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策略
黄敏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敏慧,. 浅析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策略[J]. 法学学报,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3.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从义务教育阶段到职业教育时期,都在加大对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先进知识的精英型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职业道德,遵守法律规定,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祖国的繁荣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 职业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33
基金资助:

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职业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融入到社会,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的学科技能,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方面也要增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奠定坚实基础。职业院校课程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高职业竞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新课标政策指引下,提高职业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的教学有效性,探索更加优化的教学策略,本文做了如下研究。

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及意义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门课程是职业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学习文明礼仪和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从而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学习法律常识,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减少社会犯罪事件的发生,做一名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对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从学生出发,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制定合适教学计划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相差较多,不同专业和不同系别的学生学习基础也是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学生虽然还没有步入社会,但是已经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这对于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十分重要,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制定深入浅出的教学计划,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提高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人的人生“底色”,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生理念。国家的繁荣强大才能带来社会的长治久安,个人才能得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三观,为以后步入社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活力,提高教学质量

《职业道德与法律》大多是比较枯燥的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对于基础本身较差的学生来说,无法提起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也是昏昏欲睡或者滥竽充数,降低了教学质量。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更新思路,转变教学理念,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结合社会热点,容易引起学生关注,引发课堂的课题讨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网上的在线时长经常是几个小时甚至更多。教师可以列举热点新闻,例如:某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去超市买东西时,顺手偷了两个鸡蛋,被超市工作人员发现,工作人员上前提醒理论时,老人倒地抢救无效身亡。之后老人家属将超市和工作人员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这个是社会热点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大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身见解,充分表达个人看法。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同时融合所学法律法规知识,学有所用,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思考表达个人意见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逻辑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最后教师可以给出此案结果:驳回家属诉讼请求。教师可以讲解:首先超市并没有错,而超市工作人员对老人的劝阻,是出于职业要求的一种自助行为,因为这是他的职业范围内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并无不当行为。对于有疑问的学生,教师要让学生表达心中疑惑,教师及时给予解答,不把疑问拖到课后。这种通过“任务驱动”式的学习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学习情况

针对现实生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道德方面的案例或违法案例,模拟法庭现场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职业道德和法律在实际生活的运用,提高法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提高社会责任感。例如,外出旅行过程中,个别旅行社的导游威胁游客,强制消费,语言侮辱甚至肢体暴力冲突。设定相关细节,将此事诉诸法律,运用相关法律法规条款,讲事实摆证据,在法庭上进行双方辩解。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能够更加深刻理解职业道德对职业人和相关行业的重要影响,对他人的影响,同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以身作则,塑造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知法懂法,合理用法,做一个有良知有底线的社会人才。

(五)教师改善课程评价体制,设计更加合理的评分机制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制几乎都是以分数为主,以试卷考核知识的方式完成学科的学习评判。这种评分机制有失偏颇,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新时期的教学环境下,课程评判标准也要紧跟形势,能够更加合理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板块,包括知识记忆、知识的运用和知识的理解拓展等板块,分别考核,综合评判,根据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合理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良好身心塑造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未来社会稳定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课程意义,提高教学质量,是所有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关注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有所启发,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 周芳芳.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29):45-46.

[2] 易佳.《职业道德与法律》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科技资讯,2016,14(14):132-136.

[3] 王大鹿.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策略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7(08):21-2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