掌握上。而对于声音塑造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对于声部结构的组合,音色运用和对于声区位置的选取等。今天看来,合唱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

二、合唱艺术教学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收集有关合唱教学的文献资料和案例成果进行比较、筛选、运用,我将所有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总结为三类:一、关于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的相关文章;二、关于我国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文章;三、关于合唱课堂教学实践应用的文章。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强调小学阶段对于学生们的声部音准问题以及对练声方法的着重训练,为了让学生能够做到对节奏、音准的准确,以及各个声部的和谐统一,学生则必须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与演唱能力。根据小学阶段的情况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从合唱中欣赏歌曲,领会作曲家所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情感。老师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素材,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探索出适合于小学中低段学生的合唱教学方式,从而提高班级合唱的教学质量。

(二)案例研究法

通过个别课堂中的合唱教学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并进行引用和分析总结。以综合学校徐凌晶老师的小课题:学唱《同一首歌》和瓯海地区某校课题:学唱《粉刷匠》为例。

1.《同一首歌》教学案例。老师是以音频播放的方式让学生们去聆听并猜出歌曲名。随后针对学生初学的实际情况,先是采用吟诵哼鸣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练习,再而地要求学生每首歌词都必须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和吐字。老师在合唱的训练中,首先采用了视唱训练法,从识谱开始,分声部练习,要求对音高、节奏的准确练习,还要使得学生较好地体会到歌曲的音乐表现内容。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旋律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把握到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各个声部之间声音的和谐程度,恰当地充分表现出了歌曲的音乐风格与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准确地按照音乐作品所规定的速度、力度与动感进行歌唱。这位老师是从演唱对基本要素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诵读咬字练习、节奏音准对校对、识谱分声部练习并要求学生很好的体会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及思想情感,把握歌曲的精髓,从而更深情并茂对演唱歌曲。

2.《粉刷匠》教学案例。上课开始前,老师提着油漆桶,拿着小刷子,宛如一个粉刷匠。教师示范:

x x I x x I x x I 55 5|

x x I x x I x x I 11 1|

x x |x x I x x I 55 5|

x x I x x I x x I 11 1|

老师按照音高的不同分别沿着高处和低处做出刷屋子的动作。使得学生们正确掌握了休止的六个节奏,有趣且有效,从而使得歌声完全整齐、准确地进入。首先让同学们血学唱主旋律,掌握好主旋律后着重学习第二声部,因为在合唱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好的掌握好第二声部就会被主旋律带跑,从而导致整个音乐的声部色彩不能够淋漓尽致对体现,体现不出二声部合唱的美感。当每个学生都能用分别良好的演唱出歌曲主旋律和第二个声部的时候,教师就会循序渐进的让每几个学生分小组去尝试一次合唱。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出学生在倾听自己声部同时还能够清晰地听出两个声部的差异,由此对于合唱的教学也水到渠成。如今,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把合唱教学融入音乐课堂中且效果显著,但是还有部分地区却忽视了对音乐课堂的学习,枯燥且乏味,或许老师在尝试着把合唱引入教学课堂中后就会发现一个新天地,这不仅让学生们深深的喜欢并热爱音乐,还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成果有更深一层的检验。以上《同一首歌》和《粉刷匠》的两个教学案例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

(三)经验总结法

通过自身大学四年在音乐方面的学习中收获经验总结,可以发现在小学中低段的音乐和合唱课堂教学中,老师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选定一套适合该年级和年龄段的声乐作品和教材来开展教学,循序渐进的让我们的学生从基本内容入手进行了学习,激发出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与喜爱,从而使得我们的声乐和合唱课堂有米可炊。其次,要灵活运用学唱课、欣赏课等多种教学方式,这样不会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有枯燥感,在学习合唱作品的开始,老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讲解、分析,或者引导同学们体会歌词大意与情感表达,在学唱前要对唱歌的基本要素进行练习,让同学们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再进行学唱。在学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第二声部的练习,或者在聆听合唱作品后先学习第二声部,等同学们很好的掌握第二声部后再加入主旋律,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样的,在学习同学们所熟知的歌曲时要学会贯通,对教材进行整合创编,以达到旧曲新唱的目的。再次,老师对歌曲进行创设情境、肢体辅助、调整音色等方式,将多声部的艺术性学习深深地蕴含在各项音乐的审美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自主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活动中,使得学生的艺术性和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合唱艺术教学在小学中低段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教学设计

一. 课题: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水上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浆》

二. 课型:唱歌课

三. 课时:一课时

四. 教学目标:

(一)以学唱为主体,初步了解合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富有感情地演唱。

(二)能够了解二声部合唱的特点,较好的演唱二声部,掌握好节奏,力求做到声部的和谐统一。

(三)通过听、学、唱、动等音乐表现,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提高音乐审美水平并能完整的演唱二声部合唱。

五. 教学重点:

体验旋律的美感,初步感受二声部的表现力,理解作品所表现对情感,同时能够较好的演唱歌曲。

六. 教学难点

(一)掌握OX XX弱起小节的准确起唱。

(二)把握音准、节奏、两个声部的统一。

七、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师:同学们好!上课前老师要播放几段音频,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几段音频都与什么有关?

师:播放乐曲《大海啊,故乡》、《小螺号》、《外婆的澎湖湾》各小段。

生:都与大海有关。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啊!

生:齐声说:是!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刚才这几首乐段都与大海有关,请同学们想象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像是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那清爽的海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嘘,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同去海上划船怎么样?

生:好!

2、揭示课题

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师生畅谈划船的乐趣。

(2)老师介绍歌曲背景。

这首歌曲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当时摄制组和电影中的小演员们一起来到北海公园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在和孩子们一起玩耍途中突发灵感,于是开始了他的写作。微风吹过脸庞,滔滔的海浪溅起白色的浪花,美丽的白塔倒映在水中,一切是那么的和谐美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聆听这优美的旋律,想像一下,仿佛自己真的身处于北海公园,在碧绿的海面上划着小船,微风徐徐。 (教师播放音频,学生可以即兴的随音乐做动作。)

师:好!欣赏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段有什么不同与变化?

生:感觉大海特别的美,旋律抒情,中段部分好像有两个声部,歌曲非常好听。

师:非常好,同学们都很聪明,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二声部合唱歌曲的和声效果很明显,使得歌曲更有韵味。同学们是不是不太了解合唱呢?老师来给大家讲讲合唱。合唱是指多声部集体演唱的一种音乐风格,可以分为有伴奏或无伴奏。合唱一般分为四个声部: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相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合唱的主要含义,那我们就开始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吧!(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合唱歌曲较为陌生,应更加重视合唱教学)

3、学唱歌曲

我们可以先从气息开始进行训练,在吸气时我们就像闻花香一样,在过程中感受舒缓而悠长的吸气;吐气则可以想象牙齿缝是小山洞,上下两排牙齿合并,缓缓地将体内吸满了的气均匀平缓地吐出来。接下来练声的时候用打"嘟"字的方式,同学们保持气息不能断,试着嘴唇不要使劲。(这样既有趣又得到了充分练习,让孩子们练习发声和吐字的同时把现实生活中有趣的元素充分融入到了课堂中。)

练完声后,我们要解决一个难点,就是歌曲的弱起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歌曲的最开头的强拍处有休止符,与最后一个小节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节。这样的小节便称之为弱起小节,也称为不完全小节,这一部分很重要,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很快地学会呢?

(1)跟着老师打节奏,学唱0X XX弱起小节。(休止符可以用拍手来代替,准确的掌握弱起节奏)

(2)跟琴学唱歌谱,引导学生用有强弱变化的声音演唱。

(3)首先学习第二声部,由于在合唱是第二声部容易受到旋律声部的干扰,容易导致和声的不稳定和不均衡,所以第二声部相对来说最为困难,应先学习第二声部。

(4)第二声部较好的掌握后,学习旋律声部,较好的演唱歌曲旋律。

(5)试着练习两个声部的合唱,跟着老师的指挥进行合唱,培养学生聆听前奏和看指挥手势的学习习惯。

(6)用优美抒情的情绪完整的演唱,同学们可以手拉手随着歌曲的旋律摆动,之后可以分组演唱,学生自主创新动作融入歌曲中。

4.巩固拓展

同学们以小组进行讨论,我们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唱这首歌曲,有好想法的同学可以提出,大家一起演唱。(比如:用哼鸣哼唱歌曲、创编歌词、在歌曲中加入舞蹈元素、创设情境等)

5.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能较好的了解合唱并能以饱满的情绪演唱,掌握了歌曲的情感,节奏旋律的控制,合唱应注意的事项,这样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音乐鉴赏

通过在课堂中融入合唱教学的学习,此外还可以让同学们听赏不同版本的合唱歌曲。在音乐鉴赏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和各种肢体活动,运用拍手、跺脚、拍腿等表现性动作,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听赏音乐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理解能力与情感态度,使得欣赏课堂真正变成了音乐、师生共同互动的统一。平时生活中还可以让同学们多去聆听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看看学生自己是否能区分出合唱作品与独唱作品的不同之处,找出其特点,或者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挑选自己可以驾驭的曲目进行小组练习,并找老师进行指导。多学、多练、多唱,既可以提高对音准节奏的掌握,还可以更好的对练耳达到一定的有效训练。同时,通过对音乐的鉴赏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个性发展,丰富了小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经历,使得每个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而在心理上有所获得,从而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和成长。

结语

著名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注意就是那扇门,一切由外部世界进入人的灵魂的东西都通过这扇门"。对于年龄越低的孩子,要真正打开"大门"越多地有赖于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但是注意力不能持久,兴趣容易发生转移。所以我们在对合唱课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把音乐、语言、动作等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让我们的学生在新颖多彩的教学模式中体会到了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创设了情境,寓教于乐,使得合唱课动静结合,以此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到音乐的课堂中。合唱练声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合唱中的诵读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口齿清晰;合唱中视唱练耳的培养训练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节奏感、音准和表现力的塑造;在进行合唱演绎过程中将旋律与音乐的形象完美地融合,学会欣赏音乐,体会语言的功能作用以及各种音乐艺术风格所需要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从而真正地达到了美育的效果,同时在合唱课堂教学中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合唱训练是非常需勇气和毅力的,美丽的声音也都是通过不懈努力得到换来的,在对合唱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它培养了大多数学生们的勤劳刻苦、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意志品质,从而帮助大多数学生们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增强了大多数学生们的身心整体素质和音乐修养,增强学生们的整体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瞿榕.小学合唱教学探析[J].黄河之声,2014(05):71.

2.徐瑶[1].小学合唱教学的关键点分析[J].北方音乐,2017:200.

3.于淼.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策略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9(5):70.

4.刘霄[1].地方性音乐引入合唱教学的分析[J].北方音乐,2016:114.

5.王爱春.地方性音乐引入合唱教学的分析[J].《北方音乐》,2015:1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