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阶段中,法学高等教育界面临着怎样满足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需求,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卓越法律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应对具有一定多样性的法律职业标准以及要求,所培养的法律人才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复合性以及应用性。因此,要求法学院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法律事务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同时应当具备优秀的法律素养,拥有灵活使用所学法律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所以,法学实践对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学实践教学除了可以使法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法学生的法律技能以及应变能力。
1法律跟大数据时代两者的关系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仍然会有不法分子利用大数据做不法勾当,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只有法律填补了这些原本陌生领域的空白,才能更好地维持大数据技术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才会更加健康。另外,法律的发展也需要大数据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这样才可以让法律从业者有更全面的工作方法,同时填补数据领域在法律方面的空白,使得法律不断发展完善。两者相辅相成,都是主体,不可忽视,但法律由于其特殊性,因此需要保持其客观性。大数据的合理使用对法律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不可过度依赖大数据,避免出现信息泄露或者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导致社会恐慌的情况。法律人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有意地培养大数据意识,要明白大数据技术的存在是为了完善法律而服务,要分清主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二、我国高校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法律教学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得分不断发展,有的法律事务的解决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各种律师咨询的软件、以及机关单位的服务软件的存在,让法律相关的案件解决起来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并且慕课等免费学习网站的存在,也让很多学生可以运用空余的时间学习法律知识,而这样课程的缺点就是不具备跟踪学习质量评估体系、业务培训体系和考核体系,无法掌握句型效果。法律知识和信息时法律行业不能缺少的产生因素,根据法律教学信息化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对以前的教学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当前智能化教学设备、信息化传媒设备在中国各所学校分配是不均匀的,学校法学学生依然没有大数据方面的运用能力与法律市场分析能力。以后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法律与科技相结合,高校法律专业科目应该及时跟上时代的潮流,在课程方面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高校院校法学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受众——学生。首先,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较为复杂,有从中职院校升上来的,有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从普通教育体系转入的,还有直接从社会进入学校的。这些学生的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及思想动态也不同。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之下,使得高校院校法学课程教学难度变大,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将无法很好地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其次,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定位不如普通高等教育,因此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入学基础差、学习适应性差、学习主观意愿不高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学生基础薄弱,再加上法学课程这一学科所固有的逻辑性要求高、教学内容多,法学专业存在的一个普遍情况是学生每天都有着数万字的内容要学习、理解、掌握和记忆。因此,高校院校的法学课程教学在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会因为学生基础的薄弱而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高校法律教学创新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氛围
在信息技术时代,突破了以前的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校信息化氛围逐渐得到完善,主要目标是让教学资源得到智能化与共享化发展。应该形成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共同发展的观念,获得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同时增大投资力度。配备全职信息化专业人员,让他管理多媒体设备、教育管理系统、校园网络等软件或者硬件。在综合式学习观念的基础之上,构建校园法律知识数据库,让其运用到电子图书馆中,然后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使用相应的软件,也为我国培养了更多的法律人才。把信息化和法律互相结合,在学校以前的教学方式中是一项新的难题,对待改革,一定要让法律教学的信息化和社会实践互相结合,所具有的具体资料有:考试习题、课程课件、具体案例和职业指导等,为学生在线上随时服务,让全体教学、个性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法学研究的方法不断革新
法学研究的内容是非常庞杂的,事例研究、法律文条、审判结果等等内容构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也在于数据方面,例如资源的整合以及内容的提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使法学研究过程更加简便,节约时间。法学工作者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另外法学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统计程序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做出合理的预测,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的研究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在不断深入到法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为法学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构建信息化教学发展制度
学校要构建信息化教育发展制度,高校法学专业对于教师的招聘准则有:科学研究能力、专业能力、教学水准以及学历高低等,而在计算信息化的培养方面是很少的。大部分教师在PPT、多媒体技术以及视频剪辑等方面比较熟练,但是有些教师依然没有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造成教学的环境法活跃起来,从而降低教学质量。法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教育逐渐信息化而升级,教师需要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构建高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制度。学校一定要将具有信息化能力的每科教师集中起来,建立训练小组,对于法学专业的特殊性质,选取和法学教学相适应的软件与应用程序,为教师设计一个有训练、考查、鼓励、跟踪和评价互相融合的培训计划。主动组织法律教师信息化教育知识比赛,运用公开课、微课与沟通等方式,让信息化教学制度得到普及。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利有弊,我国应该合理利用大数据为我国的法律发展及完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但同时也要保证法律本身的客观性及独立性。相关从业者应该以客观全面的思维看待大数据时代,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并且及时准确地解答疑问,使法律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使法律风险进一步降低。通过大数据的辅助,使法律行业建立更加统一和谐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法律从业者的业务素质建设,使我国法律更好地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1]王炜炜.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燕山大学,2019.
[2]刘靓夏.大数据时代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9.
[3]陈雅静.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常宇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知情同意原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
[5]王丽丽.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研究[D].山西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