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胡玲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玲琳,. 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 中国音乐学报,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7105.
摘要:
唱游与律动教学是培智学校常用教学课程之一,它是帮助特殊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的重要课程。对于培智学校学生而言,唱游与律动教学可以利用其轻松愉快的音乐曲调来缓解学生一些消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特殊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能像普通学生一样,尽情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展示,他们必须经过专业教师教学,对其智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重复性培养,每天都要接受康复训练,而唱游与律动教学形式的应用,对这些学生的恢复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关键词: 奥尔夫教学法;培智学校;特殊教育;唱游与律动
DOI:10.12721/ccn.2023.157105
基金资助:

奥尔夫的教学法由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立,现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元素在培智学校教学中的有效结合,通过不断挖掘教学内容和有效调整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达音乐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沟通、表达和审美能力。将奥尔夫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培智学校的唱游与律动课,可以有效地打破特殊儿童学生学习音乐的局限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同时实现本学科的教学目标。

一、唱游与律动教学对特殊学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唱游与律动教学在其康复训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特殊学生整个生命质量也存在质的提升。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机能,刺激感觉神经

对于大部分特殊学生而言,其身体大脑发育都存着不同程度缺陷,有些学生连普通人的走路、摆臂动作都十分困难,特殊学生运动机能发育不完善,行为笨拙缓慢,在一定情境中不能够自理,有些特殊学生不能够走路,有些学生不能够站立,有些学生不能够进行语言表达和肢体比划,总之,特殊学生有着很多种不能掌握的动作技能。而培智学校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一些歌曲传唱,不断进行重复,朗朗上口的音律能够激发特殊学生身体运动机能和语言能力,刺激中枢神经,推进特殊学生不断好转。比如说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教学课程中一至三年级,根据音乐歌曲初步对口型和姿势进行练习,最终能够学习唱歌方式,进而逐步能够有节奏地念简单童谣。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不同姿势训练,如站立、行走、抬脚等运动姿势,不断强化特殊学生对运动方面的认知与锻炼,最终逐渐好转。特殊学生通过对童谣的简单颂念,有利于特殊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和律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愉快环境中进行智力开发与节奏感提升。

(二)有利于提高特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特殊学生所呈现出来的缺陷形式不同,有些学生是运动机能有缺陷,肢体不够协调,而有些学生则是语言方面有一定障碍。许多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不能够将心中所想完整进行表述,对于其他人问题回答只是一遍又一遍进行重复,不能够以自己的形式进行传达输出。这种学生往往不只是存在语言表达困难,在句式内容理解、书面化口语交际,甚至于正常语言交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唱游与律动教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对于句式理解来说,特殊学生通过长期接受唱游与律动教学,逐步提高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句式的理解能力,并能够逐渐进行相对应回答。

二、奥尔夫音乐在培智唱游与律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强烈兴趣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与游戏教学紧密相连。在二者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它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提高了弱智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在针对弱智学生的歌唱、游泳和节奏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的活动形式被用来以游戏般的状态呈现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弱智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智力迟钝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游戏介绍的形式可以帮助弱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奥尔夫倡导的独创性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的音乐游戏中无意识地跟随音乐节奏,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如在学唱歌曲《茉莉花》中,便可以设计简单的游戏环节形成四种不同感觉系统的联动。“听觉”:在聆听中通过音乐要素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内涵;“嗅觉”:教师带来茉莉花的盆栽或者有花香味的茶干,引导学生感受歌词中对茉莉花“白”、“美”、“香”的赞美;“视觉”:通过多媒体和环境氛围布置打造成纯白的茉莉花海海洋;“动觉”:随音乐节奏的起伏划出旋律线条。以游戏情境为载体的唱游律动教学,对培智学生的感知系统的发展和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巧妙利用器乐教具,激发学生节奏律动

奥尔夫乐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具。它们通常由小型、简单易用的节奏乐器和音高乐器组成,如沙锤、三角铁、单响等,在乐器的使用中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并获得不同的体验。奥尔夫还认为,音乐的节奏,就像语言的节奏一样,具有抑扬顿挫的特点。唱游和律动教学中,音乐节奏是组成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打击乐游戏,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通过利用打击乐游戏,学生根据教师敲击速度、频率和次数进行回答,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反应能力和专注力。也可以通过打击乐游戏,根据学生不同身体状况对其进行划分,一部分学生进行敲击,另一部分学生负责倾听和记录,再由一部分学生根据中间学生记录情况进行二次敲击,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听力、注意力、模仿能力提高。比如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课程《粉刷匠》可以促使学生利用打击乐进行不同长短、不同高低敲击形式进行演练,从中感受音乐律动和敲击节奏,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其自身反应能力和对于音乐节奏倾听专注力。在唱游与律动教材中《刷牙歌》《洗手歌》《吃饭歌》等歌曲节奏和律动十分轻快,有利于学生进行打击乐游戏,通过打击乐游戏,不仅能够掌握歌曲律动和节奏,还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刷牙、洗脸、洗手、吃饭等方面的认知与学习,在课后有利于学生重复复习并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全面交流,强化学生自我表达

奥尔夫认为“音乐不是目的,而是获得精神力量的工具和手段”。音乐和身体运动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智力迟钝的学生在身体运动中感受音乐。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情感来激发,他们控制身体各个部位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唱游与律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提高学生在和谐的师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的表达能力,确保弱智学生的情绪状态,更好地建立沟通和沟通的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感受能力。节奏是指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做出简单的身体动作。在律动教学中,培智学生可以感受到歌唱和节奏元素,并可以创造自己的动作来反映音乐。在唱游与律动这四个主要学习领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例如,当学习唱“《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时,老师可以邀请学生在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互动、拥抱同学和老师的同时跟随歌曲的意思。当学生感受音乐时,他们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当他们感受到音乐时,他们也能有效地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

三、结语

倡导多种教学形式,确保和引导学生游泳并深入奥尔夫音乐教育指导计划,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训练,将是确保奥尔夫音乐教学深入发展的途径,也是本文的根本目的。通过奥尔夫音乐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成为未来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朱晓键.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培智节奏感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0):25-26.

[2]李钢.奥尔夫教学法在特教学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29-3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