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三教改革(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正引领着中职教育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其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对于改革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职会计专业而言,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迫切需要一支既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师来源单一、实践能力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深入探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旨在为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一、三教改革背景下对中职会计专业 “双师型” 教师的新要求
(一)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创新要求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方法上,应积极采用项目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项目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企业会计项目,如编制某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会计知识与技能。
(二)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提升要求
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的会计准则、税收政策不断出台,会计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保持对行业前沿动态的敏锐洞察力。一方面,要深入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法规政策,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技能,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技能,还要熟悉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财务数据分析工具的应用以及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等。
(三)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能力要求
“双师型”教师在三教改革中承担着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根据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实际情况,参与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开发。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和修订工作,打破传统教材的学科体系束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编写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职业性的教材。此外,教师还应关注教材的数字化建设,开发配套的电子教材、教学资源库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二、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优化招聘渠道与标准,充实师资力量
在招聘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时,要拓宽渠道并明确标准。一方面,除了常规的高校招聘外,可与企业合作定向招聘。例如,与当地企业建立联系,招聘其中有丰富会计工作经验且有意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这些人员熟悉企业财务实际运作,能为教学带来真实案例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提高招聘标准,要求应聘者不仅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还需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一定的实践成果。如招聘时要求应聘者拥有中级会计师及以上证书,且有参与企业重大财务项目的经历,以确保其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
(二)强化培训与进修体系,提升教师素养
学校应构建全面的培训与进修体系。定期组织校内培训,内容涵盖教学方法创新、会计专业前沿知识等。例如,开展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培训,让教师学会如何通过实际企业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校外进修,如选派教师到知名财经院校学习最新的会计理论和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参与高校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交流,拓宽学术视野。此外,还应支持教师参加各类会计专业培训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比如,安排教师参加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高级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在教学中传授相关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以适应会计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三)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增强实践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是提升 “双师型” 教师实践能力的关键。学校可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例如,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财务部门挂职,参与企业的日常财务工作,如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了解企业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企业专家可以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业动态,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项目指导能力。如共同开展财务审计项目,教师在项目中既能锻炼实践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完善激励与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动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与评价机制,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激励方面,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教学、实践和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例如,对在指导学生参加会计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为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科研项目,对取得相关成果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在评价方面,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教学质量、实践能力、学生评价等因素。例如,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企业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通过优化招聘、强化培训、深化校企合作及完善激励评价机制等策略的实施,有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虽过程中会遇挑战,但持续努力将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教育,助力中职会计专业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需求。
参考文献:
[1]吕慧渝.“1+X”证书制度下中职“双师型”教师适应性提升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23(06):16-17.
[2]刘国中.中职会计专业新型“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8-9.