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肯定音乐教育对于人们成长的重要性,音乐是一门富有情感的、充满审美情趣的学科,利用音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而融入自然回归生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是以音乐学科特点为中心的教学方向,能够充分展示音乐的魅力,让小学生真正从音乐学习中得到心灵的洗涤和情趣的陶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音乐融入自然生活的意义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与自然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始重视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的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从音乐中获得力量,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美好情感,帮助其树立积极的心态和生活观念。而在教学中将音乐与自然和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内涵、情感等各方面内容进行深度体验,促进学生参与到音乐课堂中,同时让学生能够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出现的想法表达出来,实现情感的交流。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知音乐,挖掘音乐中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可以感染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心理压力,抚慰他们的情绪,要帮助其培养积极阳光的心境。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和演唱歌曲,让他们感受音乐所传达出来的大自然的美丽,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能帮助他们养成细心的习惯[1]。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方式来了解音乐,引入多元化的自然和生活资源,可以不断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去发现音乐的价值。并且引导其根据自己的生活来挖掘音乐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求,更是小学生成长的需求,以音乐教学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发现音乐之美的同时,让学生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灵,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自然回归生活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引用自然和生活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断一: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小铃铛》
师:我们认识了三个音,分别是“do”、“mi”、“sol”,老师用了三个小铃铛来演奏,我们一起听听它们的声音。请你们听到铃铛发出的声音,唱出音名。
学生听辨音高唱出音名。
师:留意听出老师敲响小铃铛的节奏,请你根据老师的节奏唱出旋律。
……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是最好的老师,而自然和生活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融入生活元素,带领学生去欣赏和感受自然,利用生活自然素材来丰富音乐教学课堂的内容,能够扩宽小学生的眼界,提高课堂的生动新,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2]。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本教材的内容,根据音乐教学的任务,为学生准备一些生活和自然的道具以及学习的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好教学的科学引导,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小铃铛》时,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一些铃铛,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先让学生感受铃铛的声音,试着通过摇铃铛的方式来打节奏,让学生先感受音乐学习的有趣性。然后再导入歌曲教学,与学生一起学习和互动。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都是“唱准do 、mi、sol三个音”,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感受铃铛的同时,在不同的方式聆听和模唱,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实际上也是蕴藏着音乐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
教学片断二:花城版二年级《大海》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坐上音乐帆船,一起去大海上畅玩,请听音乐,留意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播大海的图片,背景音乐是大海的音乐伴奏)
生:听到浪花的声音、小鸟的声音、风吹的声音……
师:请你跟着老师再次听着大海的音乐,一起做律动。
……
教师要将自然生活元素与教材内容进行充分整合,使之贯穿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和自然,促进学生实现深入体验。在学习《大海》时,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大海的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大海的声音,浪涛声、海鸥声,然后慢慢的播放《大海》的小提琴独奏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大海的美好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与海浪声之间的契合程度。配合身体律动,从肢体上感受海浪的翻滚,大海的宽广。
师:请用海螺的“呜”声哼唱旋律;
生:“呜”……
师:请同学们举起小手指,跟着音乐,画出旋律线。
……
引导学生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状,用“呜”声哼唱歌曲的旋律,用海浪的波浪形来画出旋律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大海的美妙,将自然元素的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真正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和自然以及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生活体验,丰富学生情感认知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不受国家、时间和种族的限制,音乐的传递和传承依靠的是人们心灵上的感知,依靠的是人们的情感和体验[3]。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正确地引导,避免一味地局限在课堂上,忽略了音乐真正的价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音乐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其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真正让音乐可以回归生活,展示它的质朴、纯洁和魅力,让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情感。当然要将音乐融入生活中,还要关注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选择与他们年龄段相符合的生活资源,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片断三:花城版二年级《我爱中华》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首关于歌颂祖国母亲的歌曲,你们欣赏的时候,请留意歌曲的情绪。
学生聆听《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我的妈妈叫中华》。
师:请听老师朗诵(播放《我的妈妈叫中华》歌曲伴奏)
……
让学生感受中华情和华夏音韵独具的美。在引导学生学习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时,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跟老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歌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接着教师可以一边领唱,一边让学生学着轻声唱,感受每一句音乐不同的力度所传达出来的不同情感。最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爷爷奶奶经常在家里哼唱的歌曲,和学生一起来收集更多有关中华母亲的歌曲,引导学生日常留意生活,了解生活中不同场景下播放的歌曲,感受爱国情怀,以此来促进学生深入感知音乐。
(三)丰富音乐活动,让音乐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要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和自然的关系,了解生活中蕴含的音乐元素,从自然和生活中理解和感知音乐,必须要通过有效的音乐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以扩宽他们的音乐知识,所以一方面要利用多元化的自然生活素材来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自然和生活中开展音乐活动,实现思想的放飞,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4]。在学习了花城版二年级歌曲《大海》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创编游戏,将自然的素材和音乐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够促进学生认识自然,又能够提升音乐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回声的游戏,提问学生:海浪是怎样冲上岸的呢?冲上来的声音很大,退回去的声音很小,这是什么?然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声”的练习,接着让学生接龙来表现回声,根据音乐的节奏将回声变成音乐的一部分,实现自然和音乐的高度融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模仿浪花的声音,例如纸张抖动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并且能够展示不同声音中的强弱。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蓝色的绸布、画笔、纸盒、木棍等,播放歌曲的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大海图画,让他们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拼贴出自己想象中的美丽大海图,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深入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自然生活的元素充分融入进来,并且构建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能力还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需要通丰富教学的方式和内容。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自然素材,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既能够丰富学生的体验和认知,也能够提高课堂的吸引力,促进小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孙吉芳. 将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使之回归生活[J]. 新课程(教研版), 2018, 000(005):84.
[2] 陈璐. 刍议如何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生活[J]. 新课程(上), 2019(6):0111-0111.
[3] 朱 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师生间互动的有效性[J]. 新纪实·学校体音美, 2019, 000(009):1-1.
[4]王丽娟.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文存阅刊, 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