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瑰宝,它不仅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蕴含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审美。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民族音乐的渗透融合视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精心策划,将民族音乐文化巧妙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感悟民族文化的魅力,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石。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偏好会发生显著变化。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文化为中心进行艺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在继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审美观念。以《瑶族舞曲》为例。在教授这首歌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演变和传承过程,还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欣赏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此外,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不仅能丰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深入探索和应用民族音乐文化,教师能优化教学体系,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介绍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是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和独特音色的民族乐器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教师可以依托民族音乐,帮助学生进行民族乐器音色特点的分析和演奏技巧的学习,深刻体会传统乐器的独特音色和优秀表现力。以《黄土高坡》这首经典民族音乐作品为例,它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特色,展现了黄土高原人民的豪情壮志和深厚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教师可以重点介绍在《黄土高坡》中使用的民族乐器,如二胡、唢呐、扬琴等,并让学生亲耳聆听这些乐器的音色。通过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族乐器所独有的魅力和表现力。例如,二胡的悠扬哀怨、唢呐的豪放激昂、扬琴的清脆悦耳,都能够在《黄土高坡》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在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乐器在作品中的运用。通过聆听和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在《黄土高坡》中,不同乐器之间的音色搭配和演奏技巧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这种深入的分析和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更能够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演唱优秀曲目
民族音乐所衍生的多种唱法与当前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几种唱法相符。合唱和轮唱的演唱形式赋予了民族音乐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而对唱的创新唱法让民族音乐更具新颖性和独特性。对此,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多种类型唱法,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表达自信心。例如,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中,合唱和轮唱的形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歌曲中的合唱和轮唱部分,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演唱形式所带来的和谐与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和轮唱的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受这种演唱形式的魅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除了合唱和轮唱,对唱作为一种创新的唱法,也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唱要求演唱者之间要有良好的默契和配合,通过相互呼应、对答等形式,展现出音乐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对唱的形式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歌曲中的对唱部分,让学生了解到对唱的特点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尝试进行对唱实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多种类型唱法,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理解,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表达自信心。通过学习不同的唱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和内涵,感受到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学生还可以在音乐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开展课外活动
在当代艺术教育体系中,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培养方式。教师通过定期安排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将音乐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特别是在民族音乐学习和传承方面,音乐采风活动尤为重要。这类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民间和自然环境,亲身体验和了解民族音乐的生态和文化背景。
例如,在学习《瑶族舞曲》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瑶族文化展览、观看本土音乐和舞蹈表演,以及模拟演出、学唱本土民歌和尝试演奏民族乐器等,亲身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课外音乐活动还包括观赏音乐会、参与音乐竞赛、编排音乐剧等,这些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音乐才华的舞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展示自我的勇气。另外,除了直接的音乐体验,课外音乐活动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地理、语言等,从而发挥跨学科的教育价值。
三、结语
民族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因此,在开展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丰富的音乐课程资源库,邀请民间音乐艺术家进校园,结合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体验民族音乐,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理解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谢鑫宇.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乐器,2024,(05):58-61.
[2]汤颖.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应用[J].学园,2024,17(0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